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篇教学向整本书教学过渡探究

2020-05-09 09:47何青璘员含笑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何青璘 员含笑

摘 要:文章以必修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节选为依据,使单篇简章的语文教学更加深入,以引起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从而完成新课标中整本书任务群对于教学的预期。文章以《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为例,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课程规划。

关键词:单篇教学;整本书阅读;课程规划

一、整本书教学

整本书教学的概念其实已经不算新颖,最早由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现今的新课标提出的十八个任务群中有一个任务群详细论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出现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会相应的有所改变,整本书阅读再一次出现在语文教育界的视野中。对于新课标的实施很多教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实践,但是有的教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课堂容量过大,现在在全国内大规模使用的依然是人教版的教材,高中语文人教版的教材一共有21本,教师的教学任务已经相当的繁复了,如今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改革无疑不是让教学任务又一次增加了。

这样的教学观念无疑是将十八个任务群与我们原本的教学剖离开来了,但是对于十八个任务群的实施不仅仅只有将它们细化,分类,单独地进行教学,还可以将他们看成一个整体,在平时的单篇课文教学中也可以渗透进我们的十八个任务群。把十八个任务群融入到单篇教学中无疑不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尝试。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边城》等。这样的篇目均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进行单篇的详细讲解,学生知识面的获取就太过于狭隘了,单篇简章的教学讲授无疑会将语文基础知识看成是一个重点与难点,但是仅仅只是对基本知识的讲解是不全面的,单片设置笔者想更加重要的应该是激发学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能够产生阅读这一本书的阅读欲望,那么这样的课程无疑是成功,在之后还可以开展适时的读书让学生交流读书体验,增加自我的获得感,这样整本书的任务群的教学任务便也在平时的课时中完成,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单篇简章向整本书阅读教学过渡课程规划——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本最主要的特色在于王熙凤。贾宝玉,三春众人的出场的描写以及透过林黛玉的双眼带领读者感受贾府的富贵与气派,在这章节中人物的描写是非常精彩的,作者运用了许多写作的技巧例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等,这些写作方法的运用是本精彩纷呈,同时这些点也成为了教师重点讲解的本精华所在,但是教师仅仅就本讲本,那么这篇本的精彩之处就会被削弱,不如我们在进行处理这篇本的时候与整本书任务群进行结合,以单篇教学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进而开展经典名著《红楼梦》的阅读。

在新课标的文件中明确指出指出,对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个任务群的学习需要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十八个课时,一学分,课时安排在两个学期集中完成,便于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去阅读一本完整的书。这样我们一学期整本书的课程安排就相当于是由九个课时构成,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就应该做好整个学期关于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计划。文章以《红楼梦》为例做了一个关于整本书教学的课程计划安排,如下所示:

第一课时:专题课程

这节安排在一学期之首,主要以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文,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并引导学生制定本学期的阅读计划。

《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从现在网上的所有的视频和教学设计来看一般教师对于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讲授基本维持在从她的语言,行动和神态分析出林黛玉是一个步步留心,谨小慎微的女子,可是在《红楼梦》的后面故事中我们会发现林黛玉不仅仅是谨小慎微,小心敏感的女孩子,她是一个可以和贾宝玉一起共读《西厢记》的才女。《西厢记》在那个年代是一本禁书,世家大族的公子小姐们是严禁诵读的,林黛玉却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和贾宝玉一起去欣赏这样的文学作品,我们还能够简单用谨小慎微来描述这样的女子吗?又如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湘云劝解宝玉要“讲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作者借宝玉之口“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这样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女子通过宝玉的口描述出来了;又如黛玉教香菱学诗中她对诗歌鞭辟入里的见解,所作“幽淑女悲题五美吟”,《五美吟》不仅仅是才华横溢,其中的反传统的精神展露了出来。其中《咏红拂》是《五美吟》中最大胆最具叛逆思想的一首,“长揖熊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募,豈得羁縻女丈夫。”林黛玉不仅盛赞了红拂女不受封建礼教的“羁縻”,敢于与爱人李靖私奔的叛逆行为,还称颂她为敢作敢为的“女丈夫”。黛玉反传统的叛逆之性可见一斑……这样的一个女子又怎么会是《林黛玉进贾府》中呈现在读者眼前那个谨小慎微,处处留心,柔弱敏感的林姑娘呢!对于林黛玉这样的一个人物的赏析仅仅是一节45分钟的课远远是不充分的,这样的一个妙人,值得同学们在课下花时间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感受林黛玉性格中的率真、孤傲和灵动等。

