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春日练兵场:拼尽全力才不会辜负自己

2020-05-09 13:44
消防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杨杰消防员大队

初春的大凉山最高温度已经二十多度了,温热的阳光铺洒下来,让正在训练场上背着管带狂奔的战斗班班长杨杰感觉自己被放在一个大蒸笼里,衣服全部被汗水浸透。

上一次考核已经过去半个月,成绩也随之成为过去,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结合考核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份固强补弱的训练计划,让整个训练掀起了练兵备战热潮,指挥员、老消防员、新消防员同场比拼,谁也不甘落后。

“下午我给你们理理头发,清清爽爽投入训练,也让你们见识一下西昌大队Tony杨师傅的手艺。”杨杰看着队员们打趣道。面对来势汹涌的疫情,队伍实行封闭式管理,大家的头发都有点长。

不抛弃 不放弃

2月25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召开冬季大练兵阶段考核讲评会,总结反思问题。过去的10天,该总队采取择优推荐与随机抽签相结合的方式,派出考核组深入成都、凉山、攀枝花、甘孜和阿坝等地,辗转3000多公里,对4个支队机关、6个大队部和10个建制中队进行了检查考核,杨杰所在凉山森林消防支队是第一个受考单位。

备战考核的日子,队员们的辛苦杨杰是看在眼里的,新消防员占了大队总人数的四成,不管是专业训练基础还是装备操作熟练度相对薄弱,老队员都是一对一进行帮带,无论是什么课目都从严从难从基础教起,从没一个人叫苦叫累。

付出的汗水在考核中得到了印证。水泵架设与撤收课目采取现场抽签确定参考人员的方式进行,重在考察队员现场随机应变能力。杨杰看着抽到的12个人中足足有7名新消防员时,心里一度很没底,大家都不是一个班的,平时没有一起合练过,不知道能不能配合好。

只有5分钟明确分工和商定战术,杨杰把大家喊到一起,按照平时自己在训练时摸索出来的法子,快速给分配着任务,看着新队员个个表情肃穆,如临大敌一般,杨杰第一个伸出了手,12只满是老茧的手重叠起来,齐声高喊“为荣誉而战,加油”。这是队员们自创的加油小仪式,很能鼓舞士气。

考核也要做好防疫消毒,每一个课目开始前,卫生员易宗伟都会仔细对装备器材进行消毒。趁着这个机会,杨杰凑上来给其他几名老队员安顿了几句,让他们随时注意人员动态,灵活应对。

杨杰把自己定在了出水位置,撤收时他就在最后,可以更好地顾及队友。随着考评员一声令下,12个人按预定方案冲了出去。主泵启动顺畅,副泵也没出差错,水流顺着管带快速向前,准确命中模拟目标,杨杰微微松了口气。

新消防员苏云建大口喘着粗气,拼命地冲刺让他的呼吸有些紊乱,看到考官“撤收”手势,他扯起脚下的管带转头就跑,全然忘了自己要收两根。杨杰眼看出现了失误,只能折返回去,拉着漏收的充水管带咬紧牙关向终点奔去。

成绩最终定格在7分33秒,达到了良好水平。“大家表现得都很不错,新同志也不要因为出现了失误自责,我们是一个集体,不管成功挫折一起扛,不抛弃也不放弃。”杨杰给每人递了瓶水,用简单有力的话语鼓励着新队员。

站在单杠下方,新消防员田少丰已经没有了刚入队时的恐惧感,向考评员报告了姓名年龄后,他双腿微曲一跃而起,双手稳稳握杠,深吸一口气,双腿尽力向上卷去。考核课目为单杠二练习,又叫单杠卷身上,要求参考人员由静止到摆动绕杠一周然后恢复静止,十分考验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

从知道单双杠也是考核课目后,田少丰就开始苦练力量,俯卧撑、哑铃卧推、仰卧起坐,每天有空就去训练场摸一摸杠,实践下老队员教授的方法,手心磨出水泡也只是简单处理一下,忍痛继续坚持。

考核成绩和排名公布后,大队开展了一次全员大讨论,干部骨干以身作则找差距,逐个环节剖析大队战备训练存在的问题,多个角度开展了反思,制定了更为严密的方案计划。

杨杰怕新队员面对繁重的战备训练任务产生思想负担,特意召开了一次班务会,还没等他做思想工作,新队员们就抢着罗列自己的不足,任何细小的事都没有放过。杨杰看着一张张稚嫩而又坚定的脸庞,心里不由得有些感动。

