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2020-05-09 09:47李婷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恋爱观性意识女性意识

李婷

摘 要:丁玲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在她的意识里,封建女性是麻木的、逆来顺受的,“五四”思潮引起女性思想萌动,她骨子里的叛逆性格和反抗意识彻底迸发,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始终坚持着对女性话语的倾诉。文章借助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深刻剖析丁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对女性命运的真切关怀与思考。

关键词:丁玲;女性意识;性意识;恋爱观;女性精神

丁玲是“五四”革命后崛起的女作家,她有大量展现鲜明而深刻女性形象的文学作品,女性形象是鲜明的、不被忽视的,这种特性有别于“五四”女性文学中对个体意识的强调,而是一种带有普遍性、国民性的女性意识觉醒。丁玲将女性命运与时代、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将女性意识的抗争汇入到民族和社会解放的巨大洪流之中,其女性意识中体现了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

一、女性意识的内涵

“五四”思潮引起女性思想萌动,女性意识进入了文学创作的视野。在那个年代里,女性意识仍然麻木,大部分女性被传统道德束缚在男权统治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在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里,女性开始突破束缚,认识到自身价值,对平等、自由充满了期望和遐想。丁玲是这个时代女性意识的领航者,她在这一领域有独特的见解,可以说是一个地道的理论家和实践家。率真大胆的个性使她的文学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描写女性意识下的爱与性,她是第一人,正是这种独特的视角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更将女性意识解放的话题带入了高潮[1]。

二、丁玲女性意识的发展

(一)莎菲的反抗意识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部日记体短篇小说,女主人公莎菲追求个性解放,大胆而独立,据说生活原型就是丁玲的两个好友。莎菲不受家庭的羁绊,带着自由和理想去追求她心目中“理想”的爱情。爱情破灭后,她托着一具肺病之身来到了“五四”策源地北京。她想要找到出路,但又不得其解,只能沉湎于个人主义的狭小圈子。在她的爱情观中,理想的伴侣一定要有美的外表,还要有纯真的感情,可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她总是在选择中痛苦挣扎。最后,经历了感情磨砺之后变得理性起来,以选择逃避的方式远离了爱情。小说结果虽不光明,但她却是女性意识独立、反抗的践行者,有力地代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二)贞贞的质疑

《我在霞村的时候》里的贞贞是一个革命工作者,又是一个受害者。这样一个特殊的女性形象,刚刚从罪恶的深渊中走出来,又受到了杜志民的蔑视和嘲讽,于是对女性主体产生了质疑。这部小说写于延安时期,但当时的政治环境却十分复杂,所以丁玲的政治视角开始极端化,这部作品的出现正表现了她对党一丝不苟的决心及不被同志们理解时的无奈和绝望[2]。《在医院中》的陆萍,被安排到医院似乎并不是人生的幸运,由于天生独特、排外、质疑的个性,使她很难与医院里的人相处,不得不在被迫的自我调整中继续工作,她的每一次调整都会将矛盾归零,于是憧憬美好的明天,但明天的到来又让她陷入客观现实的矩阵之中。最终,她只能选择外出学习作为逃避。这部作品是作者真实的生活写照,反映了作者的意识受到外界质疑和批判而不自由的事实,进而说明了女性意识觉醒的现实性。

(三)女性意识的归附

在加入左联后,丁玲作品相较于早期有了很大转向,对自我意识的描写逐渐模糊,转而成了革命和改造的号角。她的作品开始向大众文学发展,于是出现大量赞扬新政府、批判旧社会的作品,力图通过表现个人的大我来取代灰色知识女性的小我[3]。正是受到大众文学的影响,丁玲作品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大削弱。丁玲是典型的左派作家,在“文革”时期是重点迫害对象,所以这期间她的女性意识发生极大转变,对政治的依附性变得强烈。

