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痹汤应用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效果分析

2020-05-12 09:28刘海岩胡艳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痛性内啡肽神经病

刘海岩 胡艳阁

1 河南省南召县中医院内三科 474650; 2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

糖尿病并发症较多,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其中较为常见一种,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增加患者额外痛苦,加重原有病情,不利于预后。中医认为,气滞血瘀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治疗时应从益气活血通络处着手。本文旨在观察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1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符合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中医症见四肢麻木伴有郁胀疼痛,按之则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口唇发紫,舌苔薄偏干,脉涩,舌质可见紫色瘀斑,辨证为气滞血瘀证[2]。排除药物禁忌证,不耐受中医制剂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60.09±6.02)岁;病程(2.01±0.20)年。观察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60.10±6.04)岁;病程(2.03±0.22)年。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饮食、制定运动计划、胰岛素注射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增加依帕司他(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012 )口服,50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增加活血通痹汤,方中黄芪30g、白芍21g、白术18g、川芎18g、枳实18g、茯苓18g、桂枝12g、柴胡12g、泽泻12g、通草9g、当归9g、桃仁9g、大黄6g、细辛6g、水蛭6g、甘草6g,水煎后分早晚两次分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血浆β-内啡肽水平:分别采用DPN简明疼痛量表(BPI-DPN)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评价,BPI-DPN内包括疼痛程度及疼痛影响两大项,每项0~10分,得分越高提示痛感越强;(2)神经传导速度:采用肌电图仪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

2 结果

2.1 疼痛、血浆β-内啡肽 治疗前两组患者BPI-DPN评分及血浆β-内啡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I-DPN评分及血浆β-内啡肽水平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神经传导速度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提升,观察组患者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药物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主要手段,依帕司他是常用一种,其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醛糖还原酶,降低患者机体红细胞内山梨醇水平,改善轴突流异常,提升腓肠神经髓鞘厚度及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增加神经血流,提升肌醇水平等,达到增加自主神经机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消除患者自觉症状效用[3]。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得到不改善,是临床急需解决问题之一。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为“痛症”“萎证”“痹症”范畴,中医认为,患者消渴时久,则机体气血津液不足,是为气虚,气虚则血行无力,瘀阻脉络,以致痰瘀互结,凝滞成痹,久痛入络,不容不通共存,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活血逐瘀,通气开痹为治疗原则[4]。活血通痹汤方中以黄芪、桂枝、白芍、茯苓共为君药,和营实卫,通阳益气,补血活血;白术、桃仁、水蛭、细辛共为臣药,温经散寒,破血逐瘀,利湿健脾;川芎、枳实、柴胡、泽泻、通草、当归、大黄共为佐药,下气利水,补中通阳,补虚散瘀,推陈致新;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活血、通络、祛湿、养血兼治,共奏温经散寒、通脉止痛之功。血浆β-内啡肽主要于下丘脑及垂体产生,在机体内主要通过中缝大核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产生镇痛效用,若水平下降,则痛阈亦随之降低[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及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证实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活血通痹汤能够更为有效促进血浆β-内啡肽水平增加,提升痛阈,产生止痛效用,同时能够有效消除神经功能障碍。临床分析认为,微血管改变是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发生的病理基础,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动力学及性质改变与微血管改变有着直接联系。活血通痹汤煎剂通过扩张血管,改善纤维蛋白原特性,溶栓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提升血管通透性等能够有效改善血液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特性,同时通过软化血管,促进神经营养及血供,加快周围神经修复效果,达到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功用。同时,活血通痹汤煎剂能够通过养血活血,增加机体血流量,促进氧弥散功能,避免神经内膜出现乏氧状态,使血管舒缩因子能够持续维持平衡,更利于周围神经修复[6]。联合常规治疗,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亦证实这一观点。

综上所述,活血通痹汤通过提升痛阈,改善缺氧及局部微循环,促进受损神经修复等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联合常规治疗,提升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痛性内啡肽神经病
中老年男性一种与睡眠有关的怪病——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研究进展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内啡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