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

2020-05-11 09:39
中国工人 2020年4期
关键词:安源海员工人

参加一次劳大的部分代表合影

1922年是中国工人运动首次蓬勃开展的一年,同时也是中国工会组织广泛发展的一年,因而这一年被称为“中华劳动运动纪元年”。在这一年中,地方和产业工会的兴起,为全国总工会的成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海员工会涛头立

早期中国海员工人约共15万人,他们走南闯北,游历各国,对世界的形势了解较多。孙中山先生在宣传革命期间,经常乘船往来海外各地,与海员有了密切关系。一部分海员受到影响,参加了同盟会,林伟民、苏兆征都是同盟会会员。

1921年3月6日,“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在香港正式成立。这个会名是孙中山起的,招牌也是他亲题的。会上选出陈炳生为会长。领导人还有林伟民、苏兆征、翟汉奇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物价飞涨,香港比中国其他商埠更甚,由于香港的日用必需品多由外埠输入,所以物价更为昂贵,工人生计艰难。为了应付当年“CPI”的上涨,资方对外国海员照顾有加,1921年给外国海员工资增加15%,相反,对中国海员却视而不见,工资分文未增。中国海员心中早有不平。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成立后,多次向资方提出加薪要求,资方置若罔闻。海员工会忍无可忍,遂决定发动罢工。

1922年1月12日随着海员工会一声号令,由苏兆征所在的“泽生”号开始发难,香港开往广东内地的轮船以及到港的英、荷、法、日、美各国的海洋轮船,一致停驶。按照海员工会的安排,罢工海员陆续返回广州。形势很快影响到新加坡、汕头、上海等口岸。有些船靠岸便停驶,有些船在半路便罢工,还有些船根本不敢开到香港。一星期之内,罢工海员已达6500人。

罢工的威力很快显示出来。由于罢工海员对香港实行经济封锁,香港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越来越困难。港府觉得失了面子,恼羞成怒。1922年2月1日,香港总督以“危及治安”为名,宣布海员工会为非法团体,下令解散,并查封了海员工会的办公地点,抢走了文件、账簿,收走了海员工会的牌子。这下更加引发群情激愤,全港发生大规模同情罢工,厨师、家仆、面包匠、饼干店工人、办公室工役、运送夫役、电车工人、人力车夫、渡轮工人、银行职员、报馆雇员、印刷工人纷纷加入罢工行列。这一来,“饿肚子”的不是海员工人,反而成了港府的洋大人们。

港英当局原以为工人饥寒交迫,坚持不了多久。现在看到罢工的规模越来越大,开始沉不住气了,不得不设法出面调停。前来调停的绅士们说:恢复工会可以,但要改变招牌,添多或减少几个字。这是政府的威信所在。苏兆征心想,这工会名称是孙中山先生起的,牌子由孙中山亲自题写,也是我们海员工会的威信所在,岂能容得他们随意改变,坚持说:“工会招牌—‘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一字也不能增,一字也不能减,而且要给还原有招牌。”

调停失败后,双方都在蓄力。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站出来了。2月9日,中共广东支部发出《敬告罢工海员》的传单,对海员罢工表示同情与支持。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香港海员后援会,领导各地工人支援香港海员。

1922年2月12日,京汉铁路的列车上,出现了一面白旗,高悬于机车的顶棚之上,迎风招展,浩荡而来,上面写着六个大字“援助香港海员”,署名为“香港海员罢工北方后援会”。这是长辛店工人发起组织的,他们联络京汉、京奉、陇海、京绥各路铁路工人,发表宣言并捐款援助,陇海路及长辛店工人每人捐助一日工资,汇往广州支援海员罢工,表现了工人的阶级大义。

各地工人的援助,增强了海员工会必胜的信心。回到广州的海员虽然生活艰苦,每日饭食两顿,每顿一角钱。时值隆冬,只发棉衣一件,后来棉衣买不起,就发麻包。工人都在地上打铺,又无被盖,冷不过了,只好烧柴火取暖。但大家毫无怨言,互相鼓励着说:“顶硬上,兄弟!米俾人睇小!”(粤语,即“坚持到底,兄弟们,不要给人看轻!”)

