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与应对思路刍议

2020-05-11 05:57王思喆
成才之路 2020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规律对策

摘 要:流行语是特定时期社会变革、文化发展及人的心态的写照。文章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源起,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归纳总结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提出要理性对待和使用网络流行语,使网络语言既能积极表达公众的情绪情感,又能丰富民族语言,促进民族语言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发展;规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0-0050-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网络流行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成为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语言文化现象。探析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根源与发展规律,对如何理性认识和对待这种新兴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流行语的源起

流行语是特定时期社会变革、文化发展及人的心态的写照。网络流行语的诞生和传播与当下的社会环境、信息技术和文化发展以及人们的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社会层面。随着社会环境越来越开放和包容,人们对新兴事物能够很快接受,并迅速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是众多网络流行语在短时间内得以快速传播和广泛使用的原因。可以说,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为“点赞”“打call”等流行语的传播和应用奠定了社会基础。(2)网络层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2019年6月我国网民有8.54亿,互联网普及率61.2%,手机网民达8.47亿。“互联网+”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信息交流、娱乐沟通,到商务、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为网络文化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也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媒介途径。(3)文化层面。国际文化交流能够对原生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创新。比如“打call”一词源于日本,随应援文化传入我国。粉丝为偶像做出的表示鼓励和支持的动作行为在日语中叫“コール”,其发音与英语单词“call”相近,故而被我国网民用“call”来代替。为了顺应现代汉语词汇双音节规律,以及受到国内娱乐圈术语“打榜”等词的影响,最终诞生了“打call”一词,并发展出“打call”文化。(4)心理层面。言语活动是心理的和社会的想象世界的一面镜子,它在所有层次上都能忠实反映心存欲望的说话者的种种向往。比如“打call”一词的流行,就与人们的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有些微博、微信公众号大量使用“打call”,以达到吸引人们注意的目的。另一方面,人们看到“打call”被频繁使用,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大量使用,促使其从一个小众的应援术语发展成为网络流行语。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意义

1.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1)多元化。网络使用者年龄不同,文化水平、兴趣点等大相径庭,因此网络流行语的语法使用没有什么固定模式。网络流行语表达着人们的丰富情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流行语的生产与传播中,其结果必然带来网络流行语的多元化。(2)包容性。网民群体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在人文背景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网络流行语在形成过程中融合了各个层次网民的智慧,是广大网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且能够不断吸收新内容来进行演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3)流行性。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网络流行语一般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时期的网络流行语的热度会逐渐减退。如2010年的流行语“给力”热度已减,被2017年的“打call”等替代。如今“打call”的热度也在慢慢降低,最终也将走上“产生——流行——消亡”的循环周期。

2.网络流行语的意义

(1)社会意义。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为网民对公众话语权的追求。网民突破传统思维的瓶颈,对日常交际语言的加工重塑使其个性得到体现。可以说,网民通过网络流行语的构建和传播,表达了对社会公共事件的一种判断和评价。语言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这是马克思对语言问题最为简洁的回答。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流行语起到了反映社会问题的作用,甚至有时影响到某些社会事件或问题的进程与走向。(2)文化意义。网络流行语产生于网络,它表达方式简捷明快、诙谐风趣,贴近社会生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说话者的人文背景和愿望诉求,而且也反映了语言使用者求新求异的心理,故而被网友大量复制、模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产生到成熟的演变,并很快跨越网络,涌入其他领域,甚至对主流媒体产生影响。同时,网络流行语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能够超越阶层、年龄、学历,被不同人文背景的人们广为接受,这种独特的文化功能很好地拉近网民公众之间的情感距离。

三、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与对策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夏中华先生认为:“流行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多经历‘显现——流行——消失这样一个过程。”“流行”不代表其具备悠久的生命力,流行的东西都具有周期性,网络流行语也脱离不了这样的客观规律。网络流行语的创造源于亿万网民的集体智慧,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每时每刻都有新的词语诞生,现在大多数网络流行语会被新的流行语取代。正因如此,绝大多数网络流行语都具有时效性、周期性和可替代性。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交际需要,只有那些与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能够充分表达民众情感的普适性网络流行语,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得以持久传承,并最终成为民族语言文化浩瀚海洋中的一部分。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传播的载体特征和自身的本体特征,“汇集了某个社会时期或阶段公众的集体记忆,获得了集体认同,并借助网媒进行个体话语的扩张,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象征意义符号”。时代鼓励个性发展,各种网络平台给了普通人登台的机会,但是网络作为特殊的公众场所,不是没有规则、道德和法律约束的“盲区”。为了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流行语环境,网络主体和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和引导,担负起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责任;网民公众也要善于自律,使网络流行语的创造和传播尽量表达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共同抵制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只有“三观”不跑偏、道德不失范,才能让网络流行语行稳致远,不断丰富民族语言,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中华.中国当代流行语[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2]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M].张祖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霍文华,茹雪.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翻译文化因素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6(04).

[4]周麗颖.网络流行语背后的公众话语权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12).

作者简介:王思喆(1996-),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规律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