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技能的文化表征

2020-05-11 06:06蔡小珑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品格体育文化

蔡小珑

摘  要:教学与文化的关系自古以来一直是各个研究学者探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学与文化的关系心照不宣的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认知,即教学与文化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相互辅助,二者之间和谐发展却又互相依赖,只有共同进步才能实现持续发展。本文首先深刻阐述了体育教学中的文化体现,其次分析了当前体育教学文化品格塑造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追寻体育教学文化品格的思考及策略,希望以此凸显体育文化,实现教育与文化的高效融合、共同发展。

关键词:体育  文化  品格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b)-0102-03

众所周知,体育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主要构成内容,充分显示出与文化发展的紧密结合性,同时体育作为人们长期以来所坚持的一种特殊运动,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得到了沉淀及升华,逐渐形成了体育文化。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与文化之间相互包容、相互辅助,体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品性,能够进行有效的教育及传播。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甚至全世界都面临着多元化的文化发展的趋势,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扭曲的、不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中快速传播,例如,急功近利、藐视生命等,使得体育教学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基于此,体育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基于社会文化的发展现状,对体育内容、体育作用、体育价值进行更新重组,这也是推动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方法。

1  体育教学中的文化体现

1.1 体育生命品性与教学的生命文化体现

体育应当是生命力高度表达的一种形式,也是极具生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它能够充分展示出人们的本質力量。具体而言,人们通过体育实践活动展示自身力量,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及质量,运用体育活动加强自身肢体的柔韧性,以复杂多变的运动方式体现出自身的体能及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对生命的真谛进行感悟分析。众所周知,不仅仅是我国,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体育运动展示出生命文化。在西方国家诸多哲学家及教育学家认为外在的身体健美与心灵的美应当是一致的,是浑然天成的;而在我国,孔子老子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将体育作为生命道德追求的最高境界。由此可以看出,从古至今,体育能够充分展示出个体生命发展的完整性、和谐性、持续性,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充分对生命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1.2 体育精神品性与教学的精神文化体现

体育精神是近年来我国在开展体育实践教学活动中提出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及价值的思想作风及态度意识。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与体育精神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具有一定的耦合性。具体而言,经过长时间的体育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体育精神,同时,体育精神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推动着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据调查,体育精神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立体性和多元化,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人文精神。通过一系列的体育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关心、尊重、认可、理解他人思维及行为模式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二,拼搏精神。体育教学本身就有一定的竞技性,只有正确把握竞争的度,才能提高自身的体育意识。第三,合作精神。根据调查分析,体育项目不仅需要竞争意识,更多的是考核学生的合作能力,竞争合作具有共生关系,体育项目离不开成员之间的协作。第四,科学精神。体育教学从本质上来讲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管是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还是强化体育技能,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科学发展规矩进行安排实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高校的体育教学彰显出体育精神,同时为体育项目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

1.3 体育美学品性与教学的审美文化体现

体育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只有开展实践活动才能展示出其本身蕴含的美学艺术。众所周知,体育教学能够充分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展示出人的智慧及精神力量。体育体育教学所体现出的艺术特征,均能够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艺术美与体育文化本身是相辅相成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为体育审美文化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丰富其文化内涵。同时,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又能加快体育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以此强化体育本身的美学价值。众所周知,体育中所蕴含的美学品性是多元化的,不仅体现在外在,也蕴藏在内在层面;不仅展示在静态,也能够通过动态方式进行体现。例如,体育本身表现出的一系列形体、健康、心灵美,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内在、静态的美,同时体育所展示出的竞技、艺术之美,也体现出外在、动态的美。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中所蕴含的美学品性是多层次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出其文化美,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改革及有效完善。

1.4 体育民族品性与教学的民族文化体现

我国的体育文化是经过千百年的民族发展和文化沉淀所形成的。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在体育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而体育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整体上来看,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所呈现出的体育文化与与西方的体育文化特征是截然不同的,受儒家及道家思想的渗透影响,我国的体育文化更注重天人合一,着重凸显人体的统一性、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法,希望通过体育实践锻炼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实现人们精神文化的升华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体现出的是和谐、内涵、含蓄的特征,而西方体育则更多的体现出竞技性,展示出人们的综合力量,以此实现对体育价值的认证,由此,西方体育文化是竞争、形体、阳刚的具体体现。另外,即使在我国范围内,不同民族所展示出的体育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可作为不同民族的文化载体。基于此,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当充分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发展。

2  当前体育教学文化品格塑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人本主义的迷失

首先,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仅仅是高校,社会中的群众对体育的理解认知也是片面的、局限的,将强身健体,提高学生体育项目运动技能看作唯一目标,这样的简单思维导致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凸显。其次,上文提到的体育价值、体育精神、体育生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作为一种固化的知识进行传授,学生感受不到文化的具体形式及体现,只能被动接受。最后,教学内容与人们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工作分离。在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时忽略了区域文化的特征及课程资源的整合分析,仅仅追求教学进度及教学目标的完成。从本质上来讲,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分离就是教学与人们的脱离,无法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社会环境中,正确积极的教学思想无法得到有效的渗透,学生感受不到体育的精髓,也无法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体育文化树立起三观。基于这一问题角度可以得知,当代大学生及社会所导致的人文主义迷失主要是由于院校及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漠视体育文化发展所造成的。

2.2 功利主义的渗透影响

受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功利性,认为体育就是竞技,只需要达到标准即可,甚至有的学校打出了“學快、学多、学好”的口号,这些都体现出我国体育教学的功利主义。