H “红队”

提起中共中央特科“红队”,叛徒、特务无不胆寒。“红队”的组建者是徐梅坤,一位印刷工人,也是一位工会干部。

中共建党之初,党员多是高级知识分子。陈独秀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徐梅坤,相谈之下甚为投缘,遂于1922年初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底,徐梅坤发起成立有2000多名印刷工人参加的上海印刷工人联合会,被推选为工会主任。后来,他奉命组织了中共第一个秘密特工小组,被周恩来改建成“红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护送周恩来离沪,在返回上海路过萧山时遭逮捕,经蔡元培出面营救和邵力子说情,被判处10年徒刑。1935年9月因病重被保释出狱,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39年,周恩来在重庆对他说:“你在党外多做些工作,也很好,我相信你有一天能回到党内来。”

1981年6月8日,88岁高龄的徐梅坤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史上一段佳话。1997年1月17日,徐梅坤在北京病逝,享年104岁。

I 爱

王荷波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这位大名鼎鼎的工运人物,对工友的爱,可以用“卧轨”俩字概括,而对孩子的爱,则在他的遗愿中尽显。

1921年3月14日,浦镇机车厂成立工会,王荷波当选为会长。此时,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工人生活艰难,路局无理拒绝工人增加工资、发放冬季棉衣的要求。王荷波带领60多名工人,高举“饥寒交迫,无人问津”“工人死活,有谁关照?”的大字标语,在津浦铁路卧轨请愿,整条津浦路当即瘫痪。

随后,王荷波前往北京递交“句句是血,字字是泪”的“十一条”请愿书,最终迫使北洋政府答应了工人的全部合理要求,同时拨给每个工人一套棉衣工装。

1927年10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王荷波在北京被军阀张作霖逮捕。11月11日英勇就义。牺牲前唯一的嘱托是,请求党组织对他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千万别走和他相反的道路。

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时筹备委员会合影。车头上前排右起第五人为俱乐部主任李立三

香港当局不肯善罢甘休,使出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收买包工头在上海招募工人,来香港顶替罢工海员的工作。林伟民、苏兆征闻讯后,即给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出火急电报,请书记部设法阻止上海工人来港。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接电后,李启汉、朱宝庭立即赶到码头劝阻工人。上海码头上,1000名水手本是失业工人,为了生计所迫才被招募。经过朱宝庭的劝说,当即有一半人改变了主意。剩下的一半人走到汕头,越想越觉得朱宝庭的话有理,于是又走了一半。最后到香港的不足300人。这些人到香港后,倒是开走了几只船,但技术不好,在海上发生了危险。香港政府这一新策略又告失败。

随着罢工的旷日持久,香港当局山穷水尽,无法可施,只好向罢工海员让步。在广州政府调协下,林伟民等代表到香港与船东谈判增加工资,同时与香港当局谈判恢复工会。最后,在1922年3月5日达成协议。香港政府在3月6日发表特别公报,宣布取消海员工会的封禁令,并且在3月7日派出原来摘下工会招牌的警员,把“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招牌恭恭敬敬地给还海员。当重新挂上工会招牌时,全体海员及香港全市工人都来庆贺,10余万人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至此,56天的罢工胜利结束。

这次罢工虽不是中国共产党直接发动的,但受到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共南方党组织、孙中山为领袖的国民党人以及广大的内地工人群众大力支持,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与港英当局的反动气焰,“七十年来赫赫奕奕的大英帝国主义终于在中国海员威力之下屈服了”。

安源工人获胜利

相比之下,这一年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则是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领导下,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发动的一次工人运动“经典之作”。

安源路矿,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共有工人1.3万余人。萍乡煤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主要厂矿之一。安源路矿工人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的压榨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和别处一样,工人受到包工头的剥削。例如,矿局给窿内矿工的工资是每人每天银洋2角7分,而工头给与工人的只合铜元26枚,兑换银洋一半都不到。自矿长以下至工头管班,视工人如奴隶牛马,稍有不如意者,即滥用私刑,如跪火炉、背铁球、带篾枷、抽马鞭、跪壁块,或送警拘留拷打,工人敢怒而不敢言。

