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摇篮井冈山

2020-05-11 11:48
西部散文选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洋界敌军炮弹

从南昌坐车在高速路上向西行驶近五个小时,就到了井冈山,听导游做了近两个多小时的讲解。井冈山最早是广东的客家人到此居住,看到山下江河很多,互相交错成“井”字形,所以起名“井江山”。客家话把“江”字念“冈”,很多外来人跟着客家人发音,慢慢就叫成了“井冈山”了。车辆沿着蜿蜒的公路不知绕了多少个弯,映入眼帘的全是俊秀奇峰,绿树成茵,与山脚下金黄色的稻田相互辉映,绘就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杜鹃树是井冈山最多的一种植物,杜鹃花也是井冈山市的市花。红米饭、南瓜汤、红军菜是当地特色风味,也是当年红军应对国民党封锁的主要军需食品,现在则成为最佳特色旅游体验项目。

井冈山不是古文物景点,主要以其在中国革命现代史中的历史地位而驰名。1927年10月,毛泽东与朱德会师后,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先后与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革命家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1928年8月,湖南省委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8月30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炮弹瞄准敌人山下的指挥部,随着一声口令,只听“轰”的一声,炮弹不仅响了,而且正中敌人指挥部。刹时间,黄洋界上欢呼声、号角声、锣鼓声连成一片。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势吓坏了,竟误以为主力红军杀上山来,于是连滚带爬收兵下山。在这次漂亮的黄洋界保卫战的关键时刻,我军仅有的一门迫击炮和一发炮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多天后,毛泽东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回到井冈山,当他得知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十分高兴,当夜便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歌颂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65年5月毛泽东再次回到井冈山,他站在当年的哨口上一言不发,足足站了半个多小时,后让警卫送他回房,当天夜里写下了最为著名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岡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井冈山斗争史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是我党、我军最为艰难困苦的一段历史,三万多红军将士和老百姓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可以说这块土地是用鲜血染红的,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近年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井冈山的道路和景区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景区到处充满了红色的气息,街灯和铺面一律是红色装帧,景区的标饰也是统一的红色,字体多为毛泽东的书写体。

井冈山革命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依旧要传承和发扬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黄洋界敌军炮弹
树上长“炮弹”
冯贵华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五 重装出击:美军M1坦克战术(19)
西江月? 井冈山
装填炮弹
黄洋界观云海
“炮弹”表妹
雁群藏敌情
积木炮弹
大雁带来的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