对于林黛玉的这个点其实可以看成单篇教学向整本书阅读的一个引导,教师在第一个课时可以带领同学们认识林黛玉,认识金陵的显赫家族贾府,认识泼辣的王熙凤,这些都是可以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在这些人物简单介绍过后,着重分析林黛玉的人物性格时,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后面的章节更加深入的探讨之后在总结林姑娘的性格特征,这样对于一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认识才是全面的。利用这样的一个契机适时提出阅读《红楼梦》整本书的教学计划,和同学们共同制定阅读的目标。循序渐进在课时允许的范围之内阅读完这样的一本名著,我们预计的课时安排是两个学期,阅度计划可以进行合理的安排,上班学期读前六十回,假期读第六十回至八十回,下半学期在进行剩下回合的阅读与分享。

第二课时——读书交流会

在学生阅读完十个回合时,会出现一些懈怠的情绪,此时的教师应该做好情绪的调控,做一个阅读的反馈,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计。此时的学生对于书中的人物或者事件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这次机会举办一次读书会,“我眼中的某某某”(《红楼梦》中的某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可以与学生们交流阅读的体会,读书的方法等等 。当自己的感受外化的时候,知识的印象也会变得深刻。这样交流中很可能碰撞出新的新的思维的火花。这节课结束之后可以让同学将自己的有趣的想法写成一篇小论文,教师将其收集,向外界一些文选集进行投递,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之后的两周要继续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第三课时至第四课时——情景剧

正值青春年少的学生们其实对于表演的欲望有时会很强烈,只要有施展拳脚的舞台,他们交出来的成绩单会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想要将一场情景剧表演好是需要学生去认真琢磨每一人物的服饰,语言、心理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将舞台预留给学生,相信学生们对于人物的性格特征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情景剧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敲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演出,必须全员参加,选择自己中意的章节进行排练,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出相应的指导。

第五节课——慧眼识真假

之前的几节课学生们集思广益,表演了自己喜欢的情节,同时也进行了一次读书交流会,因为名著的整本书阅读的课程是安排两周一次,贯穿于18个周,也就是一个学期,所以到这里的时候能我们的阅读已经过半,此时对于长篇巨著的阅读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无法继续下去,所以这节课笔者的预设是将《红楼梦》中一些有趣的争论和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也是为后面两节课将要开展的的辩论赛进行一个预热,给出相应的辩论赛试题,确定相应的辩论人员,在接下来的两周学生们进行一个资料的搜集整理,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辩论赛活动。

第六至第七节课——辩论赛

辩论赛是种很好学习方式,因为现在的语文教育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很多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很强,但是张口说话的能力很弱,甚至有的学生会畏惧开口说话,其实这些是交流的机会少导致的学不能致用,辩论赛不仅仅需要逻辑能力,也需要一些应变的技巧还有说话的艺术,这样的活动课程开设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升,所以笔者准备用四个星期,两个课时的时间将辩论赛进行下去,争取每一位同学均有上台的机会,当然课时的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的。

第八节课——读书方法的分享

同学们上半学期的阅读任务在第十二周的时候已经全部完成的,到第八节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一个知识点的深入点拨,使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红楼梦》这一本书,同时也是对这学期读书任务的一个总结,读书方法,分析手段和重点难点知识的一个讲解,同时也是对于同学们阅读兴趣的再一次激发。

第九节课——心得交流会

第九节课也是这学期整本书阅读的最后一节课,因为《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已经持续了一个学期,对于读书,对于这本书,对于一些观点的阐述,学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可以用最后一节课进行一个读书方法的交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在假期利用闲暇时间把下面的回合进行阅读,找自己喜欢的点进行研究,为下半学期的整本书阅读打下基础。

以上是文章對于《红楼梦》这本书如何通过《林黛玉进贾府》为引导,完成整本书阅读的一个计划研究。

三、结语

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初期的践行肯定会遇到一些难题,例如选择哪些书目进行整本书阅读,怎样进行,采用怎样的课程形式进行等,这些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必须进行考虑的,对于书目的选择具有很多大困难,那么我们可以把教材中的一些单篇简章进行深入讲解,把他们与整本书阅读这个任务群进行结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红楼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王晨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红楼梦》选文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 蒋文华.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 (语文教学),2017(Z1):4-8.

作者简介:何青璘(1994- ),女,汉族,云南玉溪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员含笑(1997- ),女,汉族,陕西延安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为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