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剂剂量优化分析

2020-05-13 03:44林成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6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阈值

林成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近年来多层螺旋CT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应用在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诊断中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效果[1,2]。但检查过程中对比剂剂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患者的机体,并影响图像质量,因此本文旨在选择出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最优对比剂剂量,以促进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提升。详见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对比剂剂量的不同将本院接收的120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甲组、乙组、丙组,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纳入标准:存在心绞痛、心律不齐、休克等症状的患者,怀疑存在冠状动脉病变者;自愿配合临床检查者。排除标准:存在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既往存在冠状动脉搭桥或支架置入手术史的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肥胖的患者;存在碘对比剂过敏史的患者。

甲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6-80(57.71±1.46)岁。

乙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7-81(57.82±1.53)岁。

丙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5-80(57.90±1.50)岁。

三组之间对比基线资料无较大区别(P>0.05)。

1.2 方 法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方法:在进行检查前5min予以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应用Toshiba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扫描仪进行扫描,参数:管电压、管电流、层厚、转速分别为120kV、350-550mA、0.5mm、0.35s/圈。明确扫描延迟时间后进行动态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佛醇注射液(350mgI/mL)。甲组的对比剂用量、注射速率分别为0.5mL/kg、4mL/s,乙组分别为 0.6mL/kg、5mL/s,丙组分别为0.7mL/kg、3.5mL/s。应用对比剂智能跟踪及触发技术,设置感兴趣区出发点为升主动脉与定位像中气管分岔下缘同一水平,触发CT阈值为90HU。第一触发阈值、第二触发阈值分别为主动脉设置的触发阈值280HU、左心室设置的触发阈值100HU。在采集图像过程中,当CT值达到第一触发阈值时叮嘱患者吸气,屏息5s,直至CT值到达第二触发阈值。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观察三组患者不同位置的CT值。

(2)CT图像质量及噪声评分标准:图像显示清晰,血管腔增强,无噪声,则为1分;图像相对清晰,轻度噪声,血管腔稍有增强,为2分;图像模糊,血管腔未增强,严重噪声,无法观察病变,为3分。1级、2级、3级依次采用1-2分、3-4分、5-6分表示。

(3)统计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位置的CT值

三组不同位置的CT值进行比较,乙组>丙组>甲组,组间两两对比存在较大区别(P<0.05)。见表1所示。

2.2 图像质量评分、噪声评分

丙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噪声评分均比甲组、乙组高(P<0.05),后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如表2所示。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甲组高(P<0.05),乙组与甲组、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别较小(P>0.05)。如表3所示。

表1 比较三组不同位置的CT值(±s)

表1 比较三组不同位置的CT值(±s)

注:甲组与乙组相比,t左冠状动脉主干 =3.213,P=0.002,t左前降支近段 =5.655,P=0.001,t左回旋支近段 =5.311,P=0.001,t右冠状动脉近段 =6.705,P=0.001,t右冠状动脉远端 =7.217,P=0.001;甲组与丙组相比,t左冠状动脉主干 =3.508,P=0.001,t左前降支近段 =3.991,P=0.001,t左回旋支近段=3.483,P=0.001,t右冠状动脉近段 =4.796,P=0.001,t右冠状动脉远端 =5.059,P=0.001;乙组与丙组相比,t左冠状动脉主干 =2.026,P=0.046,t左前降支近段 =2.111,P=0.038,t左回旋支近段 =2.109,P=0.039,t右冠状动脉近段 =2.023,P=0.047,t右冠状动脉远端 =2.150,P=0.035。

组别甲组乙组丙组例数(n)40 40 40左冠状动脉主干350.14±37.40 402.31±52.84 380.00±45.36左前降支近段315.91±41.66 377.40±54.71 354.02±43.72左回旋支近段296.69±40.12 353.75±54.84 330.07±45.43右冠状动脉近段331.80±36.45 399.94±52.94 377.19±47.52右冠状动脉远端328.40±38.19 397.05±46.48 375.21±44.34

表2 比较三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噪声评分(±s)

表2 比较三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噪声评分(±s)

注:甲组与乙组相比,t图像质量评分 =1.062,P=0.292,t噪声评分 =0.389,P=0.699;甲组与丙组相比,t图像质量评分 =14.015,P=0.001,t噪声评分 =19.707,P=0.001;乙组与丙组相比,t图像质量评分 =11.616,P=0.001,t噪声评分 =19.877,P=0.001。

组别甲组乙组丙组例数(n)40 40 40图像质量评分1.20±0.32 1.29±0.43 2.46±0.47噪声评分1.22±0.24 1.24±0.22 2.62±0.38

表3 比较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具有容积时间分辨率高、低辐射剂量、数据处理终端先进等诸多优势,且检查适应证广,能够有效减少伪影的产生,可避免影响成像质量。但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图像增强效果会受到患者呼吸、心率、扫描参数、对比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3,4]。

临床中根据冠状动脉内高浓度的对比剂密度、管腔外组织密度差的对比来判断冠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因此需要在扫描曝光时间内有较高浓度的对比剂充填[5-7]。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对比剂碘佛醇浓度为350mgI/mL,延迟扫描时间一致,此种情况下本文对比不同剂量对比剂的应用效果发现,0.5mL/kg对比剂的CT值、图像质量评分、噪声评分均最低,且不良反应少;0.6mL/kg对比剂使用后的CT值最高,图像质量评分、噪声评分与甲组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0.7mL/kg对比剂使用后的CT、不良反应发生率比甲组高,但低于乙组,图像质量评分、噪声评分均最高,结合所有数据可以得出,碘佛醇0.6mL/kg为最优的对比剂剂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有助于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采用剂量为0.6mL/kg的对比剂可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阈值
改进的软硬阈值法及其在地震数据降噪中的研究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基于小波变换阈值去噪算法的改进
改进小波阈值对热泵电机振动信号的去噪研究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一道奇妙的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