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党支部研究知识图谱

2020-05-09 09:47沈崴奕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知识图谱

沈崴奕

摘 要: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通过绘制高校党支部研究的知识图谱来阐释该领域的研究主题、热点和演进。通过聚类得出的高校党支部研究的15个维度主要可以归纳为内部自身建设和外部力量引导两个方面,建议后续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深入探析:就研究主题而言,重点围绕高校党支部的组织力、战斗力和生命力这三个建设维度进行探究;就研究路径而言,尝试借鉴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等领域的学理分析框架。

关键词:高校党支部;知识图谱;CiteSpace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和战斗堡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目前已有大量文献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党支部建设进行了多方位探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論成果,但对高校党支部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拓展却甚微。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高校党支部的知识图谱,对高校党支部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直观反映三十年来我国高校党支部研究的演进历程与核心议题,并对拓展我国高校党支部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一、高校党支部研究的基本现状

为保证文献样本的完整性和代表性,文章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样本来源,以“篇名=高校AND党支部”为检索条件,收集1988至2019年期间的相关文献2504篇,每条文献记录包括标题、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等信息,从而建立起文献数据库。

从文献数量来看,发表的年份上来看,在2005年之前,每年的发文数量均不到30篇,自2006年起,每年的发文数量显著增长,在建党90周年之际的2011年,文献数量出现了大幅增长,首次突破了每年200篇。201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201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因而自2012年以来,关于高校党支部研究的文献数量保持稳步持续增加,并在2018年达到了最高值。

从文献质量来看,在全部的2504篇文献中,CSSCI文献不到100篇,仅为94篇,占全部文献的3.75%;核心期刊文献也数量不多,仅为176篇,占全部文献的7.03%,两者加总后,仅占总文献数量的10%,可见高质量论文的发表数量有待增加,文章总体的质量有待提升。

二、高校党支部研究的知识图谱

(一)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主题分析

关键词凝练了一篇文献的精髓与核心,能够较好地反应文章主旨。当某个关键词被多次使用时就可以推测这一主题内容已成为学界的重点话题。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假设是关键词是被每位作者精心挑选的,分析的原理是通过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的共词矩阵分析,是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其在同一组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以此测度它们之间的紧密关系,可以直观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CiteSpace中Node Types选择Keyword,时间尺度双早为1988-2019年,时间区间设置为1年,数据抽取对象设置为Top50,剪裁方式设置为Path- finder,生成287个节点,388条连线。关键词频次在图谱中表现为圆圈,圆圈越大,频次就越高。通过分析,“高校”和“学生党支部”这两个节点的圆圈较大且向外球形辐射,表明国内高校党支部研究的主题较为集中,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见图1。

第一,在高校语境下形成了广泛而深入的党支部工作的研究内容,涵盖了高校党支部工作的多数范畴。这些范畴包括学生党支部、教工党支部、学习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建等,但并未呈现出诸如教工党建、教师党建、党员等共现关键词。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都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两大主要对象群体,教职工党支部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职责的履行。

第二,从学生党支部单独形成一个较大的辐射圆圈可以看到,学生党支部是现有研究主要聚焦的领域。与“学生党支部”共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包括党建工作、学习型党支部和民办高校,这就表明学者们普遍关注学生党建,较为关注学习型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这两大主题的融合研究,还倾向于单独将民办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工作列为分析对象。

第三,“组织生活”是党支部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基本载体,“创新”是党支部保持生命力的重要抓手,两者都游离在辐射面较广的两个圆圈之外。中共中央在2014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然而,“服务型”和“组织力”这两个表述了党支部功能的关键词都尚未形成圆圈。

根据软件统计分析,文章列出了频次高于50的关键词及其中介中心性,共有20个关键词的频次高于50。这20个关键词依次为:高校(897)、学生党支部(637),党支部(348)、建设(215)、高校学生党支部(161)、创新(159)、党支部建设(158)、组织生活(139)、基层党支部(105)、教工党支部(88)、党建(78)、对策(71)、高校党建(71)、教师党支部(70)、党员(66)、高校党支部(55)、学生党员(55)、学习型党支部(52)、服务型(52)和党支部书记(50)。可以发现,和学生党支部有关的关键词频次“学生党支部”、“高校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加总频次为853,而和教职工党支部有关的关键词频次“教工党支部”和“教师党支部”的加总频次为158,前者是后者的5倍多。此外,与党的建设相关的关键词频也相对较高,“建设”、“党建”、“高校党建”、“组织生活”的加总频次为503。

一般认为,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在网络结构中位置就比较重要,在知识结构演变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需要注意的是,关键词频次与中介中心性之间不存在严格的正相关关系,中心性高的关键词未必频次高,中心性低的关键词也可能比较高频。根据分析结果,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依次为党员(0.46)、高校党建(0.21)、党支部书记(0.18)、高校(0.16)、组织生活(0.15)、基层党支部(0.12)、高校党支部(0.11)。党员这一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最高,这就意味着它在高校党支部研究网络中的枢纽作用最强,是沟通其他要素的重要桥梁。高校党建、党支部书记、组织生活、基层党支部等的中介中心性次之,说明它们在高校党支部研究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联系作用,均为研究重点。这充分说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党支部书记的先锋模范性都是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力量源泉。

