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导向下的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比较*

2020-05-12 07:51王丽培蒋永福赵丽梅
图书馆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分词自律规范

王丽培,蒋永福,赵丽梅

0 引言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上永远镌刻着其毕生不忘的两件事:“上则为星辰,内则为德法。”这句话揭示了他律与自律并重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图书馆行业的发展也需要他律规范与自律规范建设并重。图书馆自律规范是基于集团成员的自觉意志,具有道德的、舆论的约束力,是主动的“誓约”,是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的职业自信及职业声誉的标志[1]。目前,国内外有关图书馆自律规范的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而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词频统计方法,对中美两国图书自律规范进行比较分析:其一,通过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的数据化和可视化,揭示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的各自特征及其同异;其二,通过多种软件间的功能互补及统计结果的相互验证,拓展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量化研究的途径,增强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及工具

对于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的比较研究,倘若仅仅停留于语义理解层面上,论证力度及科学性未免缺乏。以“技术环境”“学科环境”“实践环境”三方面融合,创新丰富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是业内专业学者普遍的倡导[2]。因此,笔者将信息技术领域的数据挖掘、算法程序应用到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文本分析,结合词频统计及知识图谱法,创新和丰富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本文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1)词频统计法,对指定的文本内容进行切分,抽取特定词汇,计算词汇在该文本中出现的频次和频率[3],作为本文后续统计分析的数据源;(2)TF-IDF 算法(Term Frequency - 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词频-逆文档频率),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中常用的加权技术,可实现某一字词相对于一个文件(集)的重要程度的评估。本文采用的TF-IDF算法公式为:TF(t)=词t在一篇文档中出现的次数/这篇文档的总词数;IDF(t)=Log(文档的篇数/包含分词t的文档篇数)[4],用于梳理单篇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的侧重点;(3)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节点-链接”图直观、形象地反映词间联系的强弱,是快速定位核心词和边缘词的统计分析方法[5],用于反映自律规范文本间的主题及其相互关联性,以此分析中美两国图书馆自律规范的内容特征。

2 文本选择与分词

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的研究对象,应是中国图书馆行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价值的制度规范。因此,选择以下内容:2003 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2008 年采用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2012年发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及2018年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张靖于《ALA知识自由相关声明、政策及指南》一文中提出《阅读自由声明》(1953年)、《观赏自由声明》(1990年)、《图书馆:美国价值观》(1999 年)、《道德规范》(1981 年)及《图书馆权利法案》(1948年)是ALA关于知识自由最基本、最核心的政策[6]。笔者以此为参照,确定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研究的对象。以上8部政策文本的概况见表1。

表1 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概况

早期词频分析的单元是已结构化的词汇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兴起后,从文本及非结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词汇成为可能。陈力为先生指出,汉语与西方语言的主要区别表现为:汉语是表意文字,词与词之间没有空格、同音词很多,而且汉语缺少形态变化,只能在语法、语义上进行分词[15]。因此,笔者采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NLPIR(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Information Retrieval)语义分析系统[16]和爱汉语语料库[17]分别进行文本切分,比对两种系统切分的结果,并参照图书情报领域的术语规范进行人工干预,确定最终的分词切分形式,并将此获得的数据作为文章后续研究的数据源。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知识图谱特征

《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职业道德准则》)开启了图书馆职业道德有章可循的新局面,成为最早提出保护读者隐私的行业政策[18],文本有效分词52种(“种”的划分标准为该分词是否重复,不重复的分词即为一种),共计60个(“个”表示对应文本有效分词的数量统计单位)。《图书馆服务宣言》作为一部行业性宣言,首次实现中国图书馆与国际图书馆界在该层面上的接轨与思想碰撞,向世界展现中国图书馆界探索的现代图书馆理念[19],文本有效分词92 种,总计142个。《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以下简称《服务规范》)作为我国图书馆规范体系中首部服务类标准规范,为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与管理的验定提供了技术依据,文本有效分词253 种,共计773个。文本发布环境对文本内容具有影响,文本内容需要反映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及价值使命,这不仅是文本发布的契机,还是文本内容的时代价值。因此,文中以3部文本分词统计结果为数据源,对3部文本特征的同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分别制作表2(揭示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间词语共现的分布状况)、图1(实现自律规范文本间的关联性可视化)、表3(挖掘单篇文本的主题)。其中,表与图之间可以达到功能互补、相互验证分析结论的效果。

