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2020-05-03 14:05郭煦
小康 2020年12期
关键词:增长极荣昌双城

郭煦

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是荣昌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为荣昌与相邻四川地区之间的合作指明了方向。针对荣昌区“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发展思路,荣昌区确定了“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的发展定位,荣昌区区委书记曹清尧接受了《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专访。

从新兴战略支点到重要增长极

《小康》·中国小康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做出的重大布局,给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荣昌区这几年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曹清尧:几年来,荣昌区牵头签订了一系列区域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与内江市签订的《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泸州市、内江市、永川区签订《深化川渝合作推动内泸荣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永川区、内江市、隆昌市等12区(市)县签订的《成渝轴线区(市)县协同发展联盟2019年重点工作方案》,与资阳市、大足区、潼南区签订的《共建成渝中部产业集聚示范区合作协议》等。2017年,渝西川东区市发展论坛在荣昌举办,大家还共同发布了《渝西川东区市合作发展荣昌宣言》。

比协议更有效的是行动。几年来,荣昌主动打破行政壁垒,积极服务川渝两地发展,充分用好川渝两地资源,有效破解了诸多制约发展的难题。

在交通建设上,最早由荣昌倡导推进的南大泸高速公路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该公路由北向南穿越四川省南充市、遂宁市,重庆市潼南区、大足区、荣昌区和四川省泸州市,打通了渝西川东地区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使荣昌到泸州云龙机场和泸州港的距离,分别缩短至52公里、73公里。

2019年7月,由荣昌与泸州共同打造首个内陆“无水港”——“中国四川港务·荣昌无水港”正式投入运营,荣昌企业进口货物关税可在荣昌本地缴纳,平均物流成本降低了50元/每吨。同年底,由荣昌与泸州打造的荣昌城市候机厅投入运营,荣昌市民实现一小时内在荣昌黄金坡客运枢纽站无缝换乘机场大巴,直达泸州云龙机场。由此,荣昌这个不靠江、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实现了“空、铁、公、水”立体多式联运体系。

《小康》·中国小康网:随着发展态势的上升、发展平台的跃升、发展机遇的提升,为荣昌提升坐标系、重构参照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荣昌区提出荣昌发展定位从打造新兴战略支点到重要增长极有哪些具体优势?

曹清尧:荣昌区提出荣昌发展定位为“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这是站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跳出荣昌看荣昌提出的目标,是“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具体实践。在这一目标引领下,“三件大事”的国家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相继获批,国家货运机场列入市委决定,荣昌经济社会发展跻身全市第一方阵,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不断跃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随着发展态势的上升、发展平台的跃升、发展机遇的提升,为荣昌提升坐标系、重构参照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打造新兴战略支点到重要增长极已是大势所趋。

历史机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是荣昌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图为荣昌高速路口。

一是区位条件好。荣昌地处重庆、成都两大中心城市之间,西连内江、南接泸州,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二是交通便利。东西向有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间第一条高铁、在建的大内高速公路,南北向有南大泸高速公路。

三是资源丰富。拥有中国三大和世界八大优良猪种、品牌价值27亿元位列中国地方猪种榜首的荣昌猪,以及两大科研院校,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和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四是政策利好多。先后获批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全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国家级“金字招牌”,为荣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五是营商环境好。深化“只跑一次、只找一人”改革,出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着力构建企业需要时无处不在、企业不需要时无影无踪的营商环境,连续两年获评“营商环境十佳”殊荣。

六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氛围浓。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区四大家班子步调一致、锐意进取,全区上下“精诚团结谋发展、实干图强创事业”蔚然成风。

当然,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工业基础较差,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少,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不高,集聚人口能力弱。

推进“三件大事”,落实“三城一区”

《小康》·中國小康网:荣昌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有哪些目标和任务?

一是“三件大事”持续推进。国家高新区:立足“高新特”,加快规划建设面积扩展到50平方公里,重新编制高新区区域规划、产业布局,破除一区多园格局,建设互联互通的园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在全国5个以上省市区建设生猪大数据分中心,以生猪单品种大数据为主业,做好生猪全产业链市场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和运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依托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生猪期货交易市场,让全国的生猪交易给荣昌做贡献。国家货运机场:争取纳入国家规划,并作为重大“新基建”项目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尽快启动建设。推进基地航空公司入驻,争取将中国邮政速递作为主基地航空公司入驻机场。开展空域论证研究和选址报告审查上报工作,通过审查后立即与空军签署军地协议,启动预可研编制工作,开展场址保护工作,进一步更新完善机场选址相关硬件设施设备。

