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阅读服务专业人才供需矛盾与破解之策*

2020-05-12 07:51周玉琴吴建华
图书馆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图书馆专业

周玉琴,吴建华

0 引言

近年全民阅读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公共图书馆法》第3条规定了公共图书馆应当开展全民阅读[1]。图书馆主要通过阅读推广促进全民阅读,蓬勃开展的阅读推广急需大批专业人才,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民间机构纷纷对来自各行各业的阅读推广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取得了一些成效[2-3],但在管理制度、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培训时间、资格认证等方面存在不足[4]。随着推广的规范化、专业化,对推广人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短期培训更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与阅读对应的各级类目依次是读者工作(G252)、图书宣传(G252.1)、阅读辅导(G252.17)[5]。不难发现,阅读推广是馆藏宣传与阅读指导相结合的服务形式,属于读者服务工作中的阅读服务。阅读推广人是指具有一定资质,可以开展阅读指导、提升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专业与业余人士,显然属于阅读服务人员。阅读服务人员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阅读服务的效果。阅读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服务,阅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也是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目前只能通过短期培训来解决阅读服务人才供给问题,反映出专业人才培养的严重缺位,成为制约我国阅读服务发展的瓶颈,这种局面有必要加以扭转。

这方面有一些国际经验可资借鉴。西班牙两所大学合作开展阅读推广专业人才培养[6];美国排名前20图书情报学院,有19所开设课程,培养阅读服务专业人才[7]。美国阅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有专业标准指导,《学校图书馆媒体专家初级能力标准》(ALA/AASL Standards for Initial Programs for School Library Media Specialist Preparation)[8]和《学校图书馆员初级能力标准》(ALA/AASL Standards for Initial Prepar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9]对学校图书馆员的阅读服务能力提出要求。美国图书情报学院根据专业标准设置课程、配备师资开展人才培养,如西蒙斯大学下设的“儿童文学与儿童图书馆服务”项目[10]就依据上述标准,设置讲故事、儿童文学批评、图画书、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等系统且专深的阅读类课程,配备7名教师组成师资队伍,通过专业教育为阅读服务培养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我国对阅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集中于阅读推广人培训,以及几个国际经验介绍,对阅读服务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缺乏清晰认识,对阅读服务专业人才的供给状况也不了解,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为此,笔者调查我国阅读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状况,提出发展对策,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 我国阅读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调查

为了解阅读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课题组与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图书馆与社会阅读专业委员会合作,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课题组参考相关文献构建《我国阅读推广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使用的术语是“阅读推广专业人才”,但内容实则涉及阅读服务专业人才。问卷由3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基本看法;第二部分为阅读推广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第三部分是阅读推广馆员满意度调查,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3个方面,以及1个开放式问题。调查人员在2019年4月9-10日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2019年工作会议暨第13届全民阅读论坛期间,分别于9日下午、10日上午利用会场投影屏显示“阅读推广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二维码,请与会代表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会后有少数代表向从事阅读推广工作的同事、同行转发调查问卷,补充收集了少量数据。截至2019年4月13日,共回收问卷173份,其中有效问卷171份。

参与本次调查的都是阅读推广界人士,共171人。性别分布:男性58人,女性113人。年龄 分 布 : 25 岁 以 下 8 人 , 26~35 岁 73 人 ,36~45岁46人,46~55岁37人,55岁以上7人。职业分布:图书馆负责阅读推广的人员116人,高校教师11人,企业人员16人,中小学教师5人,其他包括公务员、大学生、家庭主妇等23人。

1.1 态度与建议

(1)当前阅读推广人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认为非常不满足和不满足的人分别为15.79%和24.56%,共40.35%;38.6%持中立态度;认为满足和非常满足的人分别为12.28%和8.77%,共21.05%。对该项评价还运用5度李克特量表测量,按照满足程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赋值1~5分。被调查者对满足程度的综合评价为2.74分,低于中间值3分,说明目前阅读推广人总体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其中,图书馆员、高校教师、企业人员的评分均低于3分,而中小学教师评分为4.20分,差别明显,其中原因值得深究。