表2 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间主题词共现情况(部分)

表2是基于维恩图的思想:以各篇文本分词集合的并集(若A和B是集合,则A和B并集是包括所有A的元素和所有B的元素,且没有重复及其他元素的集合)为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分词集合的元素,即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间共现主题词的集合。在3部文本分词构建的语料库中,表2中出现的分词频次均大于1,可理解为至少2部文本关注该主题,而未在表2 中体现的分词,则为单部文本所关注主题。

图1是基于图书情报领域常用软件Netdraw绘制的知识图谱(图书情报界称为知识域可视化或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不同的图形,可视化技术可用于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20]),以此表示3 部文本有效分词的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在网络分析中,一个节点的节点度越大则表示这个节点的度中心性越高,该节点在网络中就越重要[21]114。图1中,条款、分词节点分别用方形和圆形表示,相同颜色节点表示关联的节点数量相同,右侧图例数值的大小表示对应颜色节点的相对重要性;整个图谱分为2 部分,左侧是分词与条款之间关联性展示,右侧图例可直接查询与某一特定颜色节点关联的其他节点数目总和。其中,图例分为2部分:一部分表示圆形分词节点对应的度数;另一部分表示方形条款节点对应的度数,二者以第一个开始重复的颜色框作为分割。图1与表2在功能上互补,表2中的数据表示特定节点涉及到的政策文本部数,知识图谱则将该节点关联到的每部文本中的具体条款进行可视化,根据节点颜色在图例中可查询到特定节点关联的具体条款数目总和。

图1 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间关联性示意图

表3 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3部政策文本分词TF-IDF值情况表(部分)

表3 是以单部政策文本的有效分词为数据源,利用EXCEL 软件,计算出每部文本分词相对于我国自律规范文本整体集合的TF-IDF 值,揭示每部文本主题词的分布情况。高TF-IDF值分词可用于映射该部政策的主题,低TF-IDF值分词则是对主题的辅助性表达及完善,两类分词之间呈现内涵与外延的关系。表3中的数据是基于分词语义价值的重要程度而自动提取和保留的,表2中频次较低且语义比较重要的关键词会在表3中有所保留,继而具有弥补表2功能缺陷的作用。

由表2可知,“资源”“专业”“社会”“共享”“服务”“读者”等一类分词,在3 部文本中的TF-IDF值均为0,即以上分词在3部文本中均有出现。结合图1分析可知,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为本。图书馆是对知识进行存贮、优控、检索,为公民平等、自由获取知识提供服务的机构[22]178。由表2可知,“服务”出现的频次为3,即有3部政策与“服务”这一主题相关。图1中,“服务”为墨绿色圆形节点,右侧图例第一个墨绿色框显示,该颜色圆形节点对应数值为15,表示该圆形节点与15个方形节点相连接,即“服务”与15 条文本条款相关联,分别是:ZZ3、XY1、XY2、XY3、XY4、GF3.1、GF3.3、GF4.2、GF4.4、GF5.1、GF5.2、GF5.3、GF6.1、GF6.2、GF7.2。这15项条款共同证明了我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遵循了“服务为本”这一图书馆根本宗旨。

(2)普遍均等。图书馆制度的公平性、服务对象的普遍性、服务形式的便捷性与图书馆普遍均等的服务理念相契合,图书馆免费开放馆藏资源是其践行普遍均等理念的有效途径[23]。“开放”一词出现的频次为2,即有2 部政策与“开放”主题相关。图1 中,“开放”一词为灰色圆形节点,图例中该颜色圆形节点对应数值为3,即有3项条款与该节点相连接,分别是:XY1、GF3.1、GF6.1。《职业道德准则》虽无“开放”一类词语,但提出了“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的要求。“开放”一词蕴含普遍、平等、共享之义,这表明我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遵循了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3)馆藏建设。图书馆馆藏建设以满足读者需求为根本,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方向。“需求”一词频次为3,茶色圆形,关联节点为6,即与“需求”相关联的条款有6项,分别是:XY1、GF3.2、GF3.4、GF5.3、GF7.1、ZZ2。以上条款揭示了我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遵循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出发点的图书馆服务原则。

