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患病水平城市低于农村
——龋病流行特征城乡变化分析

2020-05-08 11:20黄少宏吴林梅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5期
关键词:恒牙年龄组流行病学

黄少宏, 吴林梅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 广州(510280)

1983~2015 年我国共进行了4 次全国性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龋病城乡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变化;在此期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6 版《口腔预防医学》教材,其中描述国人龋病城乡分布流行病学特征的内容也有明显的变化。为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本研究对4 次全国性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和6 版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和数据进行整理,结合有关研究者论文数据进行城乡患龋状况分析,以便于广大口腔医学工作者和卫生行政管理人员更好地实施相关预防保健规划与工作。

1 患龋率和龋均城市高于农村(1983~1995 年)

1.1 第一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1983 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范围大规模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当时的29 个省、市、自治区,7、9、12、15、17 岁本地出生及成长的中、小学生。调查结果显示:7、9、12、15、17 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城市(20.87%、35.03%、45.89%、50.95%、49.98%)高于农村(15.67%、22.26%、31.30%、39.15%、40.13%),龋均城市(0.35、0.67、1.04、1.34、1.36)高于农村(0.25、0.38、0.65、0.91、0.99);7、9 岁年龄组乳牙患龋率城市(83.65%、75.44%)高于农村(61.67%、55.30%),龋均城市(4.78、2.78)高于农村(2.63、1.69);同时指出:患龋率和龋均不管是北方(城49.13%,1.28 vs. 乡32.64%,0.67)还是南方(城45.93%,1.08 vs. 乡33.58%,0.62)均为城市高于农村[1]。

1.2 经典教科书

1987 年第1 版《口腔预防医学》指出:一般情况下,城市居民的龋均及患龋率都高于农村,虽然城市居民比较重视口腔卫生,但由于饮食习惯与农村不同,如城市糖的消耗量较高,食物加工较精细等,致食物容易滞留在窝沟及邻面,因此城市居民患龋较农村严重[2]。1995 年第2 版《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医学》指出:发展中国家,一般城市居民患龋情况高于农村[3]。主要原因是城乡饮食以及口腔卫生习惯不同,与第1 版教材描述基本相似。

1.3 相关研究报告

Wei 等[4]结合了早期的相关文献报道,指出

70~80 年代北京地区学生患龋率城市高于农村,同时指出预防医学在我国开展的迫切性。由于年份较早,关于城乡患龋描述的数据较少,相关标准也不完善,但从可查及文献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城市患龋情况比农村严重。李秀云等[5]于1982~

1983 年对湖北省中小学生龋病及牙周疾病调查,抽取了7、9、12、15、17 岁5 个年龄组的青少年,指出城市恒牙、乳牙患龋率及龋均均高于农村。《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1~1987 年收到20 篇调查报告,报告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分布不均匀,代表性与全国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但也可看出一种趋势:农村人民患龋率较总的患龋率低[6]。同时,1987 年广东地区8 岁人群中有报道患龋率城市(82.1%)高于农村(75.6%)[7]。

这个时期,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城市居民经济状况较好,有条件购买精制糕点等高糖食品;相比之下,农村居民进食粗粮居多。而当时国家整体口腔保健资源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均显匮乏,居民口腔保健意识普遍较低。糖的可及性可能是造成城乡居民患龋差异的主要原因。

2 患龋率和龋均城市与农村差异多样性(1995~2012 年)

2.1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1995 年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对象为全国11 个省、直辖市的5、12、15、18、35~44、65~74 岁年龄组人群,调查结果指出恒牙患龋情况除65~74 岁年龄组外,我国城市人群龋均高于农村;除5 岁年龄组外,城市比农村患龋率高[8]。在这次调查中虽然恒牙龋均、患龋率基本趋势是城市高于农村,但上海、浙江、湖北和广东12 岁组儿童恒牙龋均农村高于城市,与总体趋势存在差异[8]。

2.2 经典教科书

教科书《口腔预防医学》(2000 年第3 版、2003年第4 版、2008 年第5 版以及2012 年第6 版)都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城市居民患龋情况高于农村[9-12]。其原因较之以前版本教材,除了城乡居民饮食、口腔卫生习惯的不同,还提出了口腔预防保健措施不力,会引起患龋的可能性增大。在社会经济情况较好的地区,如中国的京、津、沪地区,预防保健措施使得这些城市儿童的龋病状况得到明显的控制,从广泛开展的口腔健康活动中受益,逐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规律地早晚刷牙,局部用氟广为推行,基本口腔保健得到保障。然而,这些城市郊县地区的农村儿童,由于预防保健措施未能与经济发展同步,因而出现了农村儿童患龋率高于城市儿童的现象[9-12]。

2.3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2005 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项目涉及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象包括5、12、35~44、65~74 岁年龄组常住居民。调查结果显示全国5 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城乡分别为62.0%和70.2%,龋均城乡分别为3.09 和3.92,患龋率和龋均城市低于农村;12 岁学生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城乡无差异;35~44 岁中年人恒牙患龋率城市高于农村,龋均城乡无差异;65~74 岁老年人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城市低于农村[13]。此次调查结果不同年龄组患龋率和龋均“城市低于农村、城乡无差异、城市高于农村”并存,总体上看,人群患龋情况城乡差异不如之前清晰。

