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社会突出的诚信问题

2020-05-03 13:48常琪
青年与社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常琪

摘 要: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诚信是一直是诗人笔下高度赞扬的优良传统之一,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但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人心浮躁,少部分人出现道德堕落、观念扭曲、行为无德的行径,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此背景下,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图统一规范社会公民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其中也包含诚信价值观。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阈下,着重分析造成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以及用跨学科的方法,多维度的分析,如何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社会突出的诚信问题,以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让社会公民坚守诚信的底线。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问题;路径分析

古语说:“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不兴。”诚信不仅关乎个人能否在社会上存在,更关乎国家兴亡问题。自从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有关个人层面的诚信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诚信的含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共24个字12个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凝结了全国人民的共识,是每个公民应该认同践行的准则,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其包含三个层次:

(1)在国家方面

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2)在社会方面

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这四个方面不仅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独有的,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3)在个人方面

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则。从大到爱国,工作上要敬业,小到做人上,要诚实守信,与人相处时要友好善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覆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个人必须恪守的基本传统规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其中,诚信是作为第三层次,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追求,可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民的诚信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诚信内涵

诚者不伪,信者不欺。诚信就是要我们做人不要虚伪,欺骗。诚实守信,是泱泱华夏民族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守信,就是讲信用,守诺言,言而有信。千年以来诚实守信就是评价一个人素质、品格和人行为的标准。创办企业同样也需要诚信,俗话说:“经营之道在于诚,赢利之道在于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道德准则,也是企业要想在风云变幻市场上立足的前提。

二、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

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的条件,任何个体的成长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现阶段的以诚信危机为中心的道德危机构成了社会上的个别人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影响

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其本性而言,不仅是法制经济,而且是伦理经济。于此带来的影响是,人民的传统道德观念不断接受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带来冲击。一方面,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滋生了社会问题,如诚信缺失现象。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人民变得越来越不讲信用,也就越来越不背信任。市场经济打破了中国传统乡土社会认同的神话,将社会建筑在“理性算计”的基础上。与之相伴而生的道德分化使传统的诚信观被破坏殆尽。而所有的这些也影响着社会个人的诚信价值观,他们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取向显得日益突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

(二)现代传媒的不良文化影响

大众传媒可以定义为:“一定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散布在不同地区的个人或群体的媒体。”大众媒体的范围包括,电视,广播,电影,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高校的大学生往往采取看电影,电视剧,上网聊天或打网络游戏等方式来打发自己的空余时间。网络游戏的暴力和虚幻使很多大学生甚至青少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现如今,有的媒体为抢夺观众源,成为标题党,不去探究事情背后的真相,捕风捉影,空穴来风,听风就是雨,正在变得越来越低劣化,不健康的价值观,消极的价值取向,错误的舆论导向,以语言低俗为特色,以荒诞怪异为能事,文化底蕴不浓厚,品位格调不高雅。

(三)意识形态的扭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立在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积极的。但经济的多元化,使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思想道德观念发生蜕变。加之社会意识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旧的思想道德观念象幽灵一样,潜移默化,还长期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各种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更是死灰复燃或乘机渗透,更为诚信缺失现象推波助澜,成为当前现代社会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树立诚信观念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高尚的意识形态,自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来,各行各业都在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树立全社会的诚信观念,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诚信政府

古人云:“政者,正也。”要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树立法治思维,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政;依法公开政务信息,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消除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制度科学、合理、有效,运行依法、规范、高效,不能政出多门、朝令夕改;政府官员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树立诚信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重视制度建构

诚信价值观需要倡导和培育,更需要科学的制度建设来保障。在健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与国际规范接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关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出台体现了顶层设计对当前经济社会运行中不诚信现象的重视,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积极推进。

(三)营造诚信氛围

一是开展系列诚信教育,使人们明确在信用经济时代如何利用“信用”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如何通过诚信的收益累积增强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从而增强人们诚实守信的行为动力;二是加强宣传,积极营造讲诚信的社会文化氛围,引导、教育人们在社会生活、商业活动中诚实守信;三是不遗余力的弘扬诚信英雄楷模的真实感人事迹,打造榜样的力量,宣传创建诚信的氛围,以虚假失信为耻,充分发挥诚信道德模范的道德标杆和社会辐射效应。

(四)加强诚信监督

当今社会之所以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关键是监管不到位,惩处力度不够。一是要动员社会公众的参与,让公众拥有足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一经发现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失信行为,就应该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曝光,使之成为过街老鼠;三是依靠法律的威严与制度的力量,可借鉴西方对处理假冒伪劣的立法和执法经验,绝不能容忍,增强法制的威慑力。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诚信纳入体系内,是对个人公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品德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倡导和践行诚信的核心价值观,既是党应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的重要举措,也是通过社会伦理规范对接主流价值体系以凝聚社会共识的一次尝试。

參考文献

[1] 十八大报告辅读导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人民出版社,习近平,2014.

[3] 高珊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理论管理,2014(07).

[4] 刘艳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01).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