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波斯文学中的悲剧意识分析

2020-05-06 09:22杨梦娇
青年文学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悲剧意识中世纪分析

摘  要:中世纪波斯文学主要的创作语言是达里波斯语,在萨曼王朝的支持下,出现了好几百年的繁荣发展。在这一时期波斯文学中大多带有民族悲剧意识,究其原因,是由于曾经繁荣的波斯帝国一度遭到外族的入侵,导致波斯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但是波斯人顽强的斗争,始终让自己的民族独立性得以保持。文章以菲尔多西的《列王纪》为例,分析了中世纪波斯文学中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中世纪;波斯文学;悲剧意识;分析

作者简介:杨梦娇(1994.10-),女,陕西兴平人,汉族,本科学历,教员,研究方向:波斯语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8--01

中世纪的波斯文学繁荣发展几百年,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提倡用波斯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创作,让波斯文学出现了百年复兴。纵观中世纪的波斯文学,悲剧意识充斥其中,这种民族的悲剧性并非创作者的个人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的。波斯曾经盛极一时,在公元前6世纪达到了最鼎盛时期,但之后一度遭到外族的入侵,使璀璨的波斯文明一度受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波斯人民一直没有屈服,通过文化宣传来激发人民对于外族统治者的反抗情绪。有的学者通过宣扬民族平等思想来反抗外族的统治。因此,波斯人坚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很多的波斯作家都将波斯历史上曾经流传的传说以及历史人物和故事来将人们的民族精神激发出来。

1.中世纪波斯文学的发展

波斯文学主要是以达里波斯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达里波斯语的流行地区也不同,在历史上,中亚地区以及小亚细亚等地区都是达里波斯语的应用地区。中世纪波斯文学的发展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坛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公元8世纪到15世纪,波斯文学发出了绚丽多彩的光芒,是东方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那一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诗人、作家,如菲尔多西、内扎米等,都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描绘,对于广大民众的悲惨命运进行了揭示,尤其表达了处于外族统治下的波斯人民对于和平自由的向往以及追求。很多的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文体形式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当时的很多作品都成为了世界很多文学家研究的对象。很多优秀的作品不仅在东方传播,还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世纪波斯文学中的悲剧意识

中世纪波斯文学是在对外族统治反抗下发展的,当时的很多作家、诗人通过对于波斯历史上的神话、传说等进行整理,并创作出新的作品,希望可以激起人们的民族情绪,其中,以菲尔多西的《列王纪》和内扎米的《蕾莉与马杰农》最能反映波斯民族文学的悲剧意识。

2.1《列王纪》的悲剧意识

《列王纪》是波斯著名诗人菲尔多西创作的记录波斯民族的历史业绩的作品,同时也宣扬了对于外族统治的反抗精神。全书是由神话、英雄以及历史故事组成的,其中,关于波斯英雄的描写比较多,而且有很多的悲剧故事。比如,伊拉治王子的悲剧故事。伊拉治是国王的第三个儿子,深受国王的喜爱,因此,老国王将王位传给了他,但是他的两个哥哥却因此而怀恨在心,于是二人相互勾结,反对新国王。老国王要伊拉治拿起武器坚决斗争,但是伊拉治却看透了权力争斗,无意与哥哥争斗,愿意放弃王位,只求哥哥不要心怀仇恨,最终,他放弃了王位,但是仍惨遭哥哥的杀害。伊拉治的悲剧是权力斗争引起的,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的悲剧形式,传统的悲剧是冲突的双方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将对方的意志乃至生命消灭,是很尖锐的。伊拉治的悲剧不是这样,作为冲突的一方,他并没有去斗争,让悲剧的冲突消弱了,成为了以恶凌善的悲剧。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诗人对于恶行是强烈谴责的,是同情弱者的,但是又缺乏明显的抗争精神。与作者意识中的宿命论有很大的关系,这种意识让悲剧没有传统的复仇,也没有恶人遭报应的结局,从中表现了一种比较原始的思维,对于引起悲剧的原因不去深究。

2.2《蕾莉与马杰农》的悲剧意识

《蕾莉与马杰农》是内扎米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讲了一个悲剧爱情故事。两个不同部落之间的男女虽然相爱,但是由于传统的道德观念的束缚,导致两个人不能在一起。作品中没有直接的冲突,也没有反面人物的描写,但是美好的爱情最终演变成了一出人间悲剧。导致悲剧的原因是社会观念,是无形的而又无处不在的伦理观念。作者通过悲惨的爱情故事的描写,让作品升华为对当时社会观念的抨击,让作品的内涵更加的深刻。这部作品的悲剧在于作者站在了哲学的高度来揭示人生的悲剧,美好的事物都将消失,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爱情再美好也会失去。由此上升到死亡,因此,作者流露出的对于死亡的态度很平静,甚至很理性,认为人从生到死是必然过程,没有人可以改变,正是这种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透露着悲剧色彩。但是作者表现出来的悲剧没有激烈的冲突,反倒很平静,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这种悲剧必然性的理解。

3.结束语

波斯民族悲剧意识的是以很自然的态度来面对苦难,甚至死亡,正是由于对悲剧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波斯文学的表达中,故事的结尾大都没有圆满的结局,几乎都是以悲剧结束,这也是波斯文学獨居特色的一点。

参考文献:

[1]邱紫华,李宁.中世纪波斯文学中的悲剧意识[J].江汉大学学报,2000(01):41-49.

[2]于桂丽.语言的播种者--波斯古典文学的奠基人[J].延河,2019(09):185-188.

[3]吐尔逊.库尔班.“丝绸之路”上的波斯文学与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学交流关系[J].民族文学研究,2015(05):172-176.

猜你喜欢
悲剧意识中世纪分析
中世纪城堡
中世纪欧洲艺术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生命的映像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海明威作品中悲剧式英雄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