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

2020-05-11 05:55黎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7期
关键词:家校合力提高素质心理健康

黎眉

【摘要】狭义的健康与否是身体有没有疾病或者虚弱与否,而广义的健康,应该是在身体、精神、社会适应能力三者完全处于积极向上、良好的状态。作为个人身心发展起步的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人身心健康的培养及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目前推崇的素质教育,强调的就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入的研究,不懈的努力,付出“真”与“爱”,一切的难题终将会迎刃而解。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校环境;提高素质;家校合力;真诚相对;铸就成长

人们常会对小孩子寄予祝福,祝愿他们健康成长。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以为这个“健康成长”单纯地指身体的成长,没有疾病,不虚弱。但其实不然,这只是狭义的健康。笔者认为,广义的健康应该是在身体、精神、社会适应能力三者上完全处于积极向上、良好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不仅仅涉及人的生理,更是涉及个人的心理。因此,个体人格健全,能适应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善良有爱,积极面对生活,乐观向上才能称其为心理健康之人。小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萌芽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很容易造成心理扭曲变形。那么,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工作者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发展是个体漫长的积极心理变化历程。作为个人身心发展起步的小学阶段,是极其重要的,这个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未来个人心理健康的养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目前推崇的素质教育,强调的就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一直以来,我国教育有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造成了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心理、性格不够健全的学生。殊不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为重要。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人类的“灵魂”,首先要了解人类的“灵魂”。“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当做学生心灵上的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小学阶段是个体认识自我、习惯养成、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生活阅历不足,对生活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缺乏解决问题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觀尚未形成,极容易误入心理“歧途”。因此,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入手,大力加强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提高教育素质及民族的整体素质。

二、优化学校环境,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学校是学生除了家庭生活外,另外一个重要的生活环境。在这里是学生知识来源的主要场所,更是迈出了人际交往第一步的重要场所。可以说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全面、系统而深刻的。

1.创建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应尽量避免嘈杂的市井干扰,减少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环境的优美、恬静,浓厚的文化氛围,都容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使学生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陶冶高雅豁达的情操。都说环境造就人,“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孟母三迁”都很好地说明了环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多下苦功在建设静态校园文化环境上,例如,打造花园式的现代化校园,布置干净、整洁、令人赏心悦目的教室,充满书香气息的走廊、楼梯等;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动态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比如,浓厚的学风、团结向上的班风、纪律严明的校风。这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建设,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精神状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剖析本身的心理状况,掌握心理调节手段,做到防患于未然。比如,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集体活动,适应性、纪律性都不够强,甚至一些学生对校园生活感到恐慌,可以开展一些自我认知教育、适应环境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中年级的学生随着知识点难度的加深,学习有时跟不上,难免会情绪波动大,缺乏自信,这时,情绪心理教育、学习心理教育和自信心理教育对他们很重要;高年级的学生心智相对成熟了,可以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和爱心感恩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3.整合资源,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室、心理咨询服务处和心理咨询信箱

有些学生遇到心理上的问题,感觉迷茫,但碍于面子,不想自己的弱点暴露人前;还有一些学生不善于表达,心里的苦闷无处倾诉。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就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处境,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心理教师要做好心理问题学生个案记录、分析,制订转化心理问题学生的不同方案,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此外,教师还应该将这些资料形式档案保存,以便对学生进行追踪教育。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心理问题学生资料的保密性,以免在学生中传播,造成学生心灵上的创伤。

三、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可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不是只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就足够了呢?其实不然,学生的心理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老师不健康的心理引起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的深刻影响。可以说,教师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素质。各科教学的同时,应该适当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管理工作者更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本身要做到心理健康,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用积极的精神状态去影响学 生、教育学生,避免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学生造成心灵的伤害。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要适应不同的角色转换,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足够自信、积极乐观;具有专业的教学水平;时刻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宽严适度,无时无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记为人师表。教师要心胸豁达,态度和蔼,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事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对每位学生都一视同仁,不能凭自己个人的喜好对待学生。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如果他们的老师不但知识渊博,而且积极乐观,言行一致,自信有爱,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手,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相互相成,相得益彰。这也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为此,要实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家校联手,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

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儿童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思想品德是在家长平时的处世态度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有家长的影子,孩子心理素质的变化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生活在和谐、温暖、幸福、充满爱的家庭中的孩子,必然是阳光和自信,善良有爱的;假若一直生活在缺少父母关爱、充满争吵或长辈过分溺爱的家庭,孩子也会养成自卑怯弱、性情暴躁或者骄横无礼的性格。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看第一个画手——家长如何在上面描出美好的画卷。因此,教师要与家长时刻保持联系与沟通,引导学生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让家长明白作为家长不仅要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用爱铸就成长

学校的教育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是“严师才能出高徒”,而新时代教育中追求的是亦师亦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指路明灯,要用发自内心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与学生坦诚相对,尊重理解,用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才能赢得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爱和理解,每个人都渴望被爱、被理解,没有爱与理解何谈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源,用自己的愛去感化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探索过程,只要教育工作者付出我们的“真”与“爱”,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一切的问题将迎刃而解,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

[2]关于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DB/OL].https://www.xuexila.com/jiankang/xinli/1729896.html.

[3]于淑华.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

猜你喜欢
家校合力提高素质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探究职校育人模式,助推学生健康发展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课余训练方法的思考
浅析提高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质路径
浅谈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如何上好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