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猪倌”秦英林

2020-05-11 05:51胡天一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0年3期
关键词:牧原农业大学养猪场

胡天一

本文主人公

如果一個月给你发2.4万元工资,让你去养猪,你去不去?其实不用纠结,因为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去年年底,一则招聘启事在网上被热议,招聘方是河南牧原食品,其主业就是养猪。

2019年注定是个让人难忘的猪年。这一年,猪肉价格涨幅一度达到了惊人的110%。当年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时候,估计没想到如今猪真的“飞”起来了。当然,跟着飞起来的还有各大畜牧业公司。

2019年11月7日,福布斯发布中国富豪榜,秦英林以1174亿元的身家冲进前十,而他背后的企业正是上文所说的牧原。起底这位河南“养猪大王”,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站在了风口之上。在带领牧原走向“养猪第一股”的道路上,他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

放弃保送机会,只为养猪

1965年出生的秦英林,上高中时就已经决定养猪了。

那年冬天,他鼓励父亲养猪,于是父亲挖了一个多月的莲藕,凑了800块钱买了20头猪苗。不过因为缺乏防疫知识,20头猪最后病死了19头,父子俩损失惨重。

看着心灰意冷的父亲,秦英林第一次感受到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当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跟养猪业“死磕到底”。高考那年,他毫无畏惧地放弃了保送河南大学的机会,在志愿书上填了4所农业大学,并最终被河南农业大学录取。为了学习养猪技术,大学期间,他两年就完成了学校安排的课程,剩下两年又四处寻找国内外的养猪文献学习。

大学毕业后,秦英林先是来到南阳地区一家国营食品公司的办公室工作,端上了“铁饭碗”。那个年代有“大学生”和“铁饭碗”光环的加持,秦英林堪称光宗耀祖。不过这似乎与他当初考入农业大学的初心背道而驰。

3年后,这个80年代的大学生毅然从国营公司辞职,带着妻子回家养猪。在很多人眼里,秦英林放弃了“土鸡变成金凤凰”的机会,但在他看来,这是“如愿以偿”。他从哥哥那里借了8000元,再加上弟弟准备结婚的12000元,终于建起了自己的养猪场。

万事开头难。为了省钱,秦英林自己研究猪棚搭建;为了给母猪接生,他寒冬腊月住在猪舍里,冻得直打哆嗦;盛夏炎热时节,夫妻俩就跟职工们在又脏又臭的猪圈旁煮面条,蚊虫多得直打脸……

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在养猪这条路上究竟能走多远,只是旁人的不理解和冷言冷语,让他更加认识到在养猪这件事上,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知识就是胜利

在养猪场刚有起色的时候,秦英林经历了一场与高中时几乎一模一样的灾难——猪瘟。

1995年,秦英林的养猪场里3天时间死了25头猪崽。南阳农业学校、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科院……秦英林把能问的机构问了个遍,但依然没有找到病因。眼看同样的悲剧要再次发生,怀孕7个月的妻子决定带着病猪去郑州找专家帮忙。

危急关头,河南农业大学打来电话说,初步认定是伪狂犬病。秦英林终于看到了希望,但马上又陷入了更大的绝望——国内唯一一家生产伪狂犬病疫苗的企业在哈尔滨。那时候没有高铁,没有快递,空运成本太高,派人去买的话,来回至少需要10天!

绝望的秦英林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向省畜牧局发出了求救信息。结果只用了两天,省畜牧局真的将疫苗送到了他手里。

牧原股份敲钟上市

悲剧没有重演,这让他深刻认识到“这是知识的胜利”。从那之后,知识的力量被秦英林时刻记在心里。外出学习时,他总会带上一台摄像机,把学习过程全程录下来,回来放给员工看。公司发展壮大之后,他仍然把学习知识放在首位。一次在外培训时,他发现一个课程特别适合自己的团队学习,便安排公司一次性支付500万元,把自己的团队轮训了一遍。

重视技术与知识给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2013年,牧原股份营收超过20亿元,生猪出栏量达到130.68万头;2014年1月28日,牧原股份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2019年,秦英林成为身家千亿的“养猪大王”……

秦英林说:“很多人觉得养猪很简单,是技术低下、产业落后的代名词,其实并不是这样。现在养猪行业已经成为融合多门学科的高科技行业,包括生命科学基因选择、猪舍设计、疫病防控、营养配方、生产管理、环保、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应用等,门槛很高,没有技术创新难以为继。”

靠技术优势抗过非洲猪瘟

技术优势是秦英林在养猪业的绝对优势,而这些技术成果带来最显著的优势,就是降低了养猪成本。

在生猪行业,有一个概念叫“完全成本”,指的是包括饲料原料、职工薪酬、药物疫苗、折旧摊销、三项费用和其他所有费用在内,花费在每公斤猪肉上的成本。目前国内的生猪散养户,完全成本是13~15元,其他规模化的畜牧企业完全成本也要12元,但秦英林却将完全成本降低到了11.62元。这是公认的行业最低。

看起来是几毛钱的差距,但在产业化的养猪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猪肉价格的涨跌基本遵循一个规律——猪周期。说白了,就是猪肉价格高时,供货量变大致使价格变低;价格变低后,供货量变小又带来价格上涨。众多散户和小企业基本都是在猪肉价格高时蜂拥而上,价格下降后又一哄而散。而有了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秦英林就有底气在猪周期低谷时依然淡定“买进”,真正做到了巴菲特口中的“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除了对抗“猪周期”,秦英林团队在防疫方面的技术优势,也为他的养猪场带来了巨大的安全保障。2019年年初,非洲猪瘟开始在国内养猪场肆虐,诸多没有做好防疫工作的养猪场损失惨重,死在了“风口来临前”。但此时牧原的猪舍技术已经更新到第12代,拥有诸多技术专利,所以在非洲猪瘟爆发后,牧原才能信心十足地对外表示“公司目前已经能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在这短短一句话的背后,是秦英林几十年来尊重知识、拥抱技术的坚持。

摘自《人生与伴侣》

猜你喜欢
牧原农业大学养猪场
张振、李杰作品
潘虹作品
不同经营模式下的头均生猪养殖成本核算
引发投资者质疑 牧原股份不断加码生猪养殖
提升猪肉供应保障能力
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建议探寻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Introducing metacognitive approaches to cultivate sustained self—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listening course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牧原股份上市“变脸”另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