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工干部队伍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研究

2020-05-09 09:47赵树明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摘 要:新形势发展以来,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取得一系列改革与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事业建设的指导理论,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推动中起着重大作用。与此同时,高校学工干部队伍作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教学负责管理人,在坚持我国党建原则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奋斗目标上,对高校党建工作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培养与重视都肩负着重要使命任务。目前,探索研究培养与提高我国高校学工干部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正正成为当前学术研究课题之一,文章基于当前高校学工干部队伍马克思主义了理论素养现状下,针对性提出相关理论素养提升研究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工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研究

经过长时期的改革开放建设工作后,我国经济、文化不断开放发展下,社会文明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功效。高校学工干部队伍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发扬者,在培养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树立高校文明科学校风建设中都肩负着重要使命。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与我国当前素质教育政策的不断推进与演变下,高校学工干部队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建设工作中正不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尤其西方文化与思想观念的多元冲击影响下,提高与加强当前我国高校学工干部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建设不仅关系着学工干部自身素养水平能力问题,同时还决定着我国高校人才唯物辩证主义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发展的需要。因而,不断提高与加强我国高校学工干部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建设工作,将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有深远战略意义。

一、高校学工干部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建设现状

素养,素质和教养。《辞海》中素养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处理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则指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从而在处理某行为事物中具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条件。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般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方面。在当前我国高校学工干部队伍建设中,往往基于党建组织原则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强化培训与学习。

根据研究可知,当前我国高校普遍组织成立学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培养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从而强化提升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水平。目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中,已基本形成以高校学工干部队伍、辅导员,以及党校学习培训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思政教育专门机构与组织。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在学校组织教育以及高校辅导员督促培养学习下,也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认知观念与世界价值观。

二、高校学工干部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建设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内涵认识不彻底

相关研究可知,当前我国高校学工干部队伍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认识不彻底是其当前素养建设中主要存在问题之一。高校学工干部队伍建设是基于党建组织原则基础上而建立,其出发點往往是基于维护党建实践工作的加强与展开,关于指导我国党建工作的基本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涵的学习与理解则往往只注重学习其表面形式,而对于其本质实质的认识仍了解不够。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追求在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基础上消除阶级剥削从而实现人类自由平等的共产主义追求。目前,在当前我国高校学工干部队伍管理建设中,形式主义与官僚作风仍占据我国高校学工干部管理工作主要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本质内涵要求具备的谦逊作风以及人权平等等思想仍是影响其学工干部队伍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实践机会学习少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实践中来源,并在反复验证中成形。当前我国高校学工干部队伍管理建设中,高校虽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的培训学习,但其学习形式与学习方法往往与实践生活脱节。同时由于实践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之一,因而加强当前高校学工干部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强化其基本理论知识的书本学习,并且还要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主义思想与科学认知世界观等方法上,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强化学工干部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学习与理解。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教学与学工干部队伍学习建设中都普遍存在实践活动较少,理论学习较多等不平衡发展现状。研究可知,无实践机会验证的理论知识学习往往导致削弱其预期学校目的与效果。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管理机制建设不健全

高校学工干部队伍作为我国高校党建组织集体之一,其主要职责主要负责管理党建工作组织,对于专门学习与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制建设当前各高校仍在完善中。目前,我国高校学工干部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管理考核方式仍主要以课堂培训学习与日常工作表现为主要依据,对于其实际工作中工作情况评估往往不能无法做到全面真实。一方面,学工干部队伍作为不同于高校专职教师的稳定岗位,其较强流动性也导致学工干部队伍管理机制建设中有待完善与加强。另一方面,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建设往往要依靠反复且长期的社会实践检验中才能最终确定并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科学指路灯,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基本理论与管理机制建设仍是当前我国学者主要研究问题之一。

(四)高校学工干部队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运用不足

在高校学工干部队伍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不足是其主要发展问题之一。学工干部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员培训学习主要部门之一,其在学生工作教育管理中往往采用组织教学考核方式与开展校风建设等手段加强高校学生学习效率与思想素质培养。然而,学工干部队伍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与传播者,在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运用方面仍主要以课堂培训学习为主,关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培养与管理,高校学工干部队伍普遍在思想上宣传与强化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但往往忽视学生生活困难与人际间的交往发展。

三、高校学工干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路径探索

(一)在反复阅读著作中夯实理论知识与个人素养

在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强化学工干部队伍理论知识学习从而提高其个人素养是当前主要提升素养方法之一。一方面,可在不断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等中国化理论知识上,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了解,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现状上,即结合了解与学习毛泽东思想理念上,理解与掌握坚持马克思主义理念的核心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等基本思想观念,从而在加强与强化高校学工干部队伍服务意识基础上提升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二)强化知识理论学习与实践机会的结合,加强理论素养的具体运用

强化知识理论学习与实践机会的结合是指利用与抓住实践机会的基础上,从而强化学工干部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效果。加强理论素养的具体运用是指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应充分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情况。一方面,学工干部队伍可在管理与建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时将自身所学实践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学工干部队伍在晋职升级与教学考核中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考核升职问题。

(三)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机制建设

建立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管理机制,不仅可强化高校学工干部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力提升,同时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建设也将高校促进学工干部队伍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可采用科学考核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学习考评模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在思想政治修养、工作能力表現及主观努力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要奖罚分明,优秀的学工人员通过职务聘任、晋级、加薪等方式奖励,以促进其工作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目前,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已初步形成以高校学工干部队伍、辅导员,以及党校学习培训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思政教育专门机构与组织。与此同时,在学工干部队伍管理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方面也基本做到了坚持马克思主主义唯物辩证主义世界观与毛泽东思想为人民服务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王燕.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深化辅导员专业发展道路[J].教育现代化,2017(429):221-222.

[2] 贾晓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分析[J].学理论,2016(08):199-200.

[3] 李彧威,王平.高校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养目标构想[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04):130-132.

[4] 梁楚晗,文志娟,农雁淇,徐红红.高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浅析[J].大学教育,2015(05):19-20.

基金项目:文章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基于辅导员工作室平台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JKH20190494SZ。

作者简介:赵树明(1975.05- ),男,汉族,吉林集安人,教授,博士,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