1921年秋,党的一大之后不久,毛泽东就到安源路矿工人中开展工作。他亲自走进工人宿舍,下到矿井深处,详细了解矿工的生活、工作情形,在工人中交了不少朋友。在矿上,那些鹑衣百结、食不果腹的“炭古佬”看到,居然有省里来的先生和他们讲话,向他们问长问短,心中十分感动,再听到他们讲的团结起来、共同奋斗才能翻身过好日子的道理,自是十分认同。

不久之后,刘少奇和李立三相继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和法国勤工俭学归来,被派到安源工作。安源的工人运动更是如虎添翼。

李立三到安源后,使用的仍然是共产党的传统法宝,“走马三招”—办学校、建工会,继而建立党组织。

此前,李立三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找到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开了个证明,以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名义,在安源开办平民学校。萍乡县知事看到平民学校“帮助工人及其子弟学习文化、提高知识、改良习惯、涵养德性”的呈文,心中很是赞同,当即照准。

学校开张了。起初来报名的人并不多。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又派蒋先云来到安源,和李立三一起上门动员工人子弟。慢慢地,他们和工人走得更近,学校的人也多了起来。工人们起初见到他们,怯怯地称“老爷”,后来称“先生”,现在也开始凑近了喊他们“能至”“先云”了。

学校越办越好,李立三在工人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他趁势在安源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安源支部。接着,李立三在安源筹建工会。毛泽东给李立三建议,先不用工会这样政治色彩较浓的名字,可像其他地方一样,用工人俱乐部的名义开展工作。

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举行了成立大会。俱乐部成立之后,开办了工人消费合作社,很受工人欢迎。要求参加工人俱乐部的人也越来越多,到7月底,在册部员就达到700人。

这个时候,路矿当局已经有几个月没有发清欠饷了,许多工人没米下锅,酝酿着向当局讨薪。毛泽东再一次来到安源,组织召开中共安源支部党员大会。大家认为,现在安源的形势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毛泽东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应采取“先礼后兵,哀而动人”的斗争策略。

9月1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按照毛泽东的意见,以全体部员名义给安源煤矿矿长送去一封公函,提出发放欠薪、保护俱乐部等三项条件。

如同其他地方一样,工人的陈情在当局眼里如同废纸。三天后,请愿如泥牛入海,未获答复。罢工总指挥李立三发出罢工命令。

工人们举着写有“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横幅,高呼口号从大街上浩荡而过。俱乐部发布了《罢工宣言》,提出:“如欲调商,请即派正式代表由商会介绍与俱乐部代表刘少奇接洽。”

路矿当局得知罢工消息,大为惊恐。派出包工头王鸿卿出面破坏罢工,王鸿卿许诺只要下井,不干活也发工钱。有少数工人为亲谊及金钱所惑,准备自行下井。但工人监察十分严密,不许入井,有几个强行下井的,纠察队把他们堵在井下,不准出来。那几人在井下饥饿一夜,次日下午才由俱乐部下令放出,并对他们详加劝导,工人们深为后悔,于是第二天再无一人敢自行上工。

路矿当局见此情形,向赣西镇守使发出求救电报,并出价每人二元一天,请来数百名军队,强行占领了俱乐部。谁知工人们不仅不为所惧,反而更起义愤,当时就有数千名工人与军警对峙。工人们对士兵宣传道:“你们本是农家子弟,为生活所迫才吃粮当兵。你们若不发饷,又当如何生活?将心比心,我们做工人,也是为追讨欠饷,才死里求活,不得已罢工。人心都是肉长的,穷人何苦为难穷人。”那些士兵见工人们说得有理,先自软了态度。

J 《绝命诗》

罗亦农,领导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1928年就义前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绝命诗》: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

残驱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

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

1925年,罗亦农从莫斯科留学回国后,即参加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期间,他写下了《今年五一之国际状况》《今年五一广州之两大盛会》《中国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之始末》等文章,热情讴歌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盛况以及在中国革命史上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

1928年4月15日上午,罗亦农约山东省委领导同志到自己住处开会,因叛徒出卖,会议开始不久,巡捕就破门而入。4月18日,罗亦农被引渡押送到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钱大钧一面电告主子蒋介石请示处理办法,4月20日,蒋介石回电命令将罗亦农“就地处决”。时年,罗亦农26岁。