(4)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图书馆优化资源利用途径的创新。“资源”“共享”为关键节点,其中“资源”为褐色圆形节点,频次为3,关联节点有8 个(ZZ9、ZZ6、XY4、XY5、GF3.2、GF3.4、GF6.1、GF6.2);“共享”为灰色圆形节点,频次为3,关联节点有4个(ZZ9、XY5、GF5.3、GF6.1)。分析以上关联节点可知,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形成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必由之路,我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遵循了图书馆以满足公众文献信息资源需求为价值使命。

(5)读者隐私。隐私源于人类“知羞耻”的原始感知[24],读者隐私权是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个人信息、活动、空间依法受到保护,不被非法获知、利用、公开和侵扰的一种人格权[25]。因汉语是表意文字,所以我国自律规范对于隐私描述不尽相同。比如,《职业道德准则》用“读者秘密”表达相同含义,从而导致表2中无法保留“读者隐私”方面的唯一主题词。但根据表3中分词的TF-IDF 值可知,在读者隐私保护问题上,我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遵循了图书馆服务中应坚守的守密原则和公德原则。

(6)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问题涉及图书馆的方方面面,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高风险区[26]。“知识”一词的频次为3,灰色圆形,关联节点为3,即与“知识”相关联的条款有3项,分别是:ZZ5、XY1、GF5.3。这3项条款概述了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采集、开放过程中应秉承“尊重知识产权”这一图书馆价值理念和社会义务,揭示了我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遵循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机构这一社会功能定位。

(7)社会责任。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正外部性的特征[22]216。“社会”一词为褐色圆形节点,频次为3,关联节点有 8 个,分别是:ZZ1、ZZ10、XY2、XY5、XY6、XY7、GF5.2、GF8.1。以上8项条款概述了图书馆既要创新管理机制、拓展经费来源、完善信息服务类型及平台,也要切实保障读者基本的知情权、监督权,以此表明我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对图书馆应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

由表3可知,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的差异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道德准则》的TF-IDF值最高为0.48,对应分词是“职业”,其次是“文明”,TF-IDF值为0.32,其余分词TFIDF值分属于0.16、0.06以及0.00三种类别,即不同值域内每个分词的重要程度相对均等。分析每类值域内的分词可知,该准则强调了我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对于工作人员、用户、图书馆及社会不同主体间存在的应然关系的关注[27]。《图书馆服务宣言》中TF-IDF值最高为0.18,对应分词是“图书馆”;其次是“保障”,TF-IDF值为0.08;接着依次是“公民”“合作”“真诚”等分词。以高TF-IDF值分词为内涵,根据TF-IDF值的大小,依次作为外延拓展开来,由此揭示了我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对图书馆精神、理念和职业承诺在中国图书馆界达成的共识。《服务规范》中TF-IDF值最高为0.48,对应分词是“公共图书馆”;其次是“文献”,TF-IDF值为0.25;然后依次是“时间”“公众”“少年儿童”等分词,凸显了我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是以各级政府、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读者和社会等为主体,在服务内涵、原则、对象、资源、效能、宣传、监督与反馈等方面发挥功能性的指导作用。

3.2 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的知识图谱特征

经过数据的收集、筛选、清洗及统计等步骤,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各文本有效分词统计结果为:《图书馆权利法案》有效词语69种,共计103个;《道德规范》有效分词90种,总计131个;《观赏自由声明》有效词语50 种,共计73个;《图书馆:美国价值观》有效词语72种,共计106 个;阅读自由声明有效词语81 种,共计119个。以此作为数据源,分别制作表4(文本间词语共现分布)、图2(文本间关联性可视化)、表5(单篇文本分词的TF-IDF值)。

