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护航,矫正“多动”行为

2020-05-11 11:49罗泳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5期

罗泳仪

【摘要】童年是每一个人人生的基础,也是进行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我们需要在儿童阶段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生理、心理或社会等各方面影响,不少人可能出现不同的行为问题,其中多动行为倾向就是一种类型,而且也比较多见。这类型学生多数呈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充沛、小动作多等特点,影响自身发展。因此,对患有多动行为倾向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干预,是一件重要但漫长的工作,需要极大的爱心与耐心。本文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干预和辅导训练,力求对他们进行行为矫正,促使其更好地健康成长。

【关键词】多动行为倾向;辅导训练;行为矫正

教育学生是每位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春风化雨,用生命影响生命,所以相比较于培养学生成才,成人显得更是关键。因此,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需要老师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发现一些学习、思想或行为上存在偏差的学生,如果这一类学生得不到适当的关注和引导,无论对于学生、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多动行为倾向的情况更是比较多见于儿童阶段的学生。这种问题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也是极具挑战性的,有时甚至可能因为经验不足或工作繁忙等原因忽视他们。多动行为倾向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及自身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该对其实行干预及辅导,改善矫正其行为,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基本情况简述

在新学期,我接任三(1)班的教学,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小标,上课的时候特别喜欢动来动去,时而积极回答问题,时而转身骚扰其他学生,特别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走神。经我提醒、批评,情况也不见改善。于是,我向其他科任、往年的任教老师和同班班干部了解情况。同事反馈:他一、二年级就是这样,上课小动作很多,总是分散精神,有时候还会影响其他同学。学生反馈:小标在课间的时候喜欢跑来跑去;有时候会说粗口骂同学。于是,我开始正式关注小标,希望能帮助他改变一些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我的观察与多方面收集信息,我发现小标的情况比我认为的严重得多。小标,男,10岁,是个很可爱的小男孩,圆圆的脑袋,高高瘦瘦的个子,不管什么时候总是笑嘻嘻的样子,看起来很开心。

在校表现:他非常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总是坐不定,话多,经常打断别人;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不愿意睡午觉;他总是管不住自己,不是招惹同桌,就是自己玩,有时一张小纸屑、一块小橡皮,甚至自己的手,他都能玩一节课。课余活动中不大合群,经常讲粗口骂同学,有时还搞恶作剧,让很多同学都远离他,只有两三个同学愿意跟他玩。

在家表现:妈妈反映小标在家很任性、冲动,精力也显得特别充沛,不愿意听从妈妈教育,总是自以为是。做作业不认真,很多小动作,容易分心,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完成作业。偶尔会帮忙做家务。

小结:小标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情绪不稳,注意力容易转移,做事常常不够专心。小标的思维能力不差,认真的时候比一般学生学得还快。会帮忙做家务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二、成因分析

根据小标平时的表现,我感觉到他有多动症的倾向。经书籍及网上查询,发现他又算不上多动症,应该是属于多动行为倾向的学生。因为多动症儿童除了多动以外,注意力有障碍,学习有障碍。而他有时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认真的时候还是能较好地完成作业,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时很是挺专注的。造成小标多动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有几点:

1.小标属于多血质的气质类型,其性格过于活泼、好动,是其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容易转移的原因之一。

2.小标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其父亲开一间小公司,工作很忙,经常不在家,对儿子疏于管教,但是偶尔在家的时候,就是履行“养不教父之过”的千年圣言,小标一不听话,就是一阵猛打。母亲是全职妈妈,在家照顾小标,对孩子宠爱有加,听之任之。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家庭教育越发让孩子不明白怎么做才是对的。孩子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想怎样就怎样,缺乏必要约束和正确引导。

3.小标在家庭中受到父亲“严厉”的教育,自然在学校中把这种形象投射到老师身上,当老师采用严厉的教学方式,小标会认为老师的管教对自身造成压力。且由于多动这个坏习惯,他的学习总是跟不上,考试成绩总是在及格边缘徘徊。与同学相处也不好,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同学大骂、甚至动手,很多同学都不愿与他相处。学校以及同辈环境进一步加深了小标的行为问题。

三、辅导方法与实施

1.“安坐比赛”行为训练,提高注意力

在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的开始阶段,需要采用比较轻松的状态,让小标降低戒备心,慢慢地接纳并且信任我。然后结合小标的个性特点,选择采用适合他的转变方式。虽然小标爱玩爱动,但是他也很好强,只要是他答应的事,就是全力以赴。于是,我在班里选了2名与小标关系较好的同学,在他们3人中举行“安坐比赛”。比赛规则:采用代币法。在规定时间内安静地坐着,手、脚不能动,不能说话;抬头挺胸,眼睛直视前方。违反规则就出局,出局者不得币;按要求坚持到时间结束為胜,第一名得3个币,第二名2个币,第三名1个币。比赛时间为3周,比赛结束统计所集币数,数量最多者获胜。获胜者可以得到一份礼品。