软硬两招都不奏效,路矿当局不得不放下身段与俱乐部谈判。9月17日下午开始谈判,经过激烈争辩谈判,直到18日凌晨2时才签订草约,路矿两局承认了工人俱乐部17条要求中的13条。18日上午,三方代表正式签订协定。至此,这次历时五天的罢工,取得了近乎完全的胜利。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组织的一场大型的罢工运动。安源路矿罢工的胜利,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在此前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在包惠僧、林育南、项英等人领导下,办起了粤汉铁路徐家棚工人夜校,成立了粤汉铁路工人俱乐部、京汉铁路工人俱乐部等工会组织,策动了汉口人力车工人罢工。汉阳钢铁厂在许白昊领导下发动了罢工,取得胜利后成立了工会。1922年12月10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汉阳钢铁厂工会、汉冶萍轮驳工会、大冶矿和下陆钢铁厂工人俱乐部召开会议,联合成立了汉冶萍总工会,汉冶萍公司五大工团攥成了一只工人阶级的铁拳。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汉冶萍总工会便是四个发起工会之一。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结束,历时一年零一个月。其间,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工人运动如海潮此起彼伏。据统计,全国各地共发生罢工100多次,参加罢工工人30多万。

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斗争最壮烈的是铁路工人运动。长辛店、陇海铁路、京绥铁路、正太铁路、粤汉铁路相继取得罢工胜利,工人俱乐部、工会建设也逐步走上正轨。陈独秀致信罗章龙时称道:“陇海罢工,捷报先传。东起连云,西达陕西,横亘中州,震动畿辅,远及南方。”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在王尽美领导下,建立起了津浦铁路机车厂工会、淄博矿区工会、京奉铁路山海关铁工厂工人俱乐部等工会组织,相继组织了一系列罢工运动。山海关罢工胜利的当天,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就宣告罢工,唐山制造厂罢工胜利后第三天,唐山开滦五矿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又开始了。

1922年10月16日,开滦五矿工人俱乐部向开滦矿务局提出了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等六项要求。1922年10月23日起,开滦矿务局所属林西、唐家庄、赵各庄、唐山、马家沟五矿,先后宣布罢工。这次5万多人的同盟罢工,表现了工人阶级团结奋斗和勇于向前的革命精神,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和高涨。

在此起彼伏的罢工高潮中,一批地区工会和产业工会兴起,新闻报道喻为“秋花之怒放,夏水之暴涨”。

“八小时工作制”诞生

1922年,各地工人运动如火如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之后,工人运动局面一新。共产党认识到,要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指导开展工人运动。在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浪潮中,各种各样的劳工团体也在运动中感到了联合的必要。

鉴于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遂发起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K “开门三件事”

1921年7月23日晚,13位行色匆匆的人走进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一幢石库门房子,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在这里发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这次会议的情况已经广为人知,共产党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工会。党的一大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决议》对建党后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领导、组织和推进工人运动,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强调“党在工会中要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

《决议》共有六项内容,其中三项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分别是第一项(工人组织)、第三项(工人学校)、第四项(工会组织的研究机构)。

这就是说,今天的产业工会、工会干校和工会研究室(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共一大,可谓源远流长。

1922年4月11日的《民国日报》上,刊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关于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通告:

全国各工人团体钧鉴:

顷接多处工会来函,主张“五一”纪念节在适宜地点召集全国劳动大会,以志盛典,且可以联络全国工界之感情。本书记部认为有举行必要,特拟定宗旨及办法列下,请贵团体选派代表一人,持贵团体选派证书,如期赴会为荷。

(一)开会宗旨:

(甲)纪念“五一”节;

(乙)联络全国工界感情;

(丙)讨论改良生活问题;

(丁)各代表提议事件;

(二)每一工团要派代表一人。

(三)时间:五月一日起开会五天。

(四)地点:广州市。

(五)川资由各团体自备,在广州膳宿费由书记部供给。上海招待处在英界北成都路十九号本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倡议,得到了全国工人团体的热烈响应,短短几天内,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纷纷涌向广州。据1922年4月23日的《民国日报》报道:“此次全国劳动大会,实开吾国之新纪元,想诸代表有以慰各劳动者也。”