2.4 相关研究报告

张颂农等[14]首次报告1995 年的调查发现:在广东地区,12、35~44 岁组患龋率均出现农村高于城市;35~44 岁组龋均农村也高于城市,此结论与教科书和经典理论以及当时全国的报告关于城乡患龋差异的描述不同。期间,多个地区均有相似的报道[15-19]。另外,四川地区儿童乳牙检查显示患龋率和龋均在城乡无明显差异[20-21]。东北地区65~74 岁人群的调查显示城市居民患龋率高于农村[22]。2011 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发现中国城乡居民饮食模式已经从原始谷类、蔬菜等传统饮食转变为大量精制谷物、肉类及高能量高糖快餐式现代饮食[23]。经济的高速发展下,居民饮食模式的转变,龋病的患病风险增加。

此阶段,城乡患龋差异逐渐减小。城市居民患龋率上升的同时,农村居民的患龋率上升更明显。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城乡患龋水平差异不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儿童以及青少年人群最早出现农村患龋水平高于城市的现象;儿童青少年人群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受益对象,加之城市儿童家长口腔保健意识较强,从而导致城低乡高的出现。

3 患龋率和龋均农村高于城市(2013~2015 年)

3.1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2015 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在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样,调查对象包括3、4、5、12、13、14、15、35~44、55~64、65~74 年龄组人群[24]。调查结果显示:全国3 岁、4 岁、5 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龋均呈现农村高于城市;全国12 岁和15岁学生恒牙患龋率、龋均呈现农村高于城市;35~44 岁中年人根龋的患病率、龋均为农村高于城市;55~64 岁人群龋均农村高于城市,根龋的患病率、龋均呈现农村高于城市[24]。

3.2 部分相关研究

2013 年刘敏等[25]研究北京市16 个区县3~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显示患龋率和龋均中心城区比郊县低,作者认为:城、郊的物质生活差异日渐减小,但郊区口腔医疗资源、服务水平和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滞后造成城乡患龋差异。

2015~2016 年黄少宏等[26-27]调查了广东省3、4、5岁儿童乳牙和12~15 岁学生恒牙情况,各年龄组人群的患龋率和龋均两项指标均呈现农村高于城市,同时提出广东省3~5 岁儿童乳牙龋齿和12 岁组儿童患龋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儿童的龋病防治需要引起关注。广州[28]及兰州[29]学生人群均有相似的城乡差异;粤西北连南瑶族35~44 岁人群[30]也有类似的报告。其中,广东城乡医疗资源不平衡,农村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滞后以及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均可造成农村患龋严重。工业化的进展,使得含糖食品及精制糖的可及性增加,农村地区居民食物来源不再以粗粮为主,加之口腔医疗资源的欠缺,患龋状况日益严重。

以上学者研究均显示,近期我国城乡患龋情况呈现农村较城市严重的趋势,但由于各学者选取的年龄组、样本抽取的标准等不相同,此结论尚待更多研究来支持。

4 城乡患龋差异分析及改善措施

本次文献回顾中发现,我国城乡患龋水平基本变化是从“城市高于农村”变化到“农村高于城市”,在为期10 年1 次的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12 岁人群中可清晰看出(图1,图2)。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患龋状况加重明显。同样的趋势,在澳大利亚青少年人群中也有报道[31]。城乡患龋差异可以从以下方面解释,①农村地区家庭收入低、受教育水平低等社会经济因素;②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③农村居民在认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和获得及时治疗方面存在不足。这些不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牙科人员短缺、口腔保健服务的可及性不足、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偏低和态度不够积极;④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口腔保健和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

早在2002 年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提出,增加财政资源用于全面牙科治疗,以便贫困及低收入家庭获得牙科保健[32]。关于缩小农村口腔保健差异,国外提出建立口腔健康跨专业培训,增设口腔初级保健医师,开展远程医疗,提高农村地区口腔医疗水平[33]。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初步探索适宜的医联体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问题[34]。对于国内口腔专科医院,可以根据各地区特点,适当借鉴国外的医疗分级制度,努力建立完善的预防保健平台。

5 总 结

Figure 1 Permanent teeth caries prevalence among the 12-year-old popul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from 1983 to 2015 in China图1 1983~2015 年全国12 岁年龄组恒牙城乡患龋率

Figure 2 Permanent teeth mean DMFT among the 12-year-old popul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from1983 to 2015 in China图2 1983~2015 年全国12 岁年龄组恒牙城乡龋均

综上所述,较之城市居民,中国农村居民患龋状况上升趋势更明显。然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有新变化并不确定。了解认识到这一变化的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在研究龋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时调整适当的研究方向,关注城乡各种因素新的变化对龋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可以帮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调整龋病防治重点,重点应关注农村地区,为农村配置更合理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我国口腔预防保健工作还需要不断加强,特别需要强调目前预防的重点应在农村,需要政府和口腔医疗工作者对农村给予更大的投入。

猜你喜欢
恒牙年龄组流行病学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人为什么要换牙?
调皮的牙齿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你知道吗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