(2)高校开展阅读推广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认为非常没必要和没必要的人分别为5.85%和2.92%,共8.77%;3.51%表示说不清;认为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的人分别为50.88%和36.84%,共87.72%。被调查者对人才培养必要性的综合评价为4.10分,说明大家整体上认为高校很有必要开展阅读推广专业人才培养。

(3)有31 位被调查者对阅读推广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认为图书馆学应当明确阅读推广为谁推广、推广什么、怎样推广等基本问题,承担起阅读推广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长期化、专业化、系统化、全方位地培养学习者的基础素养、人文素养、数字阅读推广、新媒体利用、创新能力等各项能力素质,并通过设置专业岗位、专业职称的方式将高校培养的阅读推广专业人才定岗分配到公共图书馆。

1.2 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对阅读推广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调查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3个维度进行,每个维度设置1个选择排序题,根据是否选择和排序顺序计算平均综合得分,分数越高代表越重要。具体计算方法是:(Σ频数×权重值)/本题填写人次。以专业知识为例,设置9类相关知识: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文学,心理学,教育学,新闻与传播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管理学,其他。那么权重值就有9个,分别为9、8、7、6、5、4、3、2、1,分别对应排在第1位、第2位……第9位。将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排在第1位的人数为50,排在第2位的人数为23人,……,排在第9位的人数为0。该类知识的综合得分为(50×9+23×8+21×7+15×6+10×5+11×4+2×3+4×2+0×1)/171=5.73。

(1)专业知识。按照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的评价结果是: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5.73),文学(4.77),心理学(4.67),教育学(4.18),新闻与传播学(4.02),语言学(3.6),计算机科学技术(3.11),管理学(2.74),其他(0.22)。部分被调查者在“其他”类别中列出了艺术、数学、儿童心理学。从图1看出,不同职业群体对专业知识重要程度的评价不一致。图书馆员、高校教师、企业人员、中小学教师认为最重要的专业知识分别是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心理学,新闻与传播学,语言学。

图1 不同职业群体对专业知识的评价

(2)专业能力。按照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的评价结果是:阅读指导能力(7.19),沟通交流能力(6.73),文学素养(5.98),组织策划能力(5.92),创新能力(5.65),分析评估能力(4.65),管理能力(4.35),信息技术能力(4.13),教学教辅能力(3),科研能力(2.57),其他(0.16)。一些被调查者认为,阅读推广专业人才还应当具备对经典的阐释能力、新媒体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学习扩展等专业能力。不同职业群体对专业能力的评价也存在明显差异,如图2所示。图书馆员最重视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文学素养,高校教师认为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最重要,企业人员最重视阅读指导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中小学教师认为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评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最重要。沟通交流能力是几个职业群体一致认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3)专业精神。被调查者认为最重要的专业精神分别为:热爱阅读推广(4.54),热爱阅读(4.34),服务意识(3.82),终身学习精神(3.78),把阅读推广与个人理想相结合(3.34),把阅读推广事业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途径(3.33),其他(0.13)。一些被调查者认为奉献精神、良好的心态等也是阅读推广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专业精神。

图2 不同职业群体对专业能力的评价

1.3 对阅读服务馆员的满意度分析

开展对阅读推广馆员的满意度调查,有利于发现阅读推广馆员队伍的优势和不足,能够从侧面反映对阅读推广馆员的需求。对阅读推广馆员的满意度调查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3个维度共16个二级指标展开。

被调查者对阅读推广馆员的总体满意度一般,满意度得分为3.6分(满分为5分)。被调查者对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精神最满意(3.89),其次是专业能力(3.51),对专业知识评价最低(3.40)。这也说明很有必要提高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水平。

阅读推广馆员16个二级指标的满意度评价见图3。对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理想信念3项专业精神指标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其他指标,满意度评价最低的是科研能力、相关知识。相关知识的满意度最低,再次表明阅读推广馆员在专业知识方面确实存在短板。

图3 对阅读推广馆员16项二级指标的满意度评价

2 我国阅读服务专业人才的供给状况调查

高校是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为了解我国阅读服务专业人才供给状况,笔者于2019年8月访问90个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位点的网站,从培养方案、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研究项目与著作等多个方面开展调查,形成《我国高校阅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报告》。