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73人,代表12个城市、100多个工会组织、27万多名有组织的劳动者。代表中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无政府主义者等等。国民党的“工会活动家”马超俊后来在其《中国劳工运动史》留下记载:

吾人欲述第一次全国劳动会议之经过,不可不先知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之宗旨,为促成各业工人组成团体,增加工人地位,及促进工人国际。总部初设于北平,并在武汉、上海、长沙、广州、济南、天津、南京等处设立分部。当时负主干之责者,为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数人,彼等皆为青年学生,热血奔腾,勇往直前,毫无顾忌。以是该部成立未久,声誉骤起。

……

1922年5月1日,全体代表齐聚广州,在广州市立第一公园召开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会后举行了10万多人的大游行。陈独秀、张国焘分别发表了《劳动节的由来及意义》《无产阶级革命之必要》的演说。

当天下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机器工会礼堂开幕。

大会代表成分非常复杂,有共产党派、有国民党派、有无政府主义、也有招牌工会,甚至还有工商组合的团体。在这样一个复杂成分的大会中,各种观点冲突和意见分歧时时发生。就在开幕那一次会上,为了主席团名单的问题,便发生了剧烈的斗争。另一个就是5月5日为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周年纪念,国民党工会代表提出全体到总统府庆贺,共产党工会代表主张自愿者去,无政府党工会代表根本反对,又引起一场大争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牢牢把握大会的宗旨和方向,妥善处理了各种争论和分歧,保证了大会的成功。

L 《劳动音》

1920年11月,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主办的通俗工人读物《劳动音》创刊,它是今天《劳动午报》的前身。创刊号上,邓中夏写了题为《我们为什么出版这个<劳动音>呢?》的发刊词,简要节选如下:

劳动就是进化的原动力,劳动就是世界文明的根源,劳动就是增进人生的幸福,故我们出版这个《劳动音》,来提倡那神圣的“劳动主义”,以促世界文明的进步,增进人生的幸福。

……有一种不从事劳动的人……把我们真正的劳动同胞所生产出来的东西,用强力来侵占了去……所以我们出版这个《劳动音》,来排斥那种不劳动而食的一班人,以维持我们从事正当劳动的同胞,使得满足的生活,快乐的幸福……所以我们出版这个《劳动音》,来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智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使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

《劳动音》问世后,对北方工人运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时报界盛赞这次大会,上海《新申报》消息云:

今年五月一日,中国全国劳动者在广州开了个破天荒的劳动大会。听说此次大会召集时间极其匆促,其初不过由广州、上海、北方十余个工会,感受世界潮流,都觉得有全国联络之必要,写信给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要求发函召集全国劳动大会。书记部发函之期,是在“五一”之前三星期,谁知此消息传出后,不论接到或未接到通告的工会,都大为欢欣,竞派代表与会。北京、天津、唐山、长辛店、山东、武汉、长沙、江西、南京、上海各处派代表赴粤者约三四十人,加上广州各工会代表,合计竟达百六十余人,代表工人三十余万。

《民国日报》更是表达了一种掩不住的欣悦之情:

中国这个地方,万事皆落人家后头,即就劳动阶级而论,别国组织工会工团工党,已是如火如荼,光焰万丈,所以有的已经获得政权,改成一个劳农国家,如俄,有的已经把劳动阶级成一大壁垒,与资产阶级拼命奋斗,可以胁制政府,如英、美、法、意、日本,中国劳动阶级呢,唉,简直不忍说得。

好了,今年5月1日,中国全国劳动者联合起来,竟在广州开了一个破天荒的劳动大会。这不是极可喜的现象吗?……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十项决议案:

(一)罢工援助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启汉提出);

(二)八小时工作制案(提案人同上);

(三)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长辛店京汉路工人俱乐部代表邓重远提出);

(四)订定中国劳动歌及劳动旗帜案(唐山京奉路机务同人联合会代表李树彝、徐家棚粤汉路工人俱乐部代表吴海堂共提出);

(五)湖南劳工会黄庞二君被杀及香港罢工沙田海员被杀案(湖南劳工会代表张理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代表苏兆征共提出);

(六)组织全国人力车夫联合会案(汉口人力车夫总会代表彭大汉提出);

(七)中国在相当期间的劳动运动,只作经济运动,不与闻政治案(徐家棚粤汉路工人俱乐部代表吴海堂提出);