(二)基于关键词聚类维度的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聚类图谱可总结各关键词节点间的相似性,依据某种标准将共词关系明显的节点聚为一类,准确描绘研究前沿的重点,用以反映研究前沿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CiteSpace根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提供了模块值(Modularity,简称Q值)和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简称S值),通常来说,Q大于0.3即意味着划分出来的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在0.7以上时,聚类是高效且令人信服的,若S值在0.5以上,聚类一般被认为是合理的。本研究中,Q值为0.7602,S值为0.711,这就意味着聚类图谱显著而高效。

关键词聚类图谱共生成287个节点,388条连线和15个主要聚类(详见图2)。

这些聚类可以归纳为党支部的内部建设和外部引导这两个方面,内部建设方面的聚类包含: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党的建设、组织生活、教师党支部、班级党支部、三会一课、学生党支部建设、基层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书记;外部引导方面的聚类包含:创先争优、从严治党、服务群众、学习型党支部。

(三)基于关键词突现图谱的研究演进分析

所谓突现,在CiteSpace中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数据量显著异常于其他时间段,这里的数据量可以是标题、关键词、摘要等的频次,根据这些频次的增长率来确定哪些是一定时间段内的研究前沿词汇,进而试图绘制出研究演进的历程。文章的关键词突现图谱展示了关键词词频在某段时间内出现突然增长或减少的情况,以反映这段时间内研究热点的转向,追踪不同时间段内高校党支部研究的热点是如何演进。

运用CiteSpace的Burstness功能对关键词的突现性进行检测,可以得到图3所示的11个突现性关键词,进而将高校党支部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3年到2007年,这一阶段的高校党支部研究聚焦“党员”和“党支部”这两大主体,本阶段的研究多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而展开。第二阶段是2007年到2011年,这一阶段的研究主题侧重于探讨如何强化基层党支部的学习能力建设。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中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因此“学习型”成为本阶段的突现词汇,而“创先争优”也正是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的重要抓手之一。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到2019年,这一阶段的研究主题侧重于探讨“宗旨意识与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向每个基层支部延伸”这两个方面。2012年召开了党的十八大,会上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6年起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2017年召开了党的十九大,全面从严治党破立结合,持续向纵深推进。从三个突现的关键词可以反映出研究主题均与党中央部署的全党重要学习教育基本保持同步。

四、高校党支部研究的未来展望

由于文章未将“高校”的近义词“高等院校”、“大学”等设置为检索条件,也未对摘要进行图谱分析,加之软件计算方式和数据提取方式存在一定弊端,故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颇和局限。尽管如此,研究结果仍显示出国内关于高校党支部的研究取得了数量上的丰硕成果。

但总体而言,国內关于高校党支部研究的整体质量和学理内涵都有待提升。一方面,现有研究的整体质量不够高,尽管目前文献总体数量较多,但登载在CSSCI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的文献数量占总文献之比不到10%。另一方面,现有研究的学理性有待增强,高校党支部作为由党员个体组成的基层组织,目前鲜有研究运用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理论框架来分析高校党支部的工作机制、现存问题及改进对策。高校党支部的后续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拓展。

就研究主题而言,建议重点围绕高校党支部的组织力、战斗力和生命力这三个建设维度展开探析。一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共产党薪火相传的生命线,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由此,文章建议加强以下若干方面的研究:教职工党支部尤其是“双带头人”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机制;不同类型高校的党支部建设成果比较;新媒体语境下充分发挥高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影响因素;高校基层党支部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成效等。

就研究路径而言,建议尝试借鉴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等领域的学理分析框架,并综合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针对当前高校党支部研究缺乏学理性的问题,文章建议把高校党支部视为高等院校中由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组成的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组织,并将其置于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的语境下寻找合适的研究框架,以期为增强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提供理论支撑。组织行为学通常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个体的行为规律和潜在心理机制,都旨在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全面发展相协同的一门学科。高校党支部建设过程中既要实现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又要促使每位党员的全面发展,可以适当借鉴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领域的分析框架,进而尝试助推高校党支部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

综上,用于绘制本研究知识图谱的数据源多集中于关键词这一常见信息,尽管并没有捕捉到典型文献的完整信息,但该方法仍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对知识谱系的综合把握,发掘高校党支部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 新华网.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1/25/c_1123764501.htm

[3] 王华菊,乌仁塔娜.中国教育与社会分层研究的回望与前瞻(1990~2015)——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37(05):171-177.

[4] 彭文龙.当代中国廉政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1998—2017年CSSCI期刊论文的文献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3):65-76.

[5] 谢卫红,董策,李忠顺.基于Citespace 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可视化分析[J].现代情报,2017(02):126-133+162.

[6] 侯剑华.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知识图谱
国内酒店品牌管理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