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 助推智慧校园发展

2020-04-30 06:54冯华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答题信息化评价

冯华

汝河路小学建校30多年来,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思想引领,坚持“人本至上,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经历了规范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信息化强校的历程,现已发展成为拥有43个教学班、3073名学生、112名教职工的现代化学校。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硬件投入、平台搭建,注重资源共建和教学应用,推进智慧课堂、未来教室、网络科學实验站三大建设,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育活动的深度融合,引领教师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变革教育行为,实现了数字化教学对学校内涵发展的促进。

一、依托“班班通”教学平台探索智慧课堂

(一)互动教学系统使用

高效备课:以教师空间应用为基础,让教师从名优教学资源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案,通过个性备课、课堂训练、我的云盘、集体备课、教学分析、授课预览,实现高效备课。

同步导学:推送预习资源,利用导学案模块发布自主学习方案,让学生在学生端进行课前预习,教师根据导学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这能够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有难度的知识点讲解上面,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质高效。

互动教学:在教室端增加互动接收器和智能教学客户端,实现课堂的互动训练、训练结果班级分析和学生个人分析、班级提分和个人提分训练等功能,在学生端增加智能互动答题卡,实现学生的课堂互动训练、精准分析。

(二)智慧互动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答题器提问题,全班学生利用自己的答题卡开始在线答题,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机会。“答题分析”可以看到本班的正确率、各个选项的人数比例,可查看答题人数、答题学生名单。练习结束后,系统自动推送针对本套题的提分训练和结果反馈,教师可直接进行训练,同时打开训练解析进行讲解,根据学情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提分训练。在智慧课堂上,答题数据实时上传、答题效果智能分析,平台实时采集学习过程数据,生成学生认知图谱,达到精准定位个性需求。

二、借助未来教室打造“云端课堂”

2017年2月,学校建成了河南省首家未来教室,利用Star-C双板教学系统的双轨展示、多元互动、自由板书、知识可视化等特点,课堂教学评价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打造“云端课堂”。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学习评价三个主要部分,以师评、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之间听评课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内外学习表现和过程性成果进行评价。

在实践中,我们结合课例进行了评价的梳理,未来教室环境的“云端课堂”教学评价实际上就是大数据下的评价,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评价

课前通过微课视频展示、预习检测和知识储存反馈等方式进行师生、生生评价,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作业、预习以及课前知识储备等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二)课中评价

课中通过截图发送、即时讨论、当堂检测、随机抽查、测评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学、做、说、测、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等活动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三)课后评价

课尾通过思维导图、即时讨论、学后检测、作品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梳理总结和展示,进一步对所学进行巩固和感悟,实现深度学习。

三、建设基于网络平台的科学实验站

学校积极借助外力,整合教育资源,依托具有研发、技术支持资质的专业机构,在郑州市优教“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中建立了汝河路小学科学实验站。科学实验站的建立,是学校“探索者”科学社团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实现学习、观察、探索、交流、互动、分享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师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实施生命科学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和实践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一)开发校本课程,线上线下结合

科学实验站依托在校园一角开辟的“生命科学园”,编写了《校园里的生命》校本教材,旨在让学生主动走进身边的自然环境,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持续的观察和探究,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实施校本课程育人的基础上,科学实验站的介入,为项目研究性学习开辟出巨大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出线上线下纵横互补的学习方式。

(二)加强师资培训,做好基础调研

为了确保教师能够熟练操作使用,学校邀请专家对参与教师进行全面深入的开放式先期培训,内容涵盖教学资源推送、实现师生交互、汇总研究数据等,提升了科学实验站的教育软实力。我们发放近千份调查问卷,最后将四个人气最高的项目确定为首批研究对象,即“太空种子我来种植”“萝卜种子的奥秘”“用果皮制作清洁剂”和“用树皮制作叶脉画”。

(三)辐射共同体学校,发挥网络学习优势

学校作为汝河路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的理事长单位,主动邀请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共享科学实验站的资源及师资,打破城乡校际壁垒,探索“走师”“走生”并进及平台共享的方式,选派授课教师巡回到各成员学校执教课程。各成员学校利用科学实验站学习平台,进行网络资料上传、线上交流学习,使探究成果能够辐射到更多城乡学校和学子,有效实现了网络探究性学习的高效、交互、辐射、分享,使广大城乡学子获益良多。

二七区汝河路小学作为郑州市唯一一所小学智慧校园,积极总结学校在教育数字化、信息化领域的实践探索,“线下实践线上探究教育信息化助力科学实验站”的研究成果被评为全国推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应用的典型案例。2017年9月,学校被评为“全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推广计划”示范学校,并在中国教育网上展播。在“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活动”中,学校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单位”。

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支撑。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育的未来助力,为学生的明天助力!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电化教育专项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18-JKGHDHZX-011)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答题信息化评价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