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花蹦蹦”中道具的种类和人物角色调查报告

2020-05-09 10:38张宇萱
戏剧之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道具

张宇萱

【摘 要】本调查报告以“拉花蹦蹦”为调查对象,以道具和人物角色为辅,目的是将道具和人物角色进行分类观察,旨在探索出舞蹈道具在“拉花蹦蹦”中有何作用。

【关键词】拉花蹦蹦;道具;人物角色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1-0100-02

“拉花蹦蹦”是河北省范围内绝无仅有的奇特舞蹈形式,它产生并流传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杜家坎村。舞蹈中主要舞蹈道具9种,加次要道具彩旗1种,共10种。主要人物角色10种,由6男4女组成,再加壮士角色1种,共11种人物角色。音乐由打击乐和歌曲组成。鉴于该舞中拥有两名俊俏秀丽的拉花角色,全舞的通用步法又是蹦蹦步,故称“拉花蹦蹦”。

一、“拉花蹦蹦”的表演实体及构成

“拉花蹦蹦”是一种以“八卦”定位进行场图调度,形式独特、风格别致的传统民间舞蹈。它产生并流传于唐山市丰润县杜家坎村,据当地群众和艺人介绍,该舞是于清顺治年间,由辞官还乡的杜阁老(名不可考)所编创。关于杜的身世及编舞时的社会背景,虽无史料可考,但民间却流传着一段较为完整的故事,以资考证。该舞的内容,是表现元朝一名甲长人,强令汉族一家老少三代九口人,为其歌舞作乐的故事。此系作者以借元讽清的手法,抒发对清朝统治阶级的不满情绪。就表演形式而言,前半部是纯舞,后半部为演唱。该舞的音乐,由打击乐和歌曲两部分组成。

作为一种参与人数众多的秧歌舞队表演,“拉花蹦蹦”基本构成可分为舞蹈队、奏乐队两个相对独立的小的表演单位(以考察见闻为据)。两队把“八卦”定位进行场图调度和一定的演出套路、表演流程相結合,进而依次进行表演。两队相互辅佐帮衬,协同完成“拉花蹦蹦”舞蹈表演。

舞蹈队一般由24名演员组成,分别扮演11种角色。据艺人介绍,其中9个角色是由5男4女组成的,属于一个家庭的成员(老夫妻、四个儿子、两个儿媳、一个小孙女),另有甲长1人、壮士14人。表演初始按照二儿子、老妻、小孙女、三儿子、大儿媳、老夫、四儿子、二儿媳、大儿子、甲长的顺序,由八卦阵的巽位单列入场。乐队奏“快七下”,各角色分别做各自动作,沿八卦阵圆弧按逆时针方向边舞边进。行进时,二儿子面向其余角色,倒退行进。其余角色随着二儿子向前行进。绕场过一周后,二儿子止于乾位,甲长止于坎位,锣鼓止。随后就开始进行“编花寨”“打水花”“看媳妇”等情景舞蹈。情景舞蹈表演完毕后,就开始了各角色边唱边舞的部分。舞蹈中贯穿了“蹦蹦步”“踩种步”“嘭、啪、哒步”和“螃蟹步”等舞蹈步伐。

总之,纵观该舞动作、情节之产生,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们的劳动生活、民俗习惯和审美情趣有密切关联的。如当地房舍建于土坎之上,田园则位于坎下,人们每日需往返于上、下坎,故舞中有前俯后仰的“蹦蹦步”。由于杜家坎的河套地多种高粱,故该舞拥有“踩种步”。因土质系黏土,劳动后往往需跺脚摔去鞋上泥,拍掉手中土,故形成“嘭啪哒步”。河滩地势低洼,秋后田内有许多河蟹,故有“螃蟹步”。

二、“拉花蹦蹦”中的道具种类

“拉花蹦蹦”中的主要道具可分为4大类型共计9种。根据调查,现将各道具尺寸及使用方法做了总结。

(一)扇类道具及使用方法

“拉花蹦蹦”中扇类道具有两种,一种是民间舞蹈中使用率较高的折扇,另一种是生活中常见的蒲扇。

1.折扇及使用方法

折扇又名“撒扇”“纸扇”“伞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棹子扇”“旋风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