二是“三区一城”全面展开。成渝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动毗邻地区深度融合,联合泸州、内江共同实施规划接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平台共用、环境共治、科技创新合作、旅游文化融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专项行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建设让城市下乡、让农村进城的田园城市。全国首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围绕农牧高新,大力发展农牧装备制造、食品深加工、农牧检验检测、实验动物产业基地、动物医药与饲料研发、农牧数字经济等农牧全产业链,依托园区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用抓工业的办法抓畜牧业,用集约的办法提升农牧业效益,用办园区的办法辐射解决“三农”问题,打造一个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园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家畜牧科技城:以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为统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畜牧科技创新中心。积极融入“一城多园”西部科学城,打造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要素资源集聚高地。

三是“三个引领”得以实现。产业引领做大经济:做大做强“3+1”主导产业集群,打造高端陶瓷、新型材料、电子电路板、生物医药、生猪大数据“五个双百亿”产业和装备制造、特色农业、文化体育、食品、服装“五个百亿”产业。交通引领做大枢纽:健全完善覆盖“公、铁、水、空”的多维度、立体式、全方位的物流体系,成为川渝边界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积极争取“四横两纵一环一支线”铁路大通道、“一环十射两联络”高速公路网络、主城至荣昌至泸州至内江的轨道交通纳入国家和重庆市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关规划。规划引领做大城市:构建主城区、高新区、临空产业区三大区域格局,编制“双城经济圈桥头堡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产城融合城市和50平方公里航空物流园区。主城区以濑溪河为主轴向北边扩展,建设濑溪河公园城市,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按一般县城规模编制吴家、安富、双河等重点镇街规划。沿G348向南拓展国家级高新区,以产业带动南边镇街发展。以国家货运机场为核心,打造临空产业区,带动北边镇街发展。

落實“五个提升”,实现“五个转变”

《小康》·中国小康网:多年来成渝地区不断加大合作力度,但一直来成渝合作始终存在诸多瓶颈,荣昌区如何破解“双城经济圈”建设短板?具体有哪些做法?

曹清尧:3月25日,陈敏尔书记调研荣昌时提出“补短板、做强项、提品质”的指示,为打造重要增长极提供了重要抓手。荣昌区基础设施欠账多、教育医疗水平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是制约荣昌发展的主要短板。要对症下药,针对自身短板,列出任务清单,明确时间打表推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完善交通、水利等老基建,规划布局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补齐教育医疗短板。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建成2个三甲医院,继续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和高层次人才。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以高新区拓展至50平方公里为契机,对产业规划进行一次大研讨、对产业布局来一次大调整,彻底解除空气优良天数排名靠后,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国家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是引领荣昌发展的强项。进一步放大平台效应,做大平台实力,提升平台竞争力,增强辐射周边、带动周边、引领周边的能力。此外,我区已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轻工陶瓷和农牧高新3+1主导产业集群的区域特色产业,这也是荣昌在区域竞合发展的底气所在。要持续在特色产业上做强项,做大产业集群,补齐上游产业,推动形成全产业链发展。

硬件上,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布局学校、医院、公园、商场等城市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软件上,积极争取国字号名片,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城市”等成果,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建设好“中国西部陶瓷之都”和“非遗体验之城”“运动健康之城”“美食休闲之城”,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小康》·中国小康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荣昌区是如何加快将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落到实处的?

曹清尧:1月13日,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陈敏尔书记参加荣昌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五个提升”的要求,为荣昌发展导航定向。落实“五个提升”,实现“五个转变”,是打造重要增长极的坚实保障。

提升战略认知水平,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打造重要增长极,首先站位要高;提升科学规划水平,变地理边沿为开放高地。打造重要增长极,城市空间要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变产业薄弱为实业高地。打造重要增长极,核心在产业;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变互相拔河为抱团发展。打造重要增长极,确保通道要畅;提升领导干部推动发展的水平,变人力输出为人才聚集。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不是朝夕之功,更非一蹴而就。可以说,能不能抓住用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掀起荣昌新一轮大发展热潮,关键在实干。要巩固发展全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把力量凝聚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目标任务上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落实,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做出荣昌贡献。

猜你喜欢
增长极荣昌双城
吕继成:给荣昌陶注入新活力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全国首个荣昌猪数据标准体系发布
确保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荣昌大地上开创“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新篇章——专访中共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
人类学视角中的荣昌陶艺——关于荣昌陶艺的田野调查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