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边境管理者待遇的必要性及方法

2020-05-11 11:49杨柳飏
青年与社会 2020年8期
关键词:获得感待遇

杨柳飏

摘 要:边境管理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维护国家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我国边境地区情况复杂,边境管理者长时间驻扎在边境一线,工作和生活都十分不易。作者以边境管理警察队伍为例,以法约尔一般管理原则为理论基础,阐述了提高边境管理者待遇的重要意义,并站在物质和精神两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待遇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边境管理;待遇;获得感

一、当前我国边境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最长陆地边界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边界线约为22000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是世界上边境情况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我国边境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管理力量特殊的任务性质,使边境管理工作普遍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一)地处一线,任务艰巨

随着我国社會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边境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交织,边境管理任务加重。敌对势力也加紧了对我边境地区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加之“三股势力”活动日益频繁,我边境安全稳定形势不容乐观。驻守在边境一线的边境管理力量,时刻准备着同边境地区武装冲突、违法犯罪活动做斗争,执勤、执法任务艰巨而繁重。

(二)孤立偏远,环境艰苦

边境管理基层单位大多分散驻守在远离内地,交通不便,环境艰苦,生活困难的边境沿线。例如,云南边境管理基层单位长年驻守在亚热带、热带雨林地区,山高沟深,蚊虫肆虐,道路通行条件差,出入往来不便,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新疆、西藏许多边境管理基层单位长年驻守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使边境管理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艰苦恶劣的环境,给基层人员的日常生活和执勤执法工作带来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这就要求边境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政治坚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意志品质,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三)部署分散,指挥困难

由于我国边境辖区面积广阔,边境管理力量防卫和管理的点多线长,部署极其分散,多数单位独立偏远,远离友邻和后方。边境地区交通和通信状况较差,边境管理力量指挥、机动、执勤执法十分不便。这就要求广大边境管理者既要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斗争经验,还需具备野战及生存技能,能够独立灵活地处置各类情况。

二、提高边境管理者待遇的意义

边境是国家的四肢,肢体分离,全身瘫痪;边境失控,国无宁日。边境管理工作与国家的安危、荣辱和兴衰息息相关,是经历史经验和教训反复检验的真理。现代社会国家与国家、边境地区与内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比以往更加紧密,许多边境地带已由曾经的隔离带、封锁区,衍变为熙熙攘攘的跨国交流通道。人流、物流、信息流在边境交织汇集,既能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利益,也使边境安全受到新的威胁和挑战。目前,我国边境地区整体局势较为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西方敌对势力图谋不轨,企图以侦察、破坏、渗透、颠覆等各种方式遏制我国的发展;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试图通过制造暴力恐怖活动,扰乱边境地区良好秩序,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一旦边境管理失灵,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局势被破坏,不但会扰乱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牵制和分散各级政府的精力,还迫使中央调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控制局势,防止内乱,严重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发展的正常推进,破坏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正常节奏。边境地区的稳定关系到全国的稳定,边境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边境管理在维护国家稳定至关重要的地位。

作为边境管理工作的主导者,边境管理队伍是否稳定,决定着边境管理工作能否有序、高效地开展。在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提出的14条组织管理原则中,人员稳定性原则对于公共组织内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人员稳定性原则指出:人员的不稳定往往导致整个组织出现涣散,最终导致组织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因此,在边境管理工作中,同样要科学合理地采用各种措施,防止出现大规模人员流动而影响边境管理队伍内部稳定。

当前,广大边境管理者普遍处于自然环境恶劣,物资匮乏,文化、生活、娱乐条件相对落后的边境地区,从事艰苦、危险的边境管理工作,需要面对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因此,合理提升边境管理者的待遇,是维护守边、护边的边境管理者队伍稳定的关键手段,是保证边境管理工作得到有序、高效开展的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三、提高边境管理者待遇的几点方法

