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资源保护开发与政府职能

2020-05-11 08:40黄玉雄
理论观察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软实力政府职能

黄玉雄

关键词:政府职能;语言资源;文化资源;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H0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1 — 0170 — 04

一、政府行为与语言资源

政府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治理职能,既包括对国家主权的维护,又体现为对民众管理、扶助和服务;弘扬民族精神也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职能是历史、动态的。在新的历史阶段,发挥服务效能、谋求民族长远发展已成为政府的重要使命。语言资源作为政府保护和发展文化资源、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着眼点,具有维护、开发和利用的现实意义。

语言效能是软权力的重要体现,利用汉语资源来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应成为我国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和谐共赢、服务民生是崭新的施政议题。要实现这一主题,政府要大力培育和运用软权力。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fh S Nye,Jr)认为,“软力量(软权利)是指通过吸引而非強制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1〕 这一理论有3点要义:(1)权力是一种能力,一种影响力;(2)权力的实现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强制,另一种是感化,软权力是通过后一种途径来实现的;(3)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来源。显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传播是展示软实力的最重要手段。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2〕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达离不开本民族语言。中国在软权力的建构中,已迈出了重要步伐。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国外输送民族文化艺术产品、举办重大的国际展览与体育赛事,在世界各国创办孔子学院等等。这些举措,就是用汉语向世界推广汉民族观念、传统及文化特色,让世界听到中国人的声音。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是服务型、发展型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可持续发展,要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全面提升软实力。中国语言资源体系是汉民族文化特质的集中体现,应被视为与海洋、大气、森林、矿藏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和文化建设的规划蓝图之中。

二、语言的资源属性

资源是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属于社会学、人类学的范畴。除了空气、海洋、气候、土壤、水源、森林等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外在性要素,社会结构成分,诸如社会组织形态、意识形态、典章制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文化习俗等,也是一个社会体系乃至个体存在和发展的资源要素。广义的资源概念相对于群体,也相对于个体;是包括自然、物质因素的,同样包括文化因素及意识形态。

语言可被视为社会资源的重要成分。语言的资源属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原生性。语言是现代人种天然而普遍拥有的能力;任何语言都是因交际需要而形成的。婴儿获得语言的途径和效率与其他类型的学习大相径庭;〔3〕人类拥有一种专司语言能力的基因FOXP2;〔4〕文化落后的部落,其语言架构的繁复程度与先进族群的语言的复杂程度是同等的。〔5〕所以,语言是人的内在属性,是共同根植于文化和基因的人种特质,它和物化资源有显著区别,但也具有天然性、可用性,这些重要属性和物化资源是相同的。

2.工具性。语言获得需要时间、精力成本,语言运用产生效能。语言机能作为自足模块固化于认知系统,并在智能活动中参与运作。在信息加工、传送和存储中,语言的工具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类的知识体系,自然语言所传达的信息最为高效、精密和丰富,这使语言在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积累过程中扮演独特的角色。语言能力还是智能水平的直接体现。一个社会成员的职业发展和人格魅力往往和语言运用能力相关。

3.多态性。首先是品类的多样性。目前,世界上的语言不少于5000种,这些语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和结构类型,词汇系统差异显著,反映了人类文明的丰富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区别。其次,语言在使用中保持活性。结构要素呈变动不居状态,各种成分因功能差异、交互作用而有多元化的变动速率与结果。可以说,多态性是语言资源丰富性的重要指标,是能够反映人类智能系统复杂性的一面镜子。

4.知识性。语言是特定族群共享和传承的知识体系,是与该种群的繁衍、变迁息息相关的精神及文化宝藏,它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样态,并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语言资源是文化资源的内核成分。

三、语言资源的类型

语言资源包括语言能力、语言意识、语言活动、语言种群、语言权利和语言权力。

1.语言能力。指获得与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语言习得是天赋能力,是与人口对等的一种资源。使用能力与种群文明程度、个体智能水平及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在语言转换、传输和语言教育的不同领域均已形成产业链。

2.语言意识。语言意识是族群或个体对所运用语言的认知和体察,包括元语言知识和语言态度。前者指向语言系统内部,属于人力资源,在语言学习、教学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语言态度涉及社会身份识别功能,这种功能不同于语言交际、认知功能,是由符号社会属性衍生出来的。它有浓重的人种、宗教、阶级及阶层色彩,包含丰富的政治和民族及历史意蕴。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这种社会资源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

3.语言活动。言语是人类基本活动之一,贯穿了智能活动的各个层面,覆盖社会生活的大多数领域。它损耗精力,直接导致资源的损益。所以言语是有经济价值的。〔5〕陈述和使役是言语发挥资源效能的基本方式。其他社会活动效能的发挥往往依托于言语效能。

4.语言权利和语言权力。作为人身权之一,语言权利是个体均等的,语言权力则是可分配、可垄断的资源。语言权力附属于社会声望、社会知名度、学识、职业、阶层等个体特质,特定范围的语言权力可以作为商品出售和使用。语言权利和语言权力往往通过公信机构和大众媒体来实现。

5.语言种群。每种语言都有漫长的发展历程,包含特定族群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及文化特质的相关信息。对于拥有文字的语言而言,它更是该民族历史和精神财富的主要载体;一种语言若无文字载体,其消失必然造成与该语言相关的主体文化资源不可逆转的灭失。

