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

2020-05-12 07:13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洞村贫困户攻坚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组织编写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案例选》收录了部分案例,现摘编《十八洞村十八变》一文刊发,供学习借鉴。

十八洞村十八变

“三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

这是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昔日的真实写照。201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这里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使这里成为我国脱贫攻坚历程中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地方。这些年来,十八洞村在上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2018年,人均年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提高到10180元,村集体经济创收53.68万元,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之路。

支部有力量,脱贫有希望。“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原来十八洞村党支部班子只有三个人,平均年龄接近60岁,一个初中文化、 两个小学文化,其中一个还是贫困户。十八洞村从建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破题。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推行“两述两评”制度,真正把讲政治、有文化、“双带”能力强、群众信任的能人选进班子,三名产业带头人、一名大学生村官成为村主干,结构全面优化。同时,十八洞村党组织在农民合作组织、产业链、村寨网格上建立党小组,推选4名支委成员担任村苗绣公司等新经济组织责任人,使党组织的触角在村级经济发展、公益事业、治安维稳等领域全方位覆盖,强化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村民对村“两委”的满意率由68%上升到98%。

路子找得准,致富有方向。十八洞村党组织带领党员群众敢想敢干,不断开拓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一是瞄准市场,立足绿色、有机、富硒的生态优势,通过“党员+合作社+农户”、党员分组带产业等形式,变单个干为合伙干,借助“互联网+”积极探索电商销售模式,把特色农产品放到互联网上去推介销售,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每年人均可增收2000多元。二是盘活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谋“富路”,建立十八洞村游苗寨文化传媒公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多户贫困户通过卖土特产、开家庭旅馆、当导游等走上了致富路。三是因地制宜,发展“飞地经济”走“新路”。十八洞村人均耕地只有0. 8亩,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村民采取入股方式,在30公里以外的花垣县农业科技园区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精品猕猴桃基地,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党员作表率,发展跑得快。十八洞村党支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把党员组织起来了,党员有了精气神,支部有了凝聚力。15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村里最困难的30个贫困户结对帮扶,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前村里老百姓“等靠要”思想严重,十八洞村党支部一班人挨家挨户做工作、讲道理,使大家明白,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大家,党给大家好政策,自己一定不能当“懒汉”。针对苗家人“讲名声、好面子”的特点,村党支部以勤劳致富、热心公益为主要内容,开展村民星级评比,激发荣誉感、责任感。每年11月3日,十八洞村都要在这天表彰优秀村民,举办一场文艺晚会。通过这些,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强烈了、劲头更足了。看到村里发展的希望,村民不再到沿海打工,纷纷回乡发展产业、参与村里建设,带回了新技术、新观念、新思路,给村里增添了新的动力。

沐浴着党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阳光,十八洞的山,山山古树环绕;十八个洞窟,洞洞都是奇景;十八洞的房子,栋栋窗明几净;十八洞村民,个个精神焕发。现在的十八洞村,产业发展蓬勃向上,党员群众干劲十足,党旗红遍希望的田野,十八洞村党支部正带领村民谱写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交响曲。

猜你喜欢
洞村贫困户攻坚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十八洞村:苗寨风光惹人醉
“你所不知道的十八洞村”
十八洞村 精准扶贫首倡地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十八洞村的大变化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