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农耕萌童趣 亲子羽毽伴成长
——记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小(三)班亲子游戏活动

2020-05-11 08:28羌轶君
好家长 2020年2期
关键词:毽子鸡毛沙包

文 羌轶君

一、游戏主题

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出现了断层现象。《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要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最初阶段,更应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的心灵种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以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为主题,借鸡毛毽子这一中国传统玩具,我们按“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四个系列,设计了12 种“花样毽子”亲子体育游戏活动。以亲子互动形式展开竞赛,旨在让传统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幼儿面前,提升小班幼儿的体育技能,让他们在初步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并在改编和创新鸡毛毽子系列游戏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满足,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系列展示

(一)春种篇

本篇借助春季适合播种的特点,通过“采苗”“运秧”“栽种”3 个具体情境,递进式地设计了3 个基于传统羽毽的创新游戏,着重训练幼儿的手脚协调力、肢体平衡力和松展性。在模仿中潜移默化地为幼儿灌输“春种”理念,在亲子互动中增进感情。

1. 采苗多多乐

游戏准备:鸡毛毽子(系绳和不系绳的)若干个、计时器。

游戏玩法:幼儿通过抽签,分成赤、橙、黄、绿、青、蓝、紫7 组,4 名幼儿为一组。幼儿踢,家长数,1 分钟内总数最多的一组获胜。

2. 运秧冲冲冲

游戏准备:鸡毛毽子30 个(每组10 个)、草编榻榻米坐垫6 块(代表“田埂”,每组2 块垫子)、4 个篮子(2 个篮子放在起点,2 个篮子放在终点)。

游戏玩法:幼儿保持站姿,两手张开,手背向上,左右手背上各放一个鸡毛毽子,头顶一个鸡毛毽子,站在坐垫上保持平衡往前走。当幼儿的脚离开第一块坐垫时,家长拿起第一块坐垫为幼儿铺路,重复以上动作,直到幼儿将鸡毛毽子运到指定地点。

3.栽种远远抛

游戏准备:鸡毛毽子60 只、大小相同的布3 块、竹篮子3 个。

游戏玩法:1 名家长和1 名幼儿组成一个播种小组,3 个播种小组一同比赛,幼儿站在距离“田地”80厘米处,家长站在距离“田地”160 厘米处。每个播种小组与对应的“田地”站成一条直线并分配到20 株“育苗”,家长和幼儿各10 株。用脚将“育苗”踢进“田地”范围内,寓意将“育苗”种到田地里。时间不限,每组20 株“育苗”全部播种结束后,“田地”范围内“育苗”数量多的一组获胜。

(二)夏耘篇

本篇围绕夏季庄稼生长的特性,精选“移苗”“除草”“浇水”3 个代表性场景。配合竹筒、蓝印花布软垫和沙包等传统游戏道具,挖掘羽毽的形态特点,设计了3 个创新游戏,着重训练幼儿的爬行能力、感知能力和速度,让“夏耘”的理念通过亲子游戏根植于幼儿内心。

1.移苗好又多

游戏准备:12 块折叠软垫、小竹筒22 个、毽子11 个。

游戏玩法:3 个小组同时进行游戏。幼儿在前,家长在后,一同在软垫上向前爬行。幼儿将左侧小竹筒上的毽子准确地放置到右侧小竹筒上,家长再将右侧小竹筒上的毽子准确地放回到左侧,后面的幼儿再次搬移,以此类推……爬到终点后,再回起点接着玩,碰到小竹筒或鸡毛毽子掉地视为游戏失败,并退出游戏,坚持到最后者获胜。

2.除草乐翻天

游戏准备:大箱子12 个(每个箱子有一面有图,共6 面杂草图和6 面泥土图),两种不同颜色的毽子若干个。

游戏玩法:4 个家庭分成两组,一组叫杂草组,任务是将杂草面翻到上面,按照图上的指示种上“杂草”;另一组叫秧苗组,任务是把泥土面翻至朝上,把“秧苗”种上。在规定时间内,看场地上的“杂草”多还是“秧苗”多。别人翻过的,我们可以再翻回去,比谁的动作快。

