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分析

2020-05-09 09:47盛梦良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思想政治新形势

摘 要:文章主要围绕着新形势背景之下大学生思政工作方面的协同创新开展深入研究及探讨,望能够为今后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建议或者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协同创新

伴随着国家与社会对于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方面要求逐步提升,对大学生的思政工作要求也不断提升。鉴于此,深入研究新形势背景之下大学生思政工作方面的协同创新意义重大。

一、以理创新念为先导构建协同育人全新教学格局

要树立协同创新的理念。思政工作与教学、管理工作协同;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协同;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良好品德修养、扎实知识技能、奋斗精神、很强的综合素质等工作协同;各部门各组织间协同等。同时,要求着高校各级的领导干部及从业者们,应当严格遵守着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有效帮助大学生们树立牢固、正确三观,确保青年学生能够具备良好政治品质及思想道德的品质,实现全面性的发展。

二、以管创新理为基本保障逐步完善化全员式的协同育人机制

(一)完善协同育人的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

强化党委领导,逐步完善思政教育工作体制,确立与形成高校内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三级管理模式,层级一:学校层面成立大学生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一同担任该组的组长,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思政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挂靠着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要求,负责组织部、宣传部、团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人事处等部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协同;层级二:院系层面成立大学生的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总支)书记、院长(系主任)一同担任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负责落实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安排,负责院(系)层面各部门的协同;层次三:学科专业、班级层面,由学科、专业带头人、支部书记负责老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大学生的思政工作的协同;辅导员负责协调直接参与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的学生党支部、班主任、团支部、班委会、学生社团等方面的工作。经完善与改进工作体制、运行机制,以高校人才的培养体系整体框架为基础,完善全员的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协同育人这一工作体系。此制度体系应当与办学定位、理念相结合,与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方案相结合,并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成才结合,将思政放方面工作有效融合至教育所有环节,深入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当中,充分彰显出大学生教育规律性与整体性。

(二)建设一支思政工作专业队伍

注重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专职干部方面队伍建设,并建立及逐步完善化思政工作的专职队伍方面建设激励保障机制,促进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高校应当依照所规定比例配备数量充足专职的辅导员,且在待遇与政策方面适当给予倾斜,以促使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工作中专职的辅导员主力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同时,高校应当注重政治基础理论课程教师的队伍建设,将这一方面队伍建设有限归入至教育业发展及人才梯队建设整体的规划当中,严格执行教师的认知资格方面准入制度,依据相关规定来核定专任的教师编制,数量配备应当充足,建立及逐步完善化培训体系,持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及教学水准,以建立起一支具备高尚师德、精湛业务、坚定的政治信念、实践理论结合的教师梯队,以实现全员式的协同育人。

(三)建立及逐步完善思政工作的考评体系

建立及逐步完善地方高校主管部门关于大学生思政工作综合考评的指标体系,形成上级对下级的检查督办专项制度。该检查督办核心指标包含对于该地地区大学生的思政工作组织领导、环境营造、制度保障与统筹协调相关方面,影响全局制度思想、工作规划、政策制度、各项管理的轨道、共同育人的环境相关方面的建设落实状况综合评估;客观评价院(系)高效思政工作督促、检查及落实等情况,以经综合检查评估,检查院(系)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思政工作状态与成效情况,促使院(系)均能够形成合力一同推进着大学生的思政工作持续高效化进展;院系应建立及逐步完善高效大学生的思政工作综合考评体系,包括考核辅导员、班主任、学科专业负责人、教师的学生思政工作。院系针对于高校的检查督办应当形成规范化与制度化,综合检查评估核心的指标包含着学习上级文件的精神与要求、深入贯彻情况、组织领导、工作规划、政策与措施、学科与课程建设、育人环境、对外建设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以通过综合检查评估,考核辅导员、班主任、学科专业负责人、教师的学生思政协同工作落实情况与成效。

三、以创新载体为抓手创设全过程化协同育人环境

(一)课程载体的协同创新

高校每门课程均有着育人这一方面功能特性,全体任课教师均具备教书育人该项职责。在新形势背景下若想实现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协同创新,就要求高校必须注重课程载体的协同创新。任课教师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优良的学风,促进哲学与社会科学优势的充分发挥,将传授知识及思想教育融合到一起,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来武装广大青年学生,再借助优秀的文化知识来培育广大青年学生。密切联系着大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紧扣国家的改革开放及现代化的建设相关理论实践,将释疑解惑及教育引导各项工作做好,以帮助大学生们正确的认识与分析当前复杂度较高社会现象,时刻坚持着正确、科学的政治思想及方向,在学习各学科的文化知识期间,能够自觉增强自身思想道德的核心素养,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及政治鉴别能力。

(二)网络载体的协同创新

强化对于网络思政工作方面的领导,促使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逐步形成,实行分分工负责与分类落实,以实现协同化推进着大学生的网络思政工作深入落实及发展,创设大学生协同创新思政工作全新的教育格局。在新形势背景下,要求高校应当建立起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全新平台模式,强化校园网络建设,并积极探索与建立起以互联网为基础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工作全新模式,如构建起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方面数字化系统平台,实行大学生的在线式引领工作,建立起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独立工作室、建设期辅导员的博客之家等等,通过主流的网络文化方面科学建设,逐渐建设开发成具备良好思想融合性、服务性、知识趣味性等一体化主题教育的网站与网页,为高校大学生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线上交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增强教育及印度,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方面工作吸引力,吸引高校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其中,实现大学生的思政工作渠道及空间上的有效拓展,不但可实现实时化了解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还能够及时给与线上的思政教育及引导,增强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党务工作者之间的良好交流,扩大了思想疏导及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并逐步扩大大学生的思政工程辐射力及覆盖面,促使线上、线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工作优势形成合力,达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工作网络载体的协同创新目的。

四、各环节协同创新

各环节协同创新,意指课堂教学、实习、论文各环节协同育人。科学理论,为实践创新及进步发展重要的指引,强化思政理论课及日常思想治教育方面协同育人,实现课堂教学、实习、论文各环节协同育人,应当先从课堂教学入手,阐明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相关内容的关联性,为课堂教学提供思政理论支持,由辅导员与指导教师们正確指导大学生们在实习中注重课上思政教育内容的反思,在论文中细致揣摩与研究,再围绕着课堂教学、实习、论文各环节形成协同育人,构建起大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思政情况交流平台,及时反馈学生在课堂教学、实习、论文各环节的思政状况,并进行意见反馈或者相关思政指导交流,做到从课堂教学、实习、论文各环节入手,实现协同创新的思想教育,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实习、论文各环节协同育人效果。

五、结语

从总体上来说,新形式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政工作之协同创新是必然趋势,它将引领着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全新发展时代,创设全新的思政教育格局,而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的思政工作之协同创新,充分满足于国家与社会对于新时代大学生们在思政方面的要求,相关教育研究者还许增加对这一方面的实践研究,以科学构建起之协同创新模式,实现大学生思政工作方面的协同创新建设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娜.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26(05):441-442.

[2] 韦家旭,仇萍.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7,14(16):417-418.

[3] 黄珍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6(14):203-204.

作者简介:盛梦良(1965.10- ),男,汉族,湖南汉寿人,本科,讲师,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思想政治新形势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