首先,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希望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院校的知名度,从而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将教学目标放在短期体育效应,将学生参与一系列体育竞赛的次数与其在竞赛中获得的名次作为教学效率评价考核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更希望学生能够在体育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拿到更多的奖牌,为自身的职称晋升提供基础和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专业运动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征,没有明确学生群体发展的主要目标,逐渐使学生成为学习机器。最后,家长希望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使得后期能够顺利进入更为高等的学校。由此可以看出,功利主义的不断渗透导致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教育心态过于浮躁,体育实践教学活动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品性。

2.3 课堂教学的技术主导

第一,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课时并不多,且每节课只有45min。通常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会某项技术动作。长此以往,体育教学会逐渐成为技能型课程,教师会将其作为一种技术问题进行攻克,但无法充分凸显出体育文化及体育价值。第二,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部分高校认为体育教学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在课程内容中设置了大量的游戏及活动,但过多的游戏会导致体育教学失去原有的意义,到达虚无的境地。虽然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及个性发展,但无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体育文化本身的魅力及运动所展示出的美感,也感受不到提高自身体育技能的乐趣。第三,传统落后的教学评价机制也影响着体育文化的延伸发展。具体而言,在进行教学效果的评判时,教师通常会以一个哨子、一块秒表作为标准,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文化性,但一致的考核目标及内容使得其最终呈现的不过是一个数字。体育课堂逐渐成为技术教学的场所,学生无法感受到体育文化的意义及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只是不断进行单纯的人体改造。

3  关于追寻体育教学文化品格的思考及策略

3.1 基于文化统整,重构体育教学目标任务

为了更好地对体育教学进行健全完善,充分发挥出其目标价值,高校应当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实践进行贯彻落实,以马克思主义理念为分析解决问题的起点和核心,通过实践教学,将知识与体育乐趣融合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实践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体育的实践形态,将文化实践作为体育教学的理想方式。基于此,高校应当将体育教学作为文化活动的出发点,以文化统整作为教学首要目标任务,颠覆传统的枯燥乏味、功利静态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文化对自身发展起到的重要现实作用,在后期的学习中以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2 融通生活,整合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所谓融通生活,主要是指将人们的实际生活经验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在反映出体育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同时,能够实现思想、技能、文化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出体育项目的开放性、自主性、多元化特征。具体而言,第一,教学内容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本身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凸显出文化特色,对地域及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挖掘体育项目的潜在价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带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在进行项目活动的推广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发扬,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文化共鸣,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实践活动项目中。例如,在进行板鞋竞速这一运动项目时,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并不高,但就是这样简单的项目运动不仅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力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反应能力、肢体平衡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第二,教学内容应当有针对性的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多元化需求,使得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能够丰富自身精神世界,不断突破自我,完善自我。第三,教学内容必须实现跨界设计,即内容的设计不仅要体现出体育知识及体育技能,也应当融入相关的体育人物和经验故事等,实现与艺术科学的融会贯通。

3.3 全面实施开展交互式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从本质上来讲能够展示出我国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要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师生关系。例如,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孤岛求生、依存共度等体育拓展项目活动,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通过小组竞技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体育竞技与合作的理解认知,在掌握体育项目技能技巧的同时强身健体,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师生、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众所周知,当前的体育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形式,学生不再机械地完成教学项目内容,教师也不应当以凸显学生个性特征为理由,大量开展活动教学。体育教学应当是学生自觉主动获取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情感的体验,升华自身的内在精神。实践教学过程中,信息资源的传递不再局限于教师、学生的单一方式,应当由传统的单向转变为双向,搭建起学生、教师的双向、立体化传递方式,同时将课内课外进行有效的融合,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4 立足人性特征,改革创新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一方面,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当前社会中先进的课程评价方式方法,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考核理念,将体育教学价值与文化传承进行重新整合,不再将强身健体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加强对文化的理解,同时深入挖掘体育内在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方式,搭建起健全完善的文化统整机制。另一方面,对评价内容进行拓展完善。上文中提到的体育多元化文化品性要求对教学效率的考核应当从传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转变为知、情、意、行的全面考核,充分凸显出体育教学的生命特征、文化特征、精神特征、审美特征。另外,高校还应当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手段,凸显出教学考核的多样性、科学性、合理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特征,分析教学任务及具体的实践学习内容,将他人与自我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进行有效的融合,构建出具有一定差异化的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进行体育文化教学渗透时应当基于文化统整,重构体育教学目标任务,融通生活,整合完善体育教学内容,全面实施开展交互式体育教学,立足人性特征,改革创新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海肖,康光辉.论大学体育教学的文化品格追求——超越技能的文化表征[J].才智,2017(29):102.

[2] 顾志平.高校体育教学的文化品格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0):147-148.

[3] 徐洪濤,管学豪.探析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文化品格建设[J].学周刊,2017(30):164-165.

[4] 郭远兵.体育文化的实证、心理和话语表征[C]//第七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2018

[5] 杨岭,朱德全.超越技能的文化表征——体育教学的文化品格追寻[J].教育研究,2014(10):106-111.

[6] 陈晴.体育教学呼唤体育文化素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93-94.

[7] 温元秀,刘本生,王蒸仙.体育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J].教育学术月刊,2009(5):108-109.

[8] 余涛.对体育教学人文化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1):117-118.

[9] 闫中.论体育教学的文化教育过程[J].湖北体育科技,2001,20(1):10-11.

[10]熊汉涛.刍议大学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的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3(7):155.

猜你喜欢
品格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谁远谁近?
冬季暖男必备
我们的“体育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