(八)尊重劳动节及儆戒工界虎伥案(中国劳动同盟会沪总部代表谭竹轩提出);

(九)规定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案(广东中国机器总工会代表邓汉兴提出);

(十)全国总工会未成立以前,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通讯机关案(公众临时动议)。

1922年10月,汉冶萍工会成立

其中,《八小时工作制案》《罢工援助案》和《工会组织原则案》都是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代表提出来的。会议作出了下一次劳动大会时成立全国总工会的决议,并决定在全国总工会未成立之前,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全国总通讯机关。这在事实上公认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会组织的临时领导机关。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胜利召开,是中国工人运动史和中国工会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走向联合、走向团结的里程碑,开创了工人联合起来的新纪元。它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威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大会所通过的全国组建工会以产业为主的原则,有利于实现工会的联合与统一,有利于推动当时各地罢工斗争和工会运动的发展。标志着各党各派的工人组织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开始走向全国工人阶级的团结与统一。

正如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所说:

全国男女工人们—弟兄们、姊妹们!

这次大会所说出来的话,都是个个工人所要说的话,这次大会所讨论的事件,都是全国工人们的切身问题。而且这次大会是在中国劳动运动史上第一次的会议,这是我们工人们组织力扩大的证明。我们相信以后我们的奋斗工作较前更易成功,因为这次大会已开了全国工人们联合起来的新纪元。

从前我们没有组织的时候,只好忍受种种的痛苦。我们现在有了团体了,全国工人们有了联络了,我们从此以后是再也不能忍受了。我们做工的时间太长了,我们再也不能为着资本家—我们的敌人—的利益来累死,我们宁可奋斗而死;我们再不能忍住我们的饥饿了;我们再不能让那些外国的或本国的监工们的手掌打到我们脸上;我们再不能看着资本家驱策那些亲爱的小孩子们死在机器旁边。我们决意也不让我们的自由完全被剥夺。所以我们要即刻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阶级的强固的紧密的阵线,向着资产阶级和压迫阶级不断的奋斗。

全国男女工人们!全世界的工人们和被压迫阶级是人类中间的最大多数,我们凭借的就是人多势大,人多势大的团体便是使我们成功的要素。所以我们极相信我们这个阶级是会得到最后的胜利的,将来的世界必定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世界。全国男女工人们!我们手携着手大踏步向前进罢!并且在我们前进的行列中,要高呼全国工人们联合起来!

全世界劳动者和被压迫人民联合起来!

共同向着资产阶级和压迫阶级前进呀!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闭幕不久,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制定了党的纲领,提出了党的基本任务,并且通过了《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决议案》。《决议案》分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现状,确定了工会的性质、任务和方针。指出,工会必须为民族独立和市民权利与自由而奋斗。工会应该是一个阶级的群众性组织。工会是一个教育会员、提高工人阶级自觉的学校。《决议案》明确了党对工会的领导作用,指出工会是所有工人的组合,共产党是一个人的头脑,而全体工人就是人的身体。《决议案》关于工会的性质、任务,党对工会的领导作用,中国工会与国际工会的关系的阐述,开创了党关于工会问题的理论,推动了工会运动的开展。

M 满门英烈

赵世炎,笔名施英,1919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少年学会,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春,与张申府、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赵世炎一家满门英烈,他有个妹妹叫赵君陶,妹夫叫李硕勋,他们的儿子叫李鹏。

1924年赵世炎从莫斯科留学回国,先后任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委员长、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宣传部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各省的斗争。1927年7月2日晚,赵世炎在上海被捕。

敌人如获至宝,想从赵世炎口中掏出更多情报,使尽手段,硬的不行后就开始利诱。赵世炎一眼看穿坚定地说:“要杀便杀,不必多言。不过我告诉你,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

7月19日,临刑前,赵世炎理了理穿在身上的一件半新旧西装,系好领带,扣好纽扣,从容得好像是去赴宴。一出牢房,他就高呼:“共产主义万岁!”时年26岁。

猜你喜欢
安源海员工人
研学安源儿童团 致敬鲜艳红领巾——“安源儿童团中队”风采录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谁是诚实的人
油田工人
盼 望
酒厂工人
海事知识小学堂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