考核成绩可能有些差强人意,但事关大队荣誉的事,大家都在全力以赴,不抛弃、不放弃。

不行就多练就几次

新消防员曲比日洛趴在草地上享受着班长杨杰的按摩服务,紧绷的神经慢慢变得舒缓。他觉得班长会“变脸术”,训练的时候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慢了!”“冲起来!”“成绩不如昨天,休息下我们再来一次。”张口就来,让他和队友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训练一结束,又会立即凑上来,挨个为大伙按摩放松,眼里满是爱惜。

“再来一次”从来都不是空说,这一点曲比日洛深有体会。前几天大队组织水泵架设与撤收课目评比竞赛,以班为单位進行排名,因为副泵启动不畅,导致出水延迟,即使最后一班人手提肩扛拼了命地跑向终点,成绩也排在了倒数。

没有人说话,都喘着粗气看向浑身被水打湿的杨杰,气氛变得有些沉闷。“泵没有问题,其他班都是一次启动,只能说明我们平时练得不到位。准备下,我们再来一次。”杨杰说完带头动了起来。

这回杨杰变成了副泵手,秒表启动的一瞬间他就冲了出去,口头禅也随之回荡在营区上空。接过队友递过来的管带,连接、开启、上油、启动,整个流程一气呵成。再一次跑回终点时,几名队员卸下装备后直接俯身用手撑着地面,短时间背着几十斤重的管带来回冲刺让他们的腿不受控制地打颤。

曲比日洛痛苦的表情引起了杨杰的注意,几次追问都说没事,走路却是一瘸一拐的。看着班长关切的眼神,他才坦白是脚底的“鸡眼”磨破了,很疼。

医务室内,易宗伟拿着酒精棉球仔细给曲比日洛擦拭伤口,而后用纱布包了起来,叮嘱着一周内不能剧烈运动。“你就在班里好好养伤,先不用参加训练了,饭我直接给你打回来在班里吃。”听着班长杨杰的话,曲比日洛感觉鼻子酸酸的。“我的能力素质跟其他同志比还有差距,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不管再苦再累,我都会尽全力去拼,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可以与大家并肩作战。”这个看起来有些瘦小的彝族小伙在班务会上汇报思想时这样说道。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让易宗伟成了队伍里最忙碌的那一个,除了日常坚持营区消毒和为队友测量体温、巡诊问药,他还肩负着大队疫情防治课和应急处置分队教员一职。

病毒防治相关理论知识及应急处置流程对他来说是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为了讲好这门课,他白天正常进行消毒、测体温、巡诊等工作,晚上加班加点在网上搜集资料、制作课件,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个人如何预防感染、面对疫情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应对办法、应急处置的要点有哪些,每一个知识点易宗伟都认真仔细地记在本上。

忙碌并没有让易宗伟放松训练,每天晚饭后他都会到操场上跑5公里,到训练馆加练单双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卫生员也是战斗员,不管是考核还是出任务都不能拖了后腿。

傍晚的跑道上,易宗伟总能看见一个用雨衣将自己全副武装,只露个脸庞的身影在奔跑,不管是刮风下雨。他认得这名叫谢立文的新消防员,胖胖的,因为体能素质跟不上,自己偷偷地节食减重,队友休息时自己到操场加练。

随着一声怒吼,谢立文开始加速,胳膊前后大幅度摆动着,尽可能大的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直到冲过终点,躺在地上开始大口地呼吸。易宗伟跑近时看清了他的脸,整个人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曲比日洛每天泡脚用两个盆,一个清水盆一个加了药剂的盆,易宗伟告诉他坚持泡可以更快恢复,那包药剂就成了他眼中的宝贝疙瘩。看着窗外的队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训练,他的心里有些着急。

那天曲比日洛发了一条朋友圈:如果重新选择,我是否会犹豫。配图是在滚滚浓烟里穿行的森林消防员。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再来一次,也不会犹豫。

号声就是命令

在消防队,号声可以分为很多种,起床号、出操号、开饭号、熄灯号等等,它们让消防员一天更有规律,但当紧急集合号声响起,规律就会被打破,因为那是出征的号角。

一阵急促的号声突然响彻,杨杰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水,熄停轰鸣的水泵就向集合点跑去,不到2分钟,全大队人员列队完毕,平日里针对突发状况的演练由此可见。