我让小标知道他的同学参加这个比赛并有信心胜出,并利用小标的好强心理,让他认真对待这个比赛。然后,每天中午抽出5-20分钟进行安坐比赛,第一周是5分钟、第二周是10分钟、第三周是20分钟,逐渐递增安坐的时间,让学生从易到难过渡,让他们有信心坚持下去。最后,每周总结每位同学的表现情况,让同学们分享内心的想法,是什么让他们放弃,又是什么促使他们坚持下来。看到别人能坚持下来,而自己不行的时候,心里又是怎么想的。虽然最后小标没有获得第一名,但经过这次行为训练,小标的进步很大,他从刚开始坚持几分钟,到最后能坚持到比赛结束。小标沉稳了很多,学习、做事都能较为专注。

2.正向激励,缺点减少变优点

虽然小标有不少缺点,但我相信每个人都还是会有优点的。于是,我让小标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一一记录下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小标表示很苦恼,说想来想去,只想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没想出有什么优点。我鼓励他不用急,慢慢想,即使没有优点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想办法,看怎么把缺点减少,把优点放大。最后,我们一起列了一个优缺点登记表。

针对小标的情况,我与小标约定,每天记录优点和缺点出现的情况,每出现一次画一横,以画“正”字来记录次数,每周统计一次优点和缺点的总数。如果每周缺点出现的次数逐渐减少,优点出现的次数逐渐增多,我会给予奖励他一个愿望。这样既可以满足小标好动爱玩的天性,还能增强他的行动力,提高积极性。这个方法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小标多动多话的现象减少了,有时候还能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听课,一直坚持到下课。另外,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小标的优点很少,但需要抓住机会找出他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激發他的上进心,鼓励他不断改正缺点。采取正向激励的方法,让他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地约束自己,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赋予责任,促进行为改变

新学期,我们班选班干部,小标平时劳动挺积极的,多做也没怨言。于是,我推荐小标为卫生委员,并同他沟通做一名好的卫生委员的一些注意事项。小标很认真地学并实践着。在他认真管理和积极带动下,班级卫生很干净,开学第一个月,我班就被评为卫生示范班。之前对他做班干部存在看法的同学,也逐渐对他改观,愿意跟他玩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自从他当上了卫生委员,我发现他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注意力的坚持时间也长了,而且越发自信。

4.家校联动,校内校外有保障

有些学生在学校里被教育的很好,但一回到家,家长却对孩子实施了另一套教育手段,使学校的教育效果化为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成了两条永不交叉的平行线,让孩子无所适从,都不知道从哪条路走更正确。特别是小标的情况,受家庭教育影响很大。于是,我与小标的父母进行了多次的沟通、详谈,以调整管教方法:一是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在家能集中注意力做好家庭作业;二是尽量不要用打骂的方式管理小标。多表扬少惩罚,并制定具体有效的奖励办法;三是在家中也要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与自制力,如,买一些训练注意力的书籍;四是增加亲子互动时间,多陪伴孩子,每天利用睡觉前5分钟,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周末也适当带孩子出去进行亲子活动。日积月累,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很自然地,孩子会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每隔2周,我就跟小标家长了解其情况,其家长表示小标做作业的时间减少了,乱发脾气的情况也少了,也和父母亲近了。我肯定了小标的进步,家长也很高兴,并感谢老师的帮助与支持,还表示会继续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

四、反思

多动行为倾向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这些儿童很多的行为举止并非故意捣乱,而是他们经常无法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所致。父母和教师应正确认识,与儿童建立良性的关系,不能因其异常行为而训斥,而应选择一个好的方法来正确干预。作为一线教师,应该耐心地辅导他们,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选择方法。在辅导小标的过程中,让我引发了以下思考:

1.对于此类型的学生,不能要求他马上转变过来,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面对好动、小动作多的学生,也要无条件地接纳她们,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真诚地给予他们关怀,陪伴他们成长,循序渐进,告诉“多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资源,要善于发掘他们的潜能,给予支持和鼓励,增强行动动力,才能更好地促进转变。

3.将他们置身于班级中,同辈群体对于个体的行为塑造及支持系统有直接影响,让他意识到他是集体中的一员,让他们在班级环境中成长。

4.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对于教育成败尤为重要。家庭关系和互动模式、教育模式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关键影响作用,所以作为老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校表现,也要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

5.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的表现,与师生关系有很大关联,所以各老师应该共同扮演协作者的角色,应运用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的通力合作。只有让他们在各课堂上都得到良好引导和约束,才能更好地促进和巩固转变。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2]曾光,赵昱鲲.幸福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4).

[3]昝飞,张琴.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干预:实例与解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