三、对女性意识的探讨与比较

(一)革命时期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在男女之情上着墨较多,人物刻画比较细致,但对女性的描写却少了不甘庸俗、特立独行的个性,所以总给人环臂冷眼旁观的感觉。张爱玲大半生都保持独身,高傲、不依附的性格正是他对独立意识的践行。萧红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大多坚毅果敢,比如《生死场》中的王婆,饱受丈夫虐待,丈夫和儿子死了,对生活无望的她选择自杀,但在埋葬之时又坚强地活过来。出身贫农的金枝,在母亲和别人的嘲讽下活着,刚满月的小金枝也被无情的丈夫摔死了。反观男性,大多凶残无能,金枝丈夫嫌刚满月的女儿拖累他,活活将其摔死;少女月英本是村里最美的姑娘,因患了瘫痪,被丈夫活活饿死。通过表现男性的凶残无能,反映出对男权主义的反抗精神。丁玲的女性意识是自始至终存在的,并且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初期女性意识的反抗酣畅淋漓,而到了后期,反抗开始变得模糊,可以说是不彻底的反抗。这些与丁玲的生活境遇是息息相关的,在参加左联后,作为一个革命工作者,不能为女性意识的小我斤斤计较,所以作品和意识上更多服务于革命和大众。丁玲的女性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彻底展现出来,她一生经历了四段恋情,每一段都让人刻骨铭心,这正是她女性意识的最好说明,她不羁绊于现实生活,勇敢地展示女性最真实的一面。正如她说:“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上痛哭一晚。”与其在深闺中整日想着如何侍奉丈夫,做一个望夫女,不如勇敢地面对,找寻属于自己真正的爱情。

(二)新时期的女性意识

新时期的女性意识不再麻木,可以说已经脱离了传统“礼教”的束缚,在性格上表现得更加独立。但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可看出,虽然摆脱了社会和男性的束缚,但这并不是最好的結果,女性意识仍受自我束缚,所以新时期诞生的女性意识又非纯粹的女性意识。陈染和安妮宝贝也是女性意识的代表作家,二者在女性意识表现上颇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略有不同。陈染对女性意识的理解颇为深刻,她曾说:“我是女性,这是一种先验存在。”从创作伊始,她就以女性的视角去体味。她希望女性从精神上摆脱男权中心的压制,实现自我救赎,所以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自由表达,拒绝男性参与[4]。安妮宝贝则选择了聚焦于城市的边缘女性,她们没有固定工作,长期处于孤独和不安之中,有强大封闭的精神世界,但面对现实又很脆弱。新时期女性意识充分表现了对两性之爱的质疑,是女性意识绝望而有力的反抗。

四、对当下女性意识的剖析

(一)性意识

丁玲女性意识的关键在于女性的自我保护,与自身的缺点作对抗。在当下社会里,男权主义基本上消失殆尽,但女性自身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比如不再单纯的恋爱之风、屡禁不止的色情行业,虽说非法组织操控是主要源头,但与女性自身也有很大关系,所以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的教育和完善。现代社会是一个文化融合的社会,人们对性的宽容度更大,导致人性问题的出现,一些人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随意而为。殊不知这种放纵的方式仍未摆脱樊笼的束缚,彻底放弃了真正的自由。所以,欲望应以情感为依托,在合理和道德的归置之下才能获得真正自由。

(二)恋爱观

各自独立、不卑不亢才是正确的女性意识。女性应有独立意识,所谓拜金主义、备胎主义都是显见的问题,还有为情自杀、自甘堕落等都属于思想问题,为了不合理的情感要么同归于尽,要么一条道走到黑,这样的恋爱观是有缺陷的[5]。所以,女性本身要有完美的人格和强大的思维,能够驾驭自己,在遇到挫折时能及时悬崖勒马。

(三)女性精神

爱情不是唯一的,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值得留恋,值得付出可贵的情感。不是所有东西没有爱情就会成为下品,一种精神或情感达到极致同样美于爱情。女性在情感上要学会独立,情感依附是彼此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只有独立起来,才能形成自我保护和维护权利的态度。

五、结语

丁玲的创作之路蜿蜒曲折,跟她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十分相似。她的早期作品对女性意识的展示毫无遮拦,但在加入左联后,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女性意识的关怀随之而改变,将自身的“小我”逐渐融入到时代、民族和国家之中,将女性意识与国家民族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个时期的作品具有更强的先锋性和深刻性,是她对女性意识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刘迎新.论丁玲创作模式两次历史转型下的女性意识[J].文艺争鸣,2018(8):76-81.

[2] 周莲.冲出困境的女性话语——重读《我在霞村的时候》[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4):39-44.

[3] 刘丽红.丁玲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转变[J].名作欣赏,2017(15):134-135.

[4] 陳晨昕.三种维度的成长叙事:陈染《私人生活》中的女性意识书写[J].安康学院学报,2019(2):50-55.

[5] 李景春,白雪.当代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伦理审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7):43-48.

猜你喜欢
恋爱观性意识女性意识
女性性意识的自我暴露
花开应有时
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