四、中国语言生态的现状

中国人口众多,有不同民族与族群;中国幅员辽阔,语言群落很丰富,语言意识形态纷繁复杂。对中国语言资源状况作密切调查与评估,不仅有利于国家语文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与新闻传播策略的调整,还能观测民众心理和情绪,了解文化尘浮的生息,维护并优化文化资源与知识传送、存储、共享的环境;同时,对汉语及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类型特征及悠久文化体系的保护,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评估结果能够在教育、新闻、信息传播领域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应。

1.语言意识与语言能力的现状。

语言意识与语言能力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是民族软实力的内部要素。语言态度是语言意识的重要成分。凡是热爱国家、具有强烈民族身份意识和归属感的民众,对自己民族语言的感情都是鲜明、强烈和正性的。在特定时期和环境中,它是形成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情怀的重要因素。因此,培育和维护语言意识有现实意义。

语言是天赋的能力,但整体提升有赖于政府行为。优化民众的语言能力是一个系统的、浩大的文化教育工程。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民众使用母语的能力和效率,是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环节。民众语言能力强化不仅涉及政策与文化教育,也取决于语言意识的形成与维护。

目前,结合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维护,通过诗词比赛、识字竞赛等方式,政府文化职能部门、大众媒体和教育机构对普通话以及汉字运用推动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但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人才评价重要指标,曾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但也促使外语教育超常规发展,语言能力资源的开发培育偏离正常轨道,造成教育、人力资源与国民财富的不当损耗。这种势态并不利于汉语语言态度的优化与汉民族自我认同感的提升。这需要在国家层面对人才评价、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考核体系中与语言能力相关的考核标准做出科学、全面而更切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和指引。

汉族方言现象普遍,各群体对母语的语言意识也有较大差异,民众对自己的方言母语忠诚度不同。南方族群,特别是客家族群及广府族群对母语方言的忠诚度较高,但普通话的使用能力比较低。北方族群因为地域和历史原因,对普通话有高度认同感,其语言表达习惯有向北京话趋同态势。经济发达、行政区域中心所属族群的语言态度更为开放包容,这些地区的语言态度和语言活动呈多元化态势。上海、杭州、长沙、香港、台北都是这种情况。

除了汉族,我国还有五十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群的语言态度和能力也有着更为复杂的表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延边朝鲜族地区汉化程度比较高,对普通话的认同感也比较强,居民普遍有较强的双语能力,不少人能熟练使用本民族语、当地汉语方言及普通话。但是,在西藏和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居民对自己民族语言和身份的认同度更高,而普通话水平相对不高。在具有双语能力的个体中,普通话的使用意愿则比较薄弱。

2.語言权利和语言活动现状。

语言权利隶属人身权,具有双重属性。它在社会集群中自然获得,又和经济地位、社会责任与社会职能相关联。作为资源,它需要公权力进行分配和协调。在国家和族群内部,语言权利表现为个体获得的在公共场合与大众媒体传递信息、表达意志的自由度与合法化及合理化程度;在国家和族群之间,语言权利表现为政府及其利益共同体使用本国、本民族语言实现国家意志、树立国家形象的有效程度。

长期以来,我国民众的语言权利意识比较薄弱,日常生活中少有通过言论影响公众信念和情绪、主张自身权利的意愿和行为。这种状况的广泛存在,固然有其文化、历史原因,但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近十年来,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速、大众媒体、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民众公开发表言论的政治风险与成本大幅度下降,发表公开言论的意愿显著增强。但也出现在利益和私欲驱动下乱用、滥用话语权,甚至利用语言权利进行误导、诽谤、欺诈、蛊惑公众的违法与不道德行为。这种现象亟需教育、新闻和法制部门介入进行管理和引导。

国际事务和商贸活动中,我国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汉语越来越引人注目。近十年来,国际掀起一股汉语热,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逐渐高涨。截至2013年底,我国政府在世界各地举办了440所孔子学院,孔子学堂646个〔6〕,汉语国际教育呈现方兴未艾的态势。但是,和英语相比,汉语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在国际重要会议中的使用频度和认同度依然不高。在国际互联网中,有百分之四十五的信息由英语承载,由汉语承载的信息则不到三分之一,这与中国人口数量及中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的状况是不相称的,也是和中国经济增速,特别是国际贸易规模和增速极不相称的。

以汉字记载的中国典籍文献,是一朵无与伦比的文化奇葩。在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外族侵略、蹂躏而延绵不息,很大程度上是仰仗于这种精神财富的浸渍、滋养而获得的绵绵不绝之生命力。在世界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固然不应走狭隘的民族主义道路,但是,宣扬汉民族的语言权利,让世界了解和阅读汉语典籍,既是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在典籍整理、保护方面我们做了不少工作,而在典籍的开发和推广方面,政府及文化教育部门则任重而道远。

3.中国语种资源的现状。

语种是语言资源中有特殊意义的品类。它的特殊性有两方面:第一、语种与族群的生息以及文化的兴衰息息相关。第二、语种有限性决定了其稀缺性。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导致诸多小语种的使用人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在减少,这种衰减导致的语种灭失是大规模、不可逆转的。语种衰减意味着世界文化遗产面临严重流失,没有任何新生文化样态可以弥补这种流失所造成的缺憾。调查显示,我国有些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正处于濒危状态,亟需保护或者抢救性的调查记录。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软实力政府职能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分析与思考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分析
常州市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