表4是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相同主题的集合,即单部文本间相同分词的集合,也就是说该表内的主题词至少有2部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关注。表4中分词对应的数据是该分词涉及到的政策文本数目总和。图2则是将特定节点所关联的具体条款可视化,可根据节点颜色在图例中直接查询到该节点关联的条款数量总和。美国图书馆协会通过以上5部自律规范来阐述其核心价值。结合表4和图2可知,在自律规范建设层面上,5部美国自律规范共同关注的主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知识自由。以自律、平等、博爱为基础,自由地思考、表达、接受信息是美国人权宣扬的核心价值。“自由”一词的频次为5,圆形红色,关联节点数为7,分别是FA4、DD2、GS1、GS5、JZG7、YD6、YD7。“思想”“表达”“公平”等词出现的频次依次是4 次(蓝色)、4 次(蓝色)、2次(墨绿色),以此明确关联的政策文本数目,同时从图2中可查找到具体的关联条款。分析以上所有相关条款可知,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以自由获取作为最低限度的保障,尊重民众自由获取知识的权利,并积极抵制一切妨碍知识自由实现的企图,以此保障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实现。

表4 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主题词共现情况(部分)

图2 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间关联性示意图

表5 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5部政策文本分词TF-IDF值情况表(部分)

(2)隐私/机密。保护用户的隐私与机密,不仅是实现知识自由的必要因素,还是图书馆职业道德和实践的重要基础。在表4中,“机密”出现2次,图2显示,该节点分词与JZG5、DD3相关联。其他文本虽然未直接采用“隐私”“机密”进行概述,但存在两类分词与其意义相关:一类是类似“保密”的同语境分词;另一类是类似“侵犯”“侵权”等有碍图书馆保护用户隐私和机密的行为分词。分析可知,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对用户隐私及机密行为的保护到位,遵循了图书馆保障人权、实现知识自由这一价值取向。

(3)资源利用。便捷、平等、公正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发挥其作为信息资源平台的功能体现。分词“提供”出现5次、浅蓝色节点、关联节点数目为11,与5部文本共计11项条款(FA1、FA2、FA6、DD1、DD5、GS3、JZG2、JZG7、YD1、YD2、YD7)相关。分析以上条款可知,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遵循了图书馆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相关资源利用和服务价值使命。

(4)馆藏建设。自由、人权与文化多元性之间息息相关,彼此互利共生[28]。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注重馆藏资源建设的多元化是满足用户多元性需求的重要前提。表4中,有“各种”“所有”“广泛”“丰富”“多元”等一类词语,出现的频次较高且反映出馆藏资源建设的特征。以上分词节点在图2 中展示出的关联文本条款包括:FA1、FA2、DD1、DD2、DD4、GS2、GS3、GS5、JZG7、YD1、YD2、YD5、YD6、YD7。对以上条款进行语义分析可知,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遵循了尊重文化多元性,维护公众阅读自由权利的基本价值取向。

(5)社会责任。美国图书馆行业自律规范是美国行业协会认可其广泛性社会责任的产物[29]。结合表4与图2可知,“服务”“责任”“道德”“保护”“抵制”“尊重”“公众”“利益”等词语与FA1、 FA4、 FA6、 DD1、DD2、DD3、 DD4、DD5、GS1、GS4、GS5、JZG1、JZG2、JZG3、JZG5、JZG6、JZG7、YD1、YD2、YD3、YD5、YD6、YD7等条款关联。关联条款的数量之多,反映出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对其重视的态度。分析以上对应条款的文本语义,揭示了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遵循了图书馆作为基本公共物品,捍卫知识自由的这一图书馆社会责任。