2.1 阅读相关课程

8 所高校开设阅读相关课程,见表1。该表按本科生课程在前、研究生课程在后的顺序排列。“中国名著导读”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选课,致力于提供中国名著的标准选目,通过对名著的讲授,引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名著的知识与思想成为每个人教养的一部分[11]。课程包括8讲内容:中国典籍综述、名著与名著的选择、经部名著、史部名著、子部名著、集部名著、丛书与类书及其他、现代名著,主要讲授《尚书》《周易》《诗经》《春秋》《左传》《论语》《史记》等经典著作。

上海大学熊静老师为本科生开设“经典阅读与阅读推广”,不但讲授经典阅读知识,还将经典阅读与阅读推广相结合,将文学知识与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相结合,为本科生深入学习阅读知识,掌握阅读推广理论奠定基础。

表1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位点的阅读相关课程

郑州大学纪真老师为图书馆学本科生开设“图书馆与阅读推广”,通过老师讲授针对不同群体的阅读推广案例以及实施效果,学生分小组讲解不同国家阅读推广成功案例的方式开展教学。为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阅读推广课程,说明培养单位开始重视阅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南京大学徐雁教授、南开大学肖雪老师、华中师范大学吴建华教授、中山大学李海涛老师在自己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为研究生开设阅读方面的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吴建华教授针对研究生开设“阅读行为与阅读指导”选修课,课程内容包括阅读的脑与心理机制,阅读能力发展与阅读习惯养成,文字产生前后的阅读及新媒体时代的阅读,阅读的功能,休闲阅读、学术阅读等不同类型的阅读,以及阅读指导等。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还围绕“阅读行为与阅读服务”这一研究方向,通过课题研究、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努力使学生了解阅读行为演化历史,系统掌握阅读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全面了解国内外阅读行为与阅读服务研究前沿,开阔学术视野,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阅读研究方向

90所院校中,3所将阅读研究作为学科研究方向,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图书馆学硕士专业介绍中将阅读文化与文化传播列为研究方向之一[12],黑龙江大学在图书馆学方向下设置文献与阅读研究子方向[13],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在院系介绍中明确指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阅读文化。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文献与出版研究室的研究领域包括阅读文化、图书馆与阅读推广,计划开设图书馆与阅读推广课程,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人培训[14]。其余院校没有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介绍,但在教师个人主页上列出了相关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还有部分老师虽然没有在个人主页上明确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但通过课题成果判断他们也在进行阅读研究,这部分老师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用“-”表示,整理结果见表2。

表2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位点的阅读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及师资情况

上述阅读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归纳为7 个方面:(1)阅读文化与阅读史研究。包括阅读价值、阅读理念等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的阅读制度、阅读行为方式及习惯、物质形态等[15]。对阅读文化的研究能够帮助图书馆人更好地认识阅读的社会意义和基本规律,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提供基本理论支撑[16]。(2)阅读推广。阅读推广是阅读服务的一种形式,对阅读推广基础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能够为阅读服务提供理论支撑,提升阅读服务的质量与绩效。(3)阅读心理与阅读行为。阅读心理、阅读行为研究是读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掌握读者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的规律是开展阅读服务研究和实践的重要依据。(4)未成年人阅读。青少年时期是阅读能力发展和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随着阅读推广事业的发展,未成年人阅读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5)数字阅读与网络阅读。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化与网络化阅读已经成为研究热点。(6)阅读障碍。我国图书馆学界对阅读障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图书馆特殊人群服务的发展,对阅读障碍的服务与研究会受到更多重视。(7)漫画阅读等。

2.3 师资情况

90个院校中,只有8名教师开设阅读课程,19 名教师在个人主页上列出阅读研究方向或领域。其他教师尽管没有明确列出阅读研究方向,但主持或参与了阅读研究课题,为开设阅读课程提供了可能性。

(1)师资规模。18所院校中,只有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5所院校的潜在师资规模达到3人以上,其余院校只有1~2人,说明当前阅读服务专业教育存在十分明显的缺乏师资条件问题。南京大学有5名教师从事阅读文化、阅读史、阅读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有条件将阅读文化与文化传播作为图书馆学硕士的专业方向来建设。