亨利·法约尔提出的人员报酬原则指出:组织内部人员的报酬应当科学合理,并尽量使全体人员都满意。报酬的数量、种类和方式取决于很多因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定。对于报酬的标准,在保证能够满足人员最基本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应保证待遇与贡献成正比。其最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合理的报酬,改善所属人员工作、生活质量,激发工作热情,使其更有获得感和价值感。

以边境管理警察队伍为例,他们普遍工作在艰苦的边境一线,生活条件较差,同时,在此次边防体制改革后,就地转制的边境管理警察与父母、子女异地分居现象较为明显,工作与生活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在物质上,应当有针对性地提高偏远地区人员物质待遇;在精神上,应当创造有利的条件,尽早、尽快解决民警实际困难,让民警安心本职工作。

(一)提高物质待遇,提升边境管理者获得感

提高物质待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最简单的方法是采取差异化工资分配方式,大幅提高艰苦偏远地区边境管理者的工资收入,保证其工资收入明显高于内地发达地区。法约尔人员报酬原则指出:报酬要保证公平,要使付出更多的,更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奖励,从而激发集体的工作热情。因此,要使边境管理警察薪资结构调整为阶梯式,身处偏远边境一线工作生活条件恶劣的人员薪资要明显高于身处内地的人员。其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边境管理警察在一线生活不便利,生活成本较高的困难;其次是为了让其感到劳有所获,投入与产出成正比,付出的劳动可以得到国家、社会及人民的充分认可,从而激发其在继续坚持在偏远地区奉献的动力。同时,还可在单位驻地修建、分配公寓住房,让一线边境管理者不必再为无栖身之处而忧虑和烦恼,减轻其经济压力等等。通过一系列方法,激发边境管理警察的获得感。

(二)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提高边境管理者“精神”待遇

边境地区文化、生活、娱乐条件普遍较差,看病就医、家属就业、子女上学,异地分居等问题都是一直困扰边境管理者的心病。因此,协调解决边境管理者的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也是提高边境管理者待遇的一个重要方法。例如,增加一线边境管理者探親休假时间,使其在为国戍边,为“大家”做贡献的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探望自己的父母、配偶及子女,让其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尽到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的义务;联系当地政府帮助解决配偶就业问题,协调当地教育部门妥善解决子女上学、看病就医问题,以消除其后顾之忧等等。

对于异地分居的情况,这是一个普遍困扰着边境管理警察的“老、大、难”问题。异地分居问题不解决,戍边一线的管理者就始终有后顾之忧,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边境管理主业工作中,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质量,更是队伍出现不稳定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异地分居的实际困难,才能有效提高广大边境管理者的“精神”待遇。根据边境管理体制实际情况,分三步来完成此项工作,逐步过渡,逐步推进,相对来说更具有科学性。

第一步:普查。在边境管理系统内进行一次普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存在异地分居警察的当前工作地和欲返回地。对于极其困难的个人,在保证两地力量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先行对调互换。统计欲调出人数较多的地区及欲调入人数较多的地区。

第二步:针对性招录。通过公务员招录程序招录新警,欲调出人数较多地区适当增加招录名额,欲调入人数较多的地区减少招录名额,保持力量总体平衡,招录对象籍贯所在地与招录单位所在地尽量一致,避免日后异地分居问题再次产生。

第三步:调动。新警入职、培训完毕,可承担移民管理任务后,在保持整体力量保持平衡的前提下,原申请调离的民警可按批次调动,回到父母、配偶、子女所在地区工作。

通过“三步走”策略,逐步消除民警与父母、配偶、子女异地的情况,减少其后顾之忧,提高其“精神”待遇,消除不稳定因素,确保边境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高忠良.公安边防业务常识[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

[2] 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边境管理业务[M].海潮出版社,2011.

[3] 苗伟明.边境管理学[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

[4] 余光洲.公安边防管理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科技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获得感待遇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洛阳老城:群众“获得感”的党建元素
国王的待遇 ———原载“伊朗漫画网” ▲
PAMPERED POULTRY 享受“高级待遇”的文昌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