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用”的习作微技巧教学思考与探索

2020-05-06 09:01张文扬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言语实践

张文扬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在言语实践中动态生成的。在“语言建构与运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遵从文本阅读规律,以儿童的视角,在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表达的基础上,巧妙穿插习作微技巧教学,循序渐进地学习领悟和“语用”实践,让“阅读”与“表达”相得益彰。

【关键词】微技巧 言语实践 习作表达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中把“语言建构与运用”置于首位。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的。语文课堂如能关注习作微技巧教学,引领学生习得与运用,可以让“阅读”与“表达”相得益彰。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课,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通篇采用散文写法,文质兼美,尤其是第一自然段中连续使用了三个排比句,简洁、生动、形象地呈现出学校的与众不同——充满了朝气蓬勃与绚丽多彩,极富感情色彩。作为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计科学、合理、有层次的“排比”微技巧教学和“语用”实践,有助于语言文字学习的真正发生,有助于学生渐进掌握“排比”这一修辞手法。

一、文本导航,感悟微技巧

初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在低年段的学习中接触过排比句式,有初步概念,但并没有作为习作的一种微技巧进行过深度学习与强化训练。至于在习作中运用排比的作用,学生未必能感悟其奥妙所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

(1)激发兴趣,辨识“排比”句式。利用PPT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对于汉族学生,“绒球花”“太阳花”“鲜艳的民族服装”“各民族学生”等词语充满新鲜感,结合图片帮助他们形象理解后,再将三个“从”字、三个“有”字、三个“向”字均用红色字体呈现,提高辨识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启发学生在朗读中关注三个句子的共同点,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因为红色醒目,有助于学生发现段落中有共同的“从”“有”“向”等字眼,从而迅速联想到似曾相识的“排比”修辞。

(2)引发表达,明晰“排比”要领。如果用文字表述,“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显然这样的讲解过于专业,过于生硬,三年级学生会感到生涩难懂。追问判断为“排比句式”的缘由,给学生言语表达的平台,在交流互动中明晰排比的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再读三个句子,感悟习作表达时使用排比,不仅节奏和谐,朗朗上口,而且层次更清楚,描写更细腻,形象更生动,感情更洋溢,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二、句式引航,初练微技巧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教学的要义,是通过典型的例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语用的水平。在初步感知排比这一微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填空句式,激发学生表达欲望,鼓励学生小试牛刀。

上网时要注意安全,不能          ,不能                       ,不能                        。

三年級学生一般都具备上网经历,但此条填空绝对不是一、二年级简单排比句式的复制,而是具有一定表述难度,需要学生思维跳一跳。句式引航,犹如给了学生一个支架,学生看得见,学得来。也许学生一开始只能说出一点两点,教师不急于求成,关注差异,耐心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先逐个填空练说,再尝试连起来说出完整的排比句。学生交流时思维碰撞获得启发,信心必然倍增,练习效果自然明显,不仅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网络安全教育,又初步练习了“排比”微技巧。

三、情景交融,强化微技巧

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排比写法,动态写出了学校生活的美好,写出了孩子们来到学校的欢快心情,深化了民族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第三自然段则通过环境的描写,以窗外的安静突出同学们读书很认真、很专注。句子如下: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种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遵从文本阅读规律,先读懂内容,再理解含义,最后学习形式。出示一组用手机抓拍的镜头:静谧美好的阅读课上,一群学生正在学校图书室自主阅读。他们虽坐姿不一,但个个聚精会神,沉浸在浓浓的书香氛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连老师拍照都毫无知觉。引导学生与情景对话,细致观察、具体描述同学们的动作与神情:一个男生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另一个男生好像读到了有趣的情节,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一旁的女生单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悟的神情一览无余;对面的女孩则一边阅读一边摘抄,真正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真人真图像,学生看得真切,津津乐道,对同学们读书时那种安静的氛围、专注的神情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此时出示一段填空:

同学们正在阅读,

一个个可专心了。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最吸引人的是,

别具匠心的排比句式,犹如一首情景交融的小诗。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秘密。”因有了之前的镜头分解,学生连贯表达并不困难。“先内容再形式”的教学思路,不是纯粹的话语训练,不是孤立地运用排比,语用实践直接指向文本阅读与理解,于潜移默化中强化了排比这一微技巧的练习与巩固。

四、情境再现,夯实微技巧

第三自然段中,课文还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这些小动物们的出现更加突出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也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安静的课堂和热闹的课间形成了明快的对比,这种独特的表达效果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依托文本描述的情境,再次运用“排比”微技巧,把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转化为言语表达。句式如下:

下课了,大青树下真热闹!有                    ,有                   ,还有                         。他们的笑声把                 吸引过来。

有了之前“感悟、练习、强化”等三个梯度的习作微技巧学习,学生逐渐掌握了排比的运用,此处设计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与作者沟通心灵,对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有了更为新鲜形象的感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

结合教材课后练习3的要求: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随即再出示一组图片,正是孩子们课余时间在校园里的精彩镜头:同学们在教室里大方地交流,在图书室安静地阅读,在自清广场认真地排练,在花坛边愉快地游戏,在操场上开心地踢足球……

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同学们在              ,在              ,在              ,特别是              ……

熟悉的校园场景,丰富的活动画面,迅速拉近了学生与句式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学生熟能生巧、信手拈来,进而把学习经历转化为学习经验,生成学习智慧。步步搭建阶梯,强化排比练习,引导学生娓娓道来,重点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具体叙述,能倾听到学生心灵成长的拔节声。学生们生长了知识,生长了能力,生长了情感,夯实了微技巧,也巧妙地完成了课后的练习。

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应该是在言语实践中动态生成的。教学之前研读教材,细化目标,提倡一课一得夯实训练;教学过程中不生搬硬套,不孤立讲解,而是以学生的视角,找准契机,把排比这一习作微技巧自然穿插,在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表达的基础上,不落痕迹地、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语用”实践,可谓水到渠成,教师教得轻松自然,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收获言语表达的能力,使习作微技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蒋娟.核心素养視域下的微习作操作路径[J].教育视界,2019(6).

[2]杨敏芬.当下语文课堂中“语用”实践的误区及其回归[J].江苏教育,2018(73).

[3]范国强.“语文建构与运用”的核心内容——以中年级阅读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8(45).

猜你喜欢
言语实践
例谈小语课堂言语实践的“本位”和“上位”
童诗教学养护儿童言语想象
巧用假设,推促言语实践
探寻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立足言语实践,培养语感能力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言语实践: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