3.浇水空中洒

游戏准备:灌满水的塑料瓶40 个、毽子40 个、沙包40 个。

设置两块“梯田”,每块“梯田”由两个不同高度的竹凳错落搭成,分为上、中、下三层,瓶子在三层均匀排布,每块梯田上共放有20 个瓶子。其中,一排排瓶子象征着要犁的田,毽子象征着田里生长的植物,瓶中的花朵、昆虫模型象征着田间地头的植物与小动物,沙包寓意着洒向农作物的水滴。

游戏玩法:1 名幼儿与1 名家长为一组,两组成员在1 米外分别向两块“梯田”投掷沙包,每组共有20 个沙包,一次可投掷一个或多个,数量随意。当沙包用完时,击倒瓶子多的一组为胜。

(三)秋收篇

本篇充分展示秋季丰收的季节特征,移情入“万物生”“拾穗”“扬谷”3 个秋季独有的画面,利用簸箕、斗笠、筛子、篓子来模拟3 个丰收的场景。让毽子成为亲子互动的桥梁,侧重训练幼儿的运动能力和数字感知力,增强幼儿对“秋收”这一四时农耕标志性概念的理解。

1. 庄稼高高长

游戏准备:竹簸箕5 组、鸡毛毽子5 个。

游戏玩法:幼儿与家长面对面站立,间隔2 米。幼儿用簸箕往上抛毽子,模拟植物生长的过程,原地连续抛3 下后幼儿将毽子抛给家长,由家长接住即获得胜利,中途毽子掉下则需重新开始。

2.禾穗颗颗拾

游戏准备: 3 个竹帽子(幼儿用)、鸡毛毽子30 个(代表禾穗)、碳化积木若干(用来建谷场)。

游戏玩法:1 名幼儿和1 名家长为一组,3 个家庭同时进行比赛。家长在家建“谷场”,幼儿去捡拾“禾穗”,一次只能捡3 棵,捡回放进谷场中。在规定时间内,“禾穗”多者为胜。

3.扬谷粒粒香

游戏准备:2 个大筛子(用木棍支撑)、1 个大篓子、30 个毽子。

游戏玩法:2 名幼儿站在两米之外对准大筛子扔毽子,家长在旁记录扔进筛子的毽子数量。数量多者为胜。

(四)冬藏篇

以“秋收冬藏”作为游戏结尾,重点突出“运粮”“入仓”“庆丰”3 个活动,展示四时农耕、水到渠成的欢欣振奋的场面,旨在发展幼儿的情感认知和共情能力。

1.运粮快快跑

游戏准备:竹子小推车2辆、毽子20个、帐篷1个。

游戏玩法:家长将毽子(粮食)放在幼儿背上,幼儿像小马一样将毽子运到竹子小推车旁,再运上车,家长拉着小推车运送“粮食”。10 个鸡毛毽子(粮食)全部运送完,速度快者为胜。

2.入仓喜满满

游戏准备:三个竹筐(谷仓)、6 张小凳子、3 个竹梯子、鸡毛毽子(稻谷)30 个。布置场地(走过“田间小路”,跨过“沟渠”来到“谷仓”)。

游戏玩法:1 名幼儿和1 名家长为一组,将毽子放在头顶上,走过小凳子,跨过竹梯子,走到自己家的“谷仓”边,用手投掷或用脚将毽子踢进自己家的“谷仓”内,规定时间内运送数量多者为胜。

3. 庆丰喜乐多

游戏准备:圆形喷绘布、毽子若干。

游戏玩法:幼儿和家长围成一个大圈,拿着一块圆形大布,布下放满毽子,家长举起布,幼儿在布下捡毽子,全部捡完后一起将毽子(代表收获的农作物)放在布上,一起往上抛,一起欢呼,一同庆祝。

在活动中,幼儿开心又投入。这样的活动不仅加强了亲子互动,还弘扬了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毽子鸡毛沙包
丢沙包
扔沙包
踢毽子
捐鸡毛
缤纷沙包
自抛击掌
蝴蝶毽子
张飞丢鸡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