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初探

2020-05-09 09:47徐鑫鑫王霞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技工价值观思政

徐鑫鑫 王霞

摘 要:文章在简单分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思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方式,最后以“和谐”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为例,进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技工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谐

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受各种理论思潮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其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日益多元化,这是思政课教学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基本原则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时代背景出发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历史合理性,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产物,并回应了现实社会的需要;二是以辩证思维正确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立统一性,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了各自的边界,但在价值上三者仍是相互支撑的;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式的思考

(一)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现实研究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需要与时俱进,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八个统一”,深刻总结了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构成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这要求思政教师要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新标准和新要求。

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与整合多元价值观,不仅需要在教学中“动之以情”,更需要“晓之以理”。为此,教师要提高理论水平、学术素养和知识储备,以现实问题激活经典著作,以基础理论透视当代现实,把历史、理论与原著结合起来才能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論本身的科学性、解释力和说服力,阐明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基础,以科学认识引导学生的价值观选择,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整合作用。

(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发展,增强课程吸引力

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面向日常生活,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社会现实。用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景实例对接学生需求,从社会热点中提炼态度淬炼三观,结合学生认知偏好调整知识呈现方式。

(三)教学形象化,增强课程的感染力

技工院校学生多数是14到17岁,教学人员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方式,进而加以引导。教学实践中要努力跨越课程的理论性与学生的感性化之间的“鸿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问题导向,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积极回应网络影像时代新趋势,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当运用多媒体资源,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思辨理论生活化、经典著作时代化,有效增强课程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师适当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2013年中央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育人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并加以实践。从社会主义实践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落实到行动中,才完成了一次理论的完整历程。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实践、重在实践。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教学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以“和谐”为例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第四个价值目标是和谐。和谐就是和睦协调,这几乎可以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理念。因为和谐,是中国人万事万物的最高追求。

(一)什么是和谐

我们从现在的字形上来看,“和”字的左边是“禾”,它可以单独成字,意思是农田里的苗,可以引申为粮食;右边是个“口”字,合起来即人人都有饭吃。“谐”字的左边是“言”(讠)旁,右边是个“皆”字,表达的意思是人人都可以说话,都有言论自由。我们简单理解的和谐就是人人有饭吃和人人都能有话说,虽然有些望文生义,但也不无道理。大家想想,美味的饭菜是不是必须将酸、甜、苦、辣、咸调合在一起,达到五味俱全,如果只是用清水来增加清水的味道,还有人愿意吃吗?优美的音乐,也必须将宫、商、角、徵、羽配合在一起,达到五音共鸣,如果只有一个音,谁还喜欢听?

其实“和”字最初的意思是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造成不同声部的乐音协调共振。在先秦时代,“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因而有别于“同”。早于孔子的晏婴在《左传·昭公二十年》:“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这便是“和而不同”的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孔子将“和”与“同”的差别引入到人际关系中,于是,便有了《论语·子路》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代表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最高精神。“和”是万物生成和发展的根据。儒家思想还认为“和”又必须符合“中”的标准,就是说要达到“和”的状态,就要使构成“和”的不同因素保持一定的度,要恰到好处。

“谐”字最初的意思是指观点一致,相融相和。在汉语词语“和谐”中,“和”表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所以,“和谐”是中国古人的一种社会理想,是根植于东方文化的一种独特的价值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我们简单理解的和谐就是人人有饭吃和人人都可以有话说,虽然有些望文生义,但也不无道理。实际上,和谐就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特别协调、恰到好处的状态。

(二)如何践行和谐

(1)正确认识意见分歧

在处理关系的时候,往往会有意见不一致,就比如繩子,因为出现分歧,可能导致绳子打结。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开,但如果为了“一团和气”而压抑自己,那么绳结越来越多,并不利于我们的成长。

讨论这个话题的原因是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长期历史过程。只有每个公民都成为“和谐分子”,整个社会才能成为和谐社会;只有每个中国人的梦想都如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最终实现。

(2)学会思考,实事求是

当然在追梦路上,我们并不是盲目的,大家要学会思考,实事求是。游戏跟我学的启示:不能只看,还要跟着做;跟着做了也不一定做得对做得好;一开始对了,不见得一定能达到最终结果,一开始错了,不见得结果无法实现,因为我们可以中途修改;另外,达成目的的方法不一定只有一种,把握了本质和规律,解决问题的形式可以不同。所以,在生活中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认识、不断改变、不断创造,在尊重与符合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客观世界的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达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里,在亚洲文明对话中提到的和谐状态。

(3)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作为公民,我们要成为和谐分子,就要先修身,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融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参考文献

[1] 石国亮,莫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2]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3] 傅佩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5).

[4] 田夏彪.人文精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及实践条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3):19-23.

[5] 陈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方式和途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6] 李世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论: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技工价值观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技工到英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