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0-05-11 08:40吕小梅
理论观察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态思想当代价值马克思

吕小梅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1 — 0019 — 03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生态问题成为热门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由此可见,生态问题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的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研究马克思生态思想,有利于加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生成过程

马克思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的生态思想,值得众人挖掘研究。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完善,马克思生态思想也逐步成熟,所以马克思生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一样,它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和成熟时期。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萌芽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这一观点最早出现在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了解,并从人具有能动性、自然对人类具有反作用的角度来认识人与自然,初步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马克思认为自我意识也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中以原子学说为重点,通过对原子偏斜运动学说的分析,论证了自我意识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在纯粹的直线运动中,原子只是一个物质性的存在,具有必然性,没有自由。而偏斜运动则是在思想领域中对必然性的一次反抗实验。伊壁鸠鲁把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原子改造成为了能动的原子,把仅限于客观形式的原子改造成为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有自由的原子,原子成为了自由的象征。但是由于历史时代的限制,年轻时期的马克思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这也表明马克思并不能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二)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等著作中,他从异化劳动、人对自然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多个角度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形态》标志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形成。

《手稿》代表了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主要包括劳动异化的一些思想。在《手稿》中,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劳动。但是劳动却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发生了异化即“异化劳动”。所谓“异化”即由主体创造出的客体却反过来支配主体本身。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异化劳动”就是指劳动者创造出财富被资本家占有后,反而成了奴役劳动者的指挥棒,并将劳动者束缚在机器旁。马克思意识到这种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手稿》中,马克思还对共产主义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摈弃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才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途径。

《提纲》对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进行了批判,指出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是实践。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时明确指出,人对自然具有能动性,自然反作用于人,他认为旧唯物主义没有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形态》批判费尔巴哈将自然观和历史观分开。费尔巴哈的自然是天生就存在的、是不会改变的,而马克思的自然是“人化自然”。在谈到人的感官时,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感觉是天生就有的,而马克思在实践基础上理解人感觉的产生和发展,将其放到人化自然中去考察,并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将实践理解为人与自然发生联系的基础,至此,人和自然的关系才真正产生。因此,《形态》标志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形成。

(三)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成熟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逐渐完善,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也渐渐走向成熟。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并不是从某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中产生的,而是在通过研究各種社会现象相互作用的整体上,发现社会发展的问题,而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同时也暗含在里面。比如,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和危机理论等等。

劳动价值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劳动建立起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人通过劳动改变自然界,而人类的劳动方式在改变自然界的同时也发生变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人们的劳动具有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包含土地等自然生态环境,因此,自然生态环境只有通过人类劳动才能创造出价值,而人类劳动脱离了自然生态环境也无法创造价值。

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和危机理论也饱含着生态思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却也以牺牲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为代价。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价值补偿来保持资本主义生产的正常运转。假如消费或再生产之中的任何一环节发生异常,就会导致市场不能正常运转,经济危机也会随之爆发。马克思的危机理论包含了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两个方面,二者是相依相伴的。

二、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生前并未对生态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些生态思想都零星分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政治等研究体系中。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容主要有: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等。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核心问题: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生态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问题。首先,自然界是人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和动物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的改造自然,人虽然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但却离不开自然。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界是相互影响的,自然界通过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影响制约着人类,告诫人类要有意识的保护自然。虽然人类如今不用同过去一样,依附于自然,听天由命。然而面对当今人类不断攀升的欲望,自然界已经不能超重负荷。

其次,实践是人与自然界统一的现实基础。一方面,实践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紧密相连。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人與自然通过实践形成一个统一体。在实践过程中从自然界获取利益,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人类不应一味的索取,应控制好实践的尺度,实现互惠互利。另一方面,人类过度改造自然的实践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原始时代,因生产力低下,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不具备破坏力,所以自然界对人的影响较大。农业时代,生态系统的相对和谐,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加大了。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力发生了变化,同时人类不再对自然具有畏惧感,而是加快了对自然索取,因此,人和自然的关系开始变得对立。

最后,互动是人与自然共存的基本状态。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生活始终依赖于自然,无论何时,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相伴而行。人类通过实践适度的改造自然界,依据自然发展规律对自然进行适度改造会对人类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反之则会起阻碍作用。故此,人与自然的互动是常态。

(二)揭示生态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会导致自然界生态失衡。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在剩余价值的驱动下,资本不断扩张,减少生产成本,获取利润,最终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还会导致人自身的失调。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会变本加厉的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通过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减少工人工资等措施减少资本的投入,获得更多的利润。一方面,减少生产资本的投入,会造成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损耗工人的精力、身体,对工人的健康造成破坏,也就是对人自身的破坏。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最终的受害者还是工人。没有资本的工人生活于水生火热之中,不仅要忍受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还要忍受资本家残酷的剥削。

(三)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过分追求巨额利益,对生产也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引起或加剧了生态危机。人类过分夸大了对自然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忽略了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认知层面存在局限性,往往把眼前的经济利益置于首位,预测潜在危机的能力不够,以致出现一些不良后果,如生态危机等。而如何避免生态危机呢?根本途径就是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没有任何计划的生产,最终造成了资源浪费,引起生态危机。因此,废弃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

三、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面临的生态危机也不断加剧。马克思生态思想科学的解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指明方向,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为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中心主义一直盛行,总是将人的利益需求放在首位,不断的向自然界索取。虽然人类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但人类不是地球的主人。因此,我们应该以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引导人类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马克思生态思想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社会精神风貌、公民行为方式等,实质上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建设。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生态危机并不明显,但他较早观察到这一问题,提醒人类提高环保意识。马克思生态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相互作用。促进自然良好的发展,就是促进人类的发展,改变人与自然对立的旧世界观,通过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生态问题严重的今天,有必要在人类社会普及生态文明理念,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实践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指导我们改进粗放的生产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过去由于我国生产力低下,急于发展经济,所以往往采用的是粗放的生产方式,久而久之,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急需一种具有实践价值的生态思想来武装头脑,马克思生态思想启示我们必须坚决摒弃唯GDP的旧观念。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它还启示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旧的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往往会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接踵而至的便是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

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但是能源消费量也位居第二。我国由大国变为强国,这既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面对这样的挑战,必须坚持把马克思生态思想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资源重复利用的生产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另一方面,大力提倡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当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过度消费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我们要引导消费者适度合理消费,杜绝资源浪费。

结语

现今,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马克思在辩证扬弃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论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生态思想立足于人类劳动实践,分析和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态危机的成因,并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要解决生态危机只能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研究马克思生态思想为当前社会发展和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当代价值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