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2020-05-09 09:47韩敬瑜付云燕赵红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精神

韩敬瑜 付云燕 赵红

摘 要:红色资源作为党的宝贵财富,是立德树人不可或缺的鲜活教材,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从地方红色资源的价值入手,分析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指出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途径,来分析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可行性。

关键词:地方红色资源;思政课;可行性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逐梦者和见证者。那么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留下的宝贵财富,是立德树人不可或缺的鲜活教材,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着重分析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

一、地方红色资源的价值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留下的历史遗存与承载的思想资源、文化资源、物态资源,其思想资源包括政治思想、政党制度、思想品格、价值观念等资源形态;其文化资源包括革命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资源形态,还包括开发文化资源生成的各类文化产品;其物态资源包括革命遗址、革命文物以及在历史遗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烈士陵园、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是精神瑰宝及物质载体的总和,但就其本质而言,红色资源的核心,应当是这些物质载体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瑰宝。

(一)地方红色资源具有政治教育价值

红色资源蕴含丰富的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好、守护好,就不仅要让红色资源得到精心保护,更要将它们用好用活,使其中的红色基因得到深入挖掘、代代传承。

就黑龙江鸡西地区而言,其红色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东西,如:二战终结地虎头要塞、珍宝岛事件发生地、中国空军诞生地、东北抗日联军活动的主战场等,也包括精神层面的东西,如北大荒精神、抗联精神等,因此红色资源不但承载了爱国精神、民族精神,还体现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对革命立场的坚定,对苦难环境的乐观态度,以及艰苦奋斗、敢于牺牲、勇于冒险的创造精神。而这些精神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恰恰是其所欠缺的,运用红色资源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品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乐观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当前各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二)地方红色资源具有历史传承价值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中形成的宝贵资源。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在血雨腥风中,以毛泽东、李大钊、蔡和森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其坚定的革命立场、崇高的理想信念,点燃起了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在民族危难之际,东北的抗联志士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军作殊死搏斗,无数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儿女积极支前参战,而东北地区如东安根据地的儿女们更是不怕牺牲、踊跃支前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起到了可靠积极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黑龙江垦区的广大人民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今天的中国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一个忘记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今天的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我们党在历史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离不开我们的红色精神的传承,这是我们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地方红色资源具有时代引领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继承发扬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红色资源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灵魂,不断汲取红色资源营养,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鸡西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它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共产主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人民服务等核心理想信念,这些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引领价值。

二、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迫切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擔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是极为重要的。

目前大学生的主体为00后,其特点是思想更为活跃、个性更为鲜明,再加上他们饱受价值观多元化和各种思潮冲击,使得当代的部分大学生存在思想偏激、进取心不强、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甚至出现少部分大学生历史观缺失的现象,因而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帮助大学生抵御错误思潮及不良文化的侵扰,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地方红色资源蕴含的红色文化、革命传统、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则是对当前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鲜活教材,这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迫切性。

(二)必要性

黑龙江鸡西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可帮助大学生滋养心灵,净化灵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黑龙江鸡西这边肥沃的土地上涌现了众多英雄,如吴亮平、李立三、王震、李延禄等,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在于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意志,如北大荒精神、抗联精神等。而处于鸡西各地的纪念馆、博物馆,就是红色资源的储存库,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虽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了较多改革,但仍然存在内容枯燥乏味、学生难以接受的状况。因此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更好发挥其育人功能,就必须充分发挥红色资源鲜活教材的功能。红色资源的丰富性和感染力,一方面可以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其更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另一方面还可丰富授课方式,如以观看视频、现场观摩、体验式教学等方式,既可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又可增强思政课的感染性,这是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同感和对思政课程喜爱度的必要性。

三、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途径

红色资源作为党的宝贵财富,是立德树人不可或缺的鲜活教材,且红色资源和思政课程可以高度融合,这种高度融合为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和途径的多样性。

(一)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途径是通过各种方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学校完成好育人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以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为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二)融入思政课各课课程中

高校几门核心的思政课程都可与红色资源进行融合,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与红色资源比较贴合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就可将地方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东安根据地贯穿其中,这样既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历史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拉近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深入剖析鸡西地区东安根据地建设总的重要历史人物,如吴亮平、伍修权、李立三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可融入东安根据地建设成就和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关系,感知东安根据地对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三)融入实践课程中

实践出真知,只有参与到实践中,才能更深刻地体验而获得真实情感。如组织学生参观东安根据地遗址、虎头要塞遗址、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馆等,通过现场讲解、观看实物等方式体验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艰辛,深刻体会共产党员不畏艰难、勇于开创、敢于牺牲的精神。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到实践课程中,既可让学生从抽象的说教中变得可触摸、可感知,又让思政教育从空洞变得饱满。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丰富多样的途径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更好地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金堂.把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J].党建研究,2017(05).

[2]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3]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4] 韩敬瑜,付云燕,李伟玲. 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研究——以黑龙江工业学院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6(16).

[5] 占毅.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

[6] 肖发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

[7] 付云燕,韩敬瑜.思想政治理論教学中“三段递进式”教学模式——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

基金项目:文章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BD1317094;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G496;文章为黑龙江工业学院社科联“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视阈下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SK2017D0702;文章为黑龙江工业学院社科联“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效果调查研究——以黑龙江工业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SK2017D0401。

作者简介:韩敬瑜,讲师,黑龙江工业学院人文社科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付云燕,讲师,黑龙江工业学院人文社科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赵红,讲师,黑龙江工业学院人文社科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