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制定背景、适用范围及内容特征等方面,由此可将5部美国自律规范文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图书馆权利法案》,第二类是《道德规范》,第三类是剩余3部,合称为“ALA知识自由相关声明、政策及指南”[6]。首先,《图书馆权利法案》是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39发表的有关图书馆权利的立场声明,代表美国图书馆界第一次“集团性”地对图书馆拥有的“权利自由”进行确认。该法案强调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应以服务民众为根本,保证用户主体利益,维护知识自由。其次,《道德规范》历史悠久,前后共经过3次修改,揭示了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以图书馆职业为中心,以图书馆员责任和义务为前提,明确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或职业伦理的建设,实现图书馆行业知识自由的理念,彰显美国图书馆界所持价值观。该规范高TF-IDF值的分词是“专业”,其次是“公正”“尊重”“公平”“服务”“权利”等,共同明确了图书馆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旨在利用“自律”强化“图书馆权利”,并以此明确图书馆领域内责任与义务的统一[30]。最后,由美国电影录像协会的观赏自由委员会起草并于1979年采用的《观赏自由声明》,其TFIDF值最高的是“视听”“资料”“观赏”“公众”“宪法”等,该声明强调其受到宪法的保护,在各个环节均应尊重民众获取观赏资料的自由;21世纪为确保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和保护公众的利益,ALA确信保证某些原则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1999 年通过了《图书馆:美国价值观》,其文本分词中TF-IDF值最高的是“文献”,其次是“个人”“图书馆”“服务”“隐私”等,由此印证图书馆在民众的教育、就业、娱乐及自我管理方面应发挥的职能,以保护公众利益实现的自由;《阅读自由声明》的发表,明确了宪法保障阅读自由的重要前提下图书馆必然要承担的义务,其文本分词中TF-IDF值最高的是“阅读”“出版者”“作品”“利益”等,由此可见,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遵循了美国图书馆界和出版界对阅读自由的认可,并将阅读视作民众实现自由的内容之一,以此发挥图书馆维护社会自由和交流自由这一平台性功能。

3.3 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比较分析

3.3.1 体系主体构成

(1)图书馆“誓约”方面。组织的社会责任应以特定的目标、功能和资源与社会特定的需求进行匹配,且以谋求最大化利益之外所应维护和增进的社会公益为义务[31]139。由此可知,组织的社会责任是超越其自身发展目标的道德诉求。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机构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即履行图书馆的“誓约”[32]。中美两国图书馆均采用建构自律规范体系的形式,明确其社会责任。美国图书馆“誓约”体系由主体性政策和延展性政策2部分组成,如主体性的《图书馆权利法案》,延展性的《阅读自由声明》《观赏自由声明》等,以此明晰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其中,从整体上观察,表5中《图书馆权利法案》文本分词的TF-IDF值较小于其他文本TF-IDF值,《阅读自由声明》《观赏自由声明》是具有特定规范对象的2部文本,其对应的文本分词TF-IDF值整体较高。TF-IDF值由TF和IDF两部分组成,而具有针对性的规范文本,其分词的IDF值相对较高,由此印证了《图书馆权利法案》文本强调的广泛性,其他政策文本分词的TF-IDF值较高折射出文本的倾向性和针对性。目前中国普适性、引导性的政策相对较多,具体化的政策是可期待的。从内容范围角度分析,美国倾向于具体化、针对性的引导;而中国主要以相对统一的标准进行宏观性引导与约束。因此,中美两国图书馆“誓约”内容详实程度不尽一致,引导程度、约束限度等因文化差异而产生区别,因此构建适合实际需求的制度规范,是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真正要义。

(2)图书馆员“誓约”方面。在利益面前,人的本性是趋向于权利而非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失衡必然带来利益冲突,而利益冲突是社会失序的根源。图书馆员的“誓约”是一种组织内部自发形成的秩序,而维护秩序是为了保障自由[33]22。中美两国均以专门的政策强调图书馆员的“誓约”内容:中国《职业道德准则》明确以图书馆员为自律规范的主体,引导图书馆员将准则内容落实于实际工作,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及外部监督、引导的协同推进,所以该文本分词的TFIDF值分布均匀;美国《道德规范》则详实到具体活动事件处理层面,对主体行为进行引导,所以表5中对应文本分词的TF-IDF值分布较均匀,高TF-IDF 值的分词表示文本关注的主体对象,低TF-IDF值的分词则是对主体对象的辅助性描述。内容层面上,结合表3和表5的分词语义特征可知:中国关注图书馆员自身的职业观念、态度、技能、纪律、义务、良心、荣誉、作风等微观层面的价值取向;美国践行图书馆保障知识自由的价值理念,服务中心具体行为为约束对象进行指导。中美图书馆员“誓约”体系的区别在于:服务主体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及两国自律规范详实程度的不同。