(2)专业背景。从事阅读研究或教学的35位教师,绝大多数具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的学科背景,不少教师本科、硕士、博士阶段都是图书馆学专业,学科背景单一。拥有其他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有12名,如王余光、徐建华、张靖3位教授有历史学背景,吴建华教授、李明老师有理工背景,潘艳桃教授有语言文学背景。

3 我国阅读服务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

3.1 人才需求迫切与专业教育缺乏之间的矛盾

我国阅读服务专业人才的供给主要依靠行业培训,中国图书馆学会开展的阅读推广人培训确实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人才。然而,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66个[17],普通高等学院2,663所[18],每所高校都会设置1个图书馆。若按照每个图书馆配备2-3名训练有素的阅读服务馆员计算,共需1万~1.5万名专业人员。中国图书馆学会自2014年以来虽然累计培养近3,500名阅读推广人[19],但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更重要的是,这种短期培训难以培养出具备系统、专深知识技能的阅读服务人才。前述需求调查也发现,只有21.05%阅读推广界人士认为当前的阅读推广人满足社会需要,而且对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知识最不满意。相应地,87.72%被调查者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阅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为图书馆培养阅读服务专业人才是图书馆学的基本任务。但只有8所院校开设相关课程,没有设置阅读服务专业,只有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大学在学科下设置阅读研究方向。而且开设的课程多为选修课,这意味着受过扎实训练的毕业生数量十分有限,到图书馆从事阅读服务工作的人才就更少。

总之,我国阅读服务人才的专业教育供给严重不足,而实际工作对阅读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二者的矛盾十分尖锐。

3.2 复合人才需求与培养内容单一之间的矛盾

阅读服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心理学、教育学、新闻与传播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管理学,以及艺术、数学、儿童心理学知识。在专业能力方面,不仅需要阅读指导能力,还需要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文学素养。在专业精神方面,应该热爱阅读推广工作、热爱阅读。可见阅读服务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属于复合型人才。

调查还发现,阅读推广界人士对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知识、相关知识、通识性知识、管理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创新能力、教学教辅能力、分析评估能力、科研能力的评价都低于3.5 分,说明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这些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显然不能依靠短期行业培训,而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各级图书馆学会的短期行业培训可以解决背景知识、日常活动所需专业知识与技能问题,系统的训练则需要专业教育。

但是我国这方面的专业教育不系统,师资结构也不符合需要。第一,由于缺乏专业培养路径,当前主要由指导老师通过阅读研究课题来培养人才,这导致学生科研能力较强,而综合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二,只有8所院校开设阅读课程,每所院校只有1门课程,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传授的知识有限。第三,现有师资的专业背景以图书情报与文献学为主,缺乏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才,不利于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发展。

综上,我国阅读服务人才供需之间存在复合人才需求与培养内容单一的矛盾。

4 阅读服务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的破解之策

我国阅读服务人才供需矛盾主要表现为专业人才需求迫切与专业教育缺乏、复合人才需求与培养内容单一两大矛盾。这两大矛盾的破解需要行业协会、高校、图书馆等利益相关主体的密切合作,从3方面着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1 制定阅读服务能力标准

阅读服务能力标准是指使阅读服务人员有效地完成包括阅读推广在内的阅读服务工作,并达到期望的标准所应具备的全部知识、技能、素质,它是衡量阅读服务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能否胜任阅读服务工作的职业标准,也是阅读服务专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导向。如果没有统一权威的阅读服务能力标准,高校、行业组织等供给侧部门就难以把握需求侧的真实需求,造成人才供给类型、能力素养、构成结构等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引发供需矛盾。

能力标准一般由行业协会或其他权威机构认定。国际图联2015年制定的《学校图书馆指南》(第2版),要求学校图书馆员应具备阅读参与、儿童和青少年文学知识、阅读障碍知识等阅读服务相关资质[20]。国际图联在《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中也对儿童图书馆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做出明确要求,如阅读发展和推广的理论、儿童文学书籍及相关媒体[21]。

