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对策

2020-05-12 09:28赵琳琳徐秀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针对性肺部

王 哲 赵琳琳 徐秀静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省焦作市 454001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其常见并发症,也是重要死亡原因[1]。MODS发生与机体受严重创伤、休克、全身炎症反应导致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出现功能障碍有关[2]。早期治疗、及时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医患配合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本文选取40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MOD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MODS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为发病后24h内入院治疗。观察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46.82±5.61)岁;病程7~21h,平均病程(13.32±4.36)h;脑出血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梗死6例;合并疾病:高血压13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3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7.32±5.23)岁;病程6~20h,平均病程(14.43±4.61)h;脑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梗死5例;合并疾病: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4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急性重症脑血管病临床诊断标准[3],经颅脑CT或MRI确诊,符合MODS临床诊断标准[4],经症状表现,各项血象、血液、病原菌及尿液检查确诊;②年龄18~70岁,首次发病且无明显精神障碍、听力障碍;③患者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后意识清醒,无沟通交流障碍,具有基本的听说及阅读理解能力;④近期无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⑤入院时未合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2)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有高危出血倾向者,发病24h内直接死亡者;②持续昏迷、意识不清者;③不愿意参与本次观察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此常规护理,给予补液、吸氧、抗感染、营养支持、健康教育,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由经验丰富经专业培训的护士实施护理操作,具体方法为:(1)保护脑功能:使用脱水剂、清除自由基药物保护脑功能,采用头高足低位降低颅内压,密切关注患者瞳孔、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积极预防脑疝形成。(2)预防感染: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时吸痰,痰液较黏稠者可采用体位排痰联合雾化吸入,雾化时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呼吸道、肺部感染,定期消毒尿道口、膀胱冲洗预防泌尿道感染。经常巡视检查鼻导管、鼻胃管、尿管及其他各引流管通畅情况及时更换避免管道污染,密切关注尿液、痰液、引流液颜色、量、性状变化,定期细菌培养,预见性使用高效抗生素预防器官脏器感染。(3)器官功能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抑制者可行气管插管。每日记录出入量,避免使用肝肾毒性药物。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鼻胃管进食结合静脉营养支持,保证营养供给,应用胃黏膜保护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量过多引发肺气肿。(4)心理支持:告知患者病房环境及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侵入性操作前与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注意事项取得配合,告知患者疾病恢复进程鼓励其增强治疗信心,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发现不良情绪发生及时沟通疏导。两组均护理15d。

1.4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专业技能、病情讲解、职业道德、风险操作告知、服务态度5项,每项1~5分,5分为非常满意,4分为较满意,3分为尚可,2分为不满意,1分为非常不满意,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生活量表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健康6项评分,每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则此项情况越好;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死亡情况为护理期间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并发症及发生死亡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专业技能、病情讲解、职业道德、风险操作告知、服务态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健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②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发生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MODS是临床难治疾病,治疗过程中易合并其他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研究表明此病发病危险因素有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胃肠功能衰竭、药物使用不当[5]。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防止呼吸道、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加强营养支持保护胃肠道,合理用药避免肝肾损伤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本文中,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满意程度,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观察组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侵入性操作前与其沟通解释避免紧张情绪,及时发现其不良情绪发生并进行疏导,为患者提供安全、细致、舒适的治疗环境,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实施护理操作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因此患者满意度更高。湛自兰等[6]研究表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护理过程中遵循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预防感染、保护器官功能、心理支持原则,以挽救患者生命为宗旨,避免疾病不良发展造成痛苦体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朱梦莉等[7]研究表明针对性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上升,与本文结果基本一致。

观察组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护理过程中密切关注异常情况发生及时处理,预见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保护胃黏膜药物,注重营养支持,有效减少了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发生。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未发生死亡,对照组出现4例死亡,其3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有关。郭冬等[8]研究表明实施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MODS实施针对性护理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减少患者死亡。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针对性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