(3)其他配套规范方面。遵守规则是为了形成秩序,维护秩序是为了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其中外部秩序是借用组织设计规则而产生的,内部秩序则是由自生自发的习得规则而产生的[33]25。为避免图书馆事业发展陷入整体非理性的状态,中美两国在自律规范体系建构方面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中国以宏观性的政策来规范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主体行为,并结合中国的价值取向,构建和谐、文明、书香社会。美国在图书馆立法和自律规范建设领域已经历一个多世纪的不断改进,其自律规范体系在不断地完善之后,相应的配套规范会落实到位,并细化到“阅读”“观赏”等具体方面,比如《阅读自由声明》《观赏自由声明》以及《图书馆权利法案》的一系列阐释性政策的制定。

3.3.2 文本视角特征

(1)自由人权与责任伦理。从名称和话语视角分析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可知,美国的5部自律规范是以个体的人权为价值取向,所以表5 中“自由”“信仰”“信念”“宗教”一类的分词较多,而中国的3部自律规范是以自我责任伦理为价值取向,在表3中“真诚”“形象”“职责”一类强调自我约束的分词较多。权利话语展现的是自我的价值主张、制度保障的制度伦理精神,责任伦理诉求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伦理意愿[34]。图书馆是国家的一种制度安排,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服务公民为价值取向,应体现出制度伦理的精神。从权责统一的视角分析,我国自律规范《职业道德准则》明确图书馆员职业责任,同时在“图书馆面前人人平等”层面上,我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对于适当增加图书馆员权利话语也有所关注。

(2)民主精神与科学人文精神。比较表2和表4,显而易见,美国5部政策规范的主题是“知识自由”“人权”;中国自律规范文本分词出现频次较高的是“服务”“专业”“需求”“平等”等,关注点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权责统一的职业观念。纵观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体系的生成过程,可以看出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的建设一直强调的是服务意识、大局观念,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体现:以“仁”“义”“智”“礼”为核心的系统化理论体系[35]。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过程,也是中国图书馆界实现服务现代化、职业化、专业化的进程。不同时期社会环境、信息环境、职业环境等的影响和作用,促使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更具时代性和科学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与融合,是中国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时俱进的体现。

(3)微观操作与宏观引导。本文选择的5部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结构完整、逻辑严谨、主题明确,在实际操作运用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比如,《阅读自由声明》的7项条款从文献资源的产生、出版、流通、利用等环节,强调出版者、图书馆员、读者及书商四大主体之间应该如何相互尊重,以保障阅读自由的实现。中国的3部自律规范,宏观引导性特征明显,关注的内容全面,适用范围较广。

3.3.3 文本语义内容

(1)道德理念。职业道德建设处于行业自律的核心地位,道德实践本身是自律行为的表现形式,也是对社会承诺履行的体现[32]。中美两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对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关注点是类似的,但在表现形式和精神理念上不尽相同。中国《职业道德准则》是行业自律内容的高度提炼和精心概括,以图书馆员为主要的道德建设主体,明晰职业观念、引导职业行为。中国的3部自律规范整体是以不同的形式倡导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并以服务意识为根本,落实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所以表3中不同文本TF-IDF值为0的分词均包括“服务”“读者”一类分词,即该类分词在3部文本中均有体现。对美国而言,表5 各部文本中“自由”“提供”等分词的TFIDF 值为0,由此可知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中职业道德建设主体是多元的,并以实现知识自由为目标,尊重多元的文化需求,注重用户隐私、机密的保护,尊重知识产权,扩充自身专业技能,鼓励图书馆员实现职业发展。整体而言,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内容相对详实具体,并始终以实现知识自由为价值取向及行为目标。中美两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最大区别在于结构编排、表达形式、详实程度及内容倾向的不同;相似处是两国对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关注力度,两国均结合具体的国情和意识形态,逐渐形成适合各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约束形式,尽管在表达形式、内容侧重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是以更好实现图书馆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和价值理念。