“拉花蹦蹦”中的折扇是由竹木做扇骨、绫绢做扇面,其尺寸约为9寸。使用折扇的人物角色是“二儿子”。折扇的执法共五种,分别是:别扇、檀扇、握扇、扣扇、卡扇。每种执法都有相对应的舞蹈动作,以顶上立扇、单背扇、双背扇、双绕扇四个动作最具代表性。

2.蒲扇及使用方法

蒲葵扇俗称蒲扇,由蒲葵的叶、柄制成,质轻,价廉,是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亦称“葵扇”。

“拉花蹦蹦”中的蒲扇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样式。使用蒲扇的人物角色是“老妻”,蒲扇的执法只有满把正握和满把反握两种。舞蹈动作也相对单一,仅有大扇扇和大摆扇两种。

(二)鞭类道具及使用方法

鞭类道具共有两种,其区别在于制作鞭子的材质有所不同,由此便有了柳鞭和马鞭两种道具。

1.柳鞭及使用方法

“拉花蹦蹦”中的柳鞭由带细枝与柳叶的柳树枝条制成,长约一尺五寸,是舞蹈中的人物角色“小孙女”所使用的道具。其执法有握鞭和夹鞭两种,舞法有前点鞭、按篮鞭和摇鞭三种。

2.马鞭及使用方法

马鞭是骑马的辅助用具,用于驱赶马匹以此照人的意愿完成各种动作。马鞭的长度大约为一尺五寸,鞭杆较粗,手柄比较长。

“拉花蹦蹦”中的马鞭为牛皮马鞭,长约一尺五寸,与我们常见的马鞭相仿,没有太大的区别,是舞蹈中人物角色“甲长”所使用的道具。其执法有满口夹鞭和虎口握鞭两种。舞法有提襟夹鞭、前点鞭、大甩鞭和摇鞭四种。

(三)鼓、棒类及使用方法

鼓和棒是乐器伴奏中不可缺少的道具,但在“拉花蹦蹦”舞蹈中却被用作舞蹈道具。在纯舞部分中其作为舞蹈道具而出现,但在演唱部分中其又可作为打击乐器为演唱者伴奏,可谓是“物尽其用”。

1.挎鼓及使用方法

在“拉花蹦蹦”中,挎鼓约长一尺五寸,鼓肚直径八寸。用桑木制作,外涂红色,两端蒙牛皮,鼓梆上安两个铁环,环中穿红绸带。使用时将绸带套在右肩上,置鼓于腰左,左小臂夹鼓。

在舞蹈中,挎鼓为人物角色“老夫”和“大儿子”所用,使用方法有击垫槌、小三槌和小八槌三种。挎鼓的作用在纯舞部分相对较弱,但在演唱部分起到了调节演唱速度以及演唱情绪的作用。

2.木棒及使用方法

“拉花蹦蹦”中舞蹈道具木棒是由枣木制作的,其长度约二尺,直径约为一寸,且在中间部分处涂有黄色漆料。人物角色“三儿子”“四儿子”在舞蹈过程中将其作为舞蹈道具以使用。其执法为握棒和夹棒,使用方法以左右立棒花和五响加花棒为主。

(四)其他道具及使用方法

“拉花蹦蹦”中舞蹈道具相对较多,除以上列举的六种外还有烟袋、花篮和手绢。

1.烟袋及使用方法

烟袋是吸水烟或旱烟的用具,一般由烟袋锅、烟袋竿、烟袋嘴构成。“拉花蹦蹦”舞蹈中的烟袋,为生活中常见的样式,长约一尺五寸,为人物角色“老妻”所用。执法有拇指夹、虎口夹和二指禅三种。平花和立花两种舞法在舞蹈中最为常见。

2.花篮及使用方法

花篮是人物角色“小孙女”除柳鞭之外的另一种道具,其用竹篾编制而成,直径约为八寸。使用时挎于左臂,与柳鞭配合舞动。

3.手绢及使用方法

手绢是各类舞蹈中最为常见的舞蹈道具,“拉花蹦蹦”中的手绢为彩绸料,约为一尺见方,执法为夹绢式。在舞蹈中为“大儿媳”和“二儿媳”所用,舞法以肩扛绢和翻花绢为主。

三、“拉花蹦蹦”中的人物角色

“拉花蹦蹦”中的人物角色多达十一种,人物角色的装扮根据表演剧目要求的差异对人物角色、表演人数多少以及服饰道具都有特定的规定,且表演服装、化妆依照特定人物角色来设计。化妆突出丑角或配色,整体化妆倾向于世俗;这些都反映着人民群众源于真实生活的内在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以下根据笔者调查,按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来分别描述“拉花蹦蹦”中的人物角色。