我国在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标准建设方面滞后,尚没有针对阅读服务的专业能力标准。我国图书馆行业协会、高校、研究人员应承担起阅读服务能力标准研制的重任,为高校和行业开展专业教育和在职培训提供指导,使学习者及时掌握系统科学的知识、技能,具备必要的素养。阅读服务能力标准也能够为行业和个人提供评估知识技能的工具,通过行业考核、评估的方式促进人员能力素养的提高,促进阅读推广人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这对于解决图书馆阅读推广人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性不强,以及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内容单一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缓解我国阅读服务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

4.2 整合师资力量利用慕课联合培养

在阅读服务专业人才供需矛盾严重的情况下,需要突破常规的人才培养思路。慕课的兴起为阅读服务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提供了机遇,为跨学科、跨院校甚至跨国界整合师资力量提供了可能。我国在这方面有值得借鉴的经验。改革开放之初,急需大量专业人才,而高校教育资源有限。邓小平于1978年倡导并批示成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整合各界优质教育资源,汇聚一批教授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开展教学,培养了大批人才[22]。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开办的金融专业,20年培养出30多万名本专科毕业生,极大地满足了金融一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23]。阅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参照这种做法。首先要依据标准做好课程设计。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课程体系,精心设计4-5门阅读服务方面的核心课程[7]。阅读服务人才担负着文化传承使命,在课程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中国文化与中国国情,课程内容至少应包括:阅读的脑与心理机制、阅读能力发展与阅读习惯养成、阅读资源、中华元典与外国经典、阅读行为与阅读指导等。然后整合全国图书馆学界开展阅读研究和教学的师资力量,以及其他学科如心理学、文学的优秀师资,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形成阅读服务人才培养系列课程。最后精心制作慕课,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广泛传播,形成图书馆学界服务全民阅读的知名品牌。

4.3 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导致我国阅读服务专业人才供需矛盾如此严重的原因在于没有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我国1980年代阅读风气浓厚,图书馆学界的一批学者开始阅读研究与教学,积累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例如,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于1989年将《阅读学》作为选修课程纳入图书馆学、档案学、出版发行学的本科生培养方案,黄葵、俞君立在7年阅读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著《阅读学基础》(1996年出版)[24]。遗憾的是,随着社会风气转向,图书馆学界的这股热潮趋于沉寂。

新世纪以来,国家推进全民阅读,为图书馆界重建阅读服务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历史机遇。与阅读服务专业人才相关的几个主体包括负责引导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行业协会,负责人才培养与供给的图书馆学界,以及负责实施阅读服务的人才需求方图书馆业界。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三方通力协作,而且需要立足于国家发展和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高度。持续培养高质量的阅读服务专业人才,既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现实需要,又是实施全民阅读的战略需要,还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长远需要。具体而言,中国图书馆学会应根据国家全民阅读战略需要和指导思想,通过制定阅读服务能力标准对人才培养加以引导;高校作为负责人才培养的供给方,不仅应该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阅读研究队伍,而且应该把阅读服务人才培养列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设置系统的阅读课程体系,还应构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致力于阅读服务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图书馆作为实施阅读服务和人才的需求方,应该通过设置部门、岗位的形式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阅读服务队伍,并提供在职学习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服务能力和水平。对于缺乏专业教育的阅读推广馆员,鼓励他们系统学习图书馆学、阅读学、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促进他们在知识基础方面的成长与发展。对于接受过阅读服务专业教育的人员,引导他们努力提高阅读指导、沟通交流、组织策划等实践能力。

5 结语

本研究分别调查我国阅读服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发现阅读服务专业人才存在两大供需矛盾:人才需求迫切与专业教育缺乏之间的矛盾,复合人才需求与培养内容单一之间的矛盾,成为阻碍图书馆界阅读推广事业的制约因素。因此,在借鉴国内外研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破解矛盾的三大策略:制定阅读服务能力标准,引导人才培养与发展;整合师资力量,利用慕课开展联合培养;图书馆行业协会、学界、业界通力合作,建立阅读服务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促进阅读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阅读服务人才需求方进行深入调查与访谈;对供给方的调查主要依据各学位点的网页信息,获得的信息有限,无法深入了解相关研究方向、课程和教师。课题组将在后续研究中对阅读服务专业人才供需双方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我国阅读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为制定人才供给策略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图书馆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图书馆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