(2)图书馆权利。图书馆权利观念的取向性影响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方向,主要趋向是强调保护读者隐私权、维护知识产权和图书馆员的职业权利[36]99。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苏醒引起图书馆界对中国图书馆权利的关注;美国图书馆权利则可溯源于美国宪政理念的思想自由、表达自由、个人权利等[37]。中国图书馆权利观念的逐渐觉醒,是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政府行为深得人心的重要表现形式。图书馆保障公众利用图书馆和获取图书馆知识信息的自由和平等,是保护公众文化权利的行为体现,也是中国图书馆界现代职业观的重要内容。结合表2文本主题词分布的广泛性,可知中国图书馆3部自律规范对图书馆权利关注的内容相对宽泛,但不失全面。表4中分词语义的具体性,如“权利”“流通”“抵制”“审查”“宪法”等,则体现了美国图书馆人对于读者权利问题的态度与认识。

(3)馆藏建设。馆藏建设的丰富性是读者公平获取具有可能性的重要前提,为读者提供各种所需的知识或信息是图书馆的服务目标。中美均从不同角度强调文献信息资源多元化的必要性,但是多元的程度标准不尽相同。中美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最大差异是供需匹配主体的差异性。由表2的文本间分词共现情况可知,中国图书馆主要以“读者需求”为主体,其中“读者”“需求”“专业”“服务”等分词出现频次均为3,即3部文本均有关注。在表4 中,“自由”与“提供”是5部文本所共同关注的,可见美国图书馆是以保障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实现为价值需求的主体。两者相同点则是为读者提供公平、免费的多元化信息知识,以保障读者权利的实现。

(4)资源利用。资源利用是图书馆服务职能的价值体现。根据申农的界定,信息传递发生状态存在与否取决于接受者是否因其改变对某一事物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或减少[38]。由表2 可知,“资源”“共享”的共现频次为3,即在资源利用方面,3部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共同强调共建共享的资源利用模式、爱护文献资源的使用态度、传统资源与电子资源相结合的可利用方式,以满足读者需求,打造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内容倾向于知识自由,强调读者多元化的需求,充分尊重每位读者的自主意识及选择自由权,对于读物本身的道德价值取向、意识形态属性等,主张以美国联邦宪法为最低限度的无限制提供原则,因此表4中分词“自由”“个人”“思想”“信仰”“多元”“宪法”“审查”等共现频次较高。在图书馆资源利用方面的自律规范内容上,中美两国的区别在于关注角度不一致、关注程度不相同、价值目标和服务意识形态的差异性;相同点则是尽可能地促进馆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挥图书馆的文化教育职能。

(5)社会责任。图书馆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这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表现之一[39]1。因此,图书馆承担着实现其应有的社会责任的价值使命。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多是从道德义务、伦理规范及权利保障3个方面论述图书馆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表3中“社会”“共享”“服务”等分词的TF-IDF 值为0,是因为此类分词的IDF 为0,即该类分词出现在3部文本中,由此印证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对相关主题的普遍性关注。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主要以捍卫知识自由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所以表4和表5中“自由”“公平”“信仰”“权利”等分词共现的频次高,其中“自由”一词的TF-IDF值为0,即该分词出现在5部文本中,而其他分词具有较高的TF-IDF值,表明其在对应文本中的重要程度。中美两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在图书馆社会责任认识上存在不同,但两者相同的是,一致认可图书馆服务于社会公众,并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价值属性。

4 结语

本文以词频统计、知识图谱分析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利用韦恩图的思想对中美两国图书馆自律规范的文本分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进行可视化比较研究,以此认识每部政策文本的精神内涵和独特视角,在对自律规范体系框架建构的发展路径了然于胸的情况下,明晰拓展性政策弥补制度化管理结构体系的必要性。对中美两国图书馆自律规范建设同异性的客观判断,不仅可以达到“知其所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还为人们历史地、科学地认识中美两国图书馆文化的各自特色提供了直观的参照依据。本文研究分析过程中追根溯源,实现理论观点与客观数据的相互映射,在自我验证的同时,用实践证明拓展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定量化研究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分词自律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分词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结巴分词在词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