(一)男性角色

在“拉花蹦蹦”中共有男性角色七种,分别是老夫、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四儿子、甲长和义军。其中“义军”的主要作用在于音乐的伴奏部分,除此之外的六种都在“拉花蹦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表演服装、化妆以及道具的配合使用也都各自凸显了人物风格。

1.老夫

年迈老汉,艺人称“老爸爸”,扮相犹如古装戏曲中的“店小二”。头戴前折白色毡帽,上身穿灰色长襟袄,下身穿黑色灯笼裤,脚穿黑色洒鞋,腰系白色多褶裙。画“白鼻梁”脸谱,戴白色长胡须,腰系一面腰鼓,双手持鼓槌。

2.大儿子

大儿子,艺人称“二打鼓的”,系“店小二”扮相。头戴前折蓝色毡帽,上身穿半长襟袄,下身穿棕色灯笼裤,腰系白色多褶裙,脚穿蓝色洒鞋。画“白三角”脸谱,戴黑色短须。斜背腰鼓,双手持鼓槌。

3.二儿子

二儿子,艺人称“耍公子的”。丑公子扮相。头戴绿色“棒槌巾”,外披绿色镶花边儿道袍,内套粉红色打衣、打裤,腰系黄绸带,脚穿黑色薄底儿靴,左手提大襟,右手持折扇。

4.三儿子

三儿子,艺人称“大打棒的”,近似“沙僧”扮相。陀头花脸,身穿打衣、打裤,腰系白色大带,脚穿黑色薄底儿靴,手持一根木棒。

5.四儿子

四儿子,艺人称“二打棒的”,近似“孙悟空”扮相。头戴粉红绣花罗帽,身穿粉红色打衣、打裤,系虎皮云肩,虎皮围裙,腰系大带,脚穿粉红色绣花薄底儿靴,双手持一根木棒。

6.甲长

头戴“红缨帽”,穿红色道袍,腰扎大带,胸前飘挂狐貍尾,脚穿牛皮战靴,化红色脸谱,戴红色长须,手持牛皮马鞭。

7.义军

身穿黄色镶紫边儿打衣、打裤,腰系大带,脚穿黄色快靴(共十四名,其中七人各手持一面彩旗,七人分别持锣、鼓等打击乐器)。

(二)女性角色

1.老妻

老妻,“老夫”之妻,艺人称“老妈妈”,扮相近似古装戏曲中“彩旦”,盘发结纂。上身穿镶花边儿紫色大襟袄,下身穿紫色镶花边儿裤,脚穿黑色尖口鞋。腰左侧画“火罐印”。左手持长烟袋、右手握蒲扇。

2.大儿媳

大儿媳,艺人称“大拉花的”。戏曲“青衣”扮相。发型持“大扮”,上身穿黑色素花大襟袄,下身穿银灰色裤,腰系白绸带,脚穿白穗灰色鞋,双手各持一块绿色手绢。

3.二媳妇

二儿媳,艺人称“二拉花的”,戏曲“花旦”扮相。发型“大扮”,身穿绣花短衣、裤,胸前系紫色饭单,脚穿绿穗粉红绣鞋,双手各持一块玫瑰手绢。

4.小孙女

艺人称“卖豆的”(或称老丫头),近似戏曲“书童”或“娃娃生”扮相。头扎双抓髻,眉心点一红点儿,穿童衣裤褂,腰系红色绸带,脚穿红色绣花鞋。左臂挎一竹篮,右手持柳条鞭。

四、结语

“拉花蹦蹦”是一种参与人数较多的传统民间舞蹈甲长和二儿子作为导引,以八卦阵型为队形,以表现故事为主体,以义军为伴奏队是“拉花蹦蹦”舞队表演的基本形态结构。道具为我们日常所见,表演角色的丰富多彩,独特的表演形式与地域民间艺术相结合的舞蹈新样式,都透露了我国汉族农耕文明的基因与现代文化相互包容与融合的特征。这一切都表现着“拉花蹦蹦”的人文历史价值和人民的艺术创新精神,传承了覃怀地域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与艺术特色,揭示了艺术源于生活的不变真理。

猜你喜欢
道具
舞美设计的创造性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