防火期不打招呼不分时间开展灭火作战演练成为大队的一种常态,有时一天的高强度训练结束后,消防员们早早进入了梦乡,也会在深夜被响起的紧急集合号拉回现实。

火情一般会在开进路上进行通报,消防员迅速按照防疫期间参与火灾扑救相关要求换好扑火服,戴好防护口罩,有序登车准备奔赴火场。

易宗伟拿着红外测温仪挨个为队友们测量体温,看到有口罩佩戴不到位的及时进行纠正,最后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携带的防护物资和常用药物,确保没有任何遗漏后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是疫情期间队伍遂行任务必经程序,实时监测队员体温,人员车辆全面洗消,全程做好防护。在易宗伟看来,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大家的生命安全,也是圆满完成各项应急救援任务的根本保证,不能有丝毫马虎。

紧张的氛围让队员们的神经时刻紧绷,拉动结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杨杰组织班里人员归拢好各自物品后,就立即让大家去休整了,随后还要开展各种体技能训练。大队着眼驻地严峻的防火灭火形势,制定了一系列训练计划来提升队伍战斗力,消防员们的每一天都过得辛苦而忙碌。

“班长,我想利用午休时间练练更换着装、穿戴装备,你看可以吗?”新消防员罗哈坤云叫住准备歇口气的杨杰,说话的时候显得有些自责。之前战备演练时,他更换战斗着装是中队最慢的一个,还忘了戴口罩,遭到了中队长的批评。

看着这个入队不到四个月的新队员,杨杰心里莫名的感动。“不要想太多,把批评当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养足精神中午咱俩一起练,我教你一些方法。”作为班长,杨杰从来不责备队员,只会用实际行动搞好传帮带。

中午的太阳已经有些烤人,为了不影响到其他队友休息,吃完饭后杨杰带着罗哈坤云来到空无一人的操场上,开始二人灭火作战紧急拉动演练。

将秒表交给罗哈坤云,杨杰瞬间变得严肃起来,像一支时刻待发的利剑,他要先做一遍演示。只听一声“开始”,换衣服、戴防护、跑向集结地,整个过程杨杰都显得游刃有余,最终用时不到两分钟。罗哈坤云感觉自己的眼睛有些不够用,尤其是班长那种紧张的战斗状态自己就不具备。

整整一个中午,两人就这样重复练,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谁也没有喊一声累。杨杰所带的一班是大队的灭火尖刀班,在火场上是冲锋在最前面的,班里9名队员,有4个是新消防员,都没有经受过熊熊烈火的考验,缺乏实战经验。在日常的训演练中,杨杰也是异常严格,任何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临近起床,杨杰和罗哈坤云结束了训练,约定好明天中午继续。经过医务室时,易宗伟已经开始调配消毒剂,准备在队友集合后对楼内进行全面消毒。连续几天中午他都没有休息,自己一个人在学习室对着空气试讲防疫课程,只是为了能更通俗易懂,让大家快速掌握正確的防护知识,以便更好地遂行任务,不管是防疫还是灭火。

大队30人应急处置分队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已初步具备了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但易宗伟觉得还不够,防疫战场跟火场一样,都是瞬息万变,必须要做好百分百的准备。他结合可能担负的任务实际,认真区分细化人员职责,对口开展专项训练,脸部常常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被挤压得通红。

罗哈坤云挥舞着手中的风力灭火机,念叨着什么时候能真正在火场上一展身手,杨杰看着他跃跃欲试的模样,想到自己刚入队时好像也是这么想的。“你先对着空气把技战术练明白再说,上次实战化训练,就10多米的火线你都打了半天,还复燃了。”杨杰话一出口,罗哈坤云的兴奋劲立马没了,埋头跟着队伍继续练习班组灭火战斗战法运用。

体技能训练和战备演练构成了消防员的日常,每到周五,杨杰都会带着队员把灭火装备全部擦拭检修一遍,然后再全部放回车上固定位置;易宗伟会挨个检查队员们的药包,及时补发配齐各类药物和防护用品;驾驶员仔细清洗着车辆的每一处,看看油料、拧拧螺丝,生怕有什么遗漏;炊事员认真盘点储备的战时给养,有损坏过期的及时更换补充,保证队员出任务也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每一个人都在时刻准备着,只等号声响起。

杨杰在休息之余喜欢抱着吉他唱歌,这是他觉得最放松的时候,一群人围坐在草地上,头顶是湛蓝的天空,远山是全力守护的林海。

猜你喜欢
杨杰消防员大队
A Commenta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驱猴大队
小小消防员 第十集
小小消防员 第九集
装病的老爸
神奇的菜
奇杀
大队委员也有烦恼
这个土地政策不容更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