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铵联合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2020-05-12 09:28卢富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噻托氨茶碱溴铵

卢富培

广东省高州市长坡镇中心卫生院内儿科 52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多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性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1]。据调查,国内4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达9.9%,且随人口老龄化加剧,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2]。该病可导致出现气道阻塞、咳嗽、咳痰等症状,导致肺功能受损,且可受感染等因素影响,诱发急性加重发作,严重者甚至进展为呼吸衰竭,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临床采取积极措施,探寻有效治疗方案,增强治疗效果,改善其肺功能,促进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既往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以对症处理为主,包括祛痰、止咳、通畅呼吸道等,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仍欠佳。氨茶碱可促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有效解除支气管痉挛,但代谢不稳定,单纯应用时治疗指数狭窄[3]。噻托溴铵是一种抗胆碱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时可降低神经张力,调节肺泡通气量,改善肺功能[4]。本研究在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联用噻托溴铵、氨茶碱,重点分析其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5.32±3.15)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4.62±1.05)年。研究组(52例)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5.25±3.12)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4.61±1.04)年。两组基线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5]中诊断标准;②病情处于稳定期;③近2周内未服用长效抗胆碱药物、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④意识清楚;⑤签署知情同意书;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排除标准:①存在变应性鼻炎、哮喘或肺结核病史;②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③对所用药物过敏;④治疗依从性差或中途脱落病例。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祛痰、止咳、通畅呼吸道等。对照组在上述常规对症治疗同时,以氨茶碱片(太原市振兴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规格:0.1g×100s,国药准字H14021628)口服,0.1g/次,2次/d。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粉雾剂(弘明瑞,生产厂家:南昌弘益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8μg×10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110)吸入,18μg/次,1次/d。两组1个疗程均为4周,持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依据文献[6]拟定疗效标准,主要由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自汗)积分评估。无症状为0分,轻度、中度、重度症状各计1分、2分、3分。总积分范围为0~15分。标准: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90%,为显著改善;降低≥70%,但<90%,为显效;降低≥30%,但<70%,为好转;降低<30%,或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显著改善+显效+好转)/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包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CV)、最大呼气流量(PEF)。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分)

2.2 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χ2=4.981,P=0.025<0.05)。见表2。

2.3 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FEV1%高于对照组(P<0.05),FEV1/FCV高于对照组(P<0.05),PEF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2.4 安全性比较 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2/52):1例恶心呕吐,1例口干。对照组发生率为5.77%(3/52):2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发展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居全球死亡率第4位[7]。当前,临床尚未找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虽能缓解症状,减缓病情进展,但无法改变潜在病理状态,患者肺功能仍受影响。而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评估此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为肺功能检测。故需探寻有效治疗方法,在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增强疗效的同时,改善肺功能,促进恢复。

氨茶碱是一种常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物,具有平喘、解痉等功效,且能促使低氧性肺动脉高压降低,改善机体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而且,氨茶碱能促使支气管扩张,兴奋呼吸中枢及呼吸肌,可改善肺通气量,缓解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但是,氨茶碱治疗窗较为狭窄,不同患者血药浓度、代谢率存在差异,临床疗效存在不确定性,故临床多推荐联合治疗。噻托溴铵是一种新型长效抗胆碱药物,能对节后迷走神经通路进行阻断,促使迷走神经兴奋降低,发挥舒张支气管作用,且能减少痰液分泌,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此外,相较于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舒张支气管功能更佳,且不良反应相对更少,作用持续时间长。姜锋等[8]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联用噻托溴铵、氨茶碱,能促使临床症状尽快缓解,改善肺功能,提升运动耐力。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明显较对照组低,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联用噻托溴铵、氨茶碱,能促使患者临床症状尽快缓解,增强疗效,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原因,联合用药可自不同机制发挥协同作用,一方面经氨茶碱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增强呼吸肌收缩,改善肺通气量;另一方面通过噻托溴铵舒张支气管,减少痰液分泌,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CV、PEF)改善效果更佳(P<0.05),说明两药联用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程度较轻,说明两种方案均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噻托溴铵、氨茶碱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增强疗效,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噻托氨茶碱溴铵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噻托溴铵粉雾剂的禁忌有哪些?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
噻托溴铵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