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旅游景区道路设计要点分析

2020-05-13 04:00□文/张
天津建设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环湖岐山城市道路

□文/张 帅 陈 曦

传统意义上的城市道路受城市建设、用地红线以及两侧地块高程的限制,往往其平面中线、竖向高程都已基本确定,而且建设场地一般较为平缓,勘察、设计和施工都相对简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升道路的等级和建设品质,更好满足旅游景区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位于山区的旅游景区内部道路也采用城市道路建设标准。与一般城市道路设计相比,山区旅游景区城市道路设计存在一些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道路选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1]。本文以河北省岐山湖旅游景区内部的环湖廊道工程为例,对位于山区旅游景区的城市道路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

1 工程概况

岐山湖环湖廊道工程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岐山湖景区,是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崆山白云洞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环岐山湖路、环乱木水库路、红旗大街连接线三条道路,全长约27 km,双向两车道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 km/h,红线宽度40 m。依据规划定位,环湖廊道以旅游观光为主,充分考虑与周边景色相协调,以人为本,串联岐山湖景区特色景点。

2 道路特点

山区旅游景区城市道路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一般城市道路不同。以本工程为例,虽然定位为城市次干路,但由于项目位于丘陵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其平纵横设计有别于一般的城市道路,有着鲜明的“山区公路”特点:路线受地形、地物、地质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地形高差大,纵断面起伏频繁,路线跨越多条河流沟渠,部分线位位于水库的泄洪区,对水位有特殊要求,填挖方高度较大,路基设计和横断面布设与城市道路有区别。同时,由于本项目是岐山湖景区内部最主要的连通道路,除了要满足基本的通行需求外,还应着重考虑景观设计的要求。

3 方案设计要点

3.1 道路选线

路线方案是决定工程总体合理性和控制工程投资的关键,是后续勘察设计的基础。项目沿线以丘陵地形为主,地形高差约40 m,湖区进入口的冲沟较多,经过11个村落、水库泄洪区、8处商周文物,路线方案控制因素众多。所以路线方案的选择是山区城市道路的技术难点,本次设计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认真分析岐山湖景区环湖地块详细规划,深入了解项目的功能定位,做好与周边路网的衔接工作。项目建设区主要现状道路有红旗大街(一级公路)、南郝线(二级公路),规划道路有石城高速连接线(一级公路)以及连湖公路(二级公路),均与环湖廊道有交叉;在路线布设时,交叉口均作了渠化处理。

2)岐山湖景区内分布有多个村庄,坚持“近而不进”的选线原则,路线布设时从村庄外围穿过,串联主要乡道、村道,避免对居民居住区域的分割。在满足旅游景区交通需求的基础上,既加强了对当地居民的服务水平,又减少对沿线居民的干扰。

3)充分考虑防洪、排泄的需要。注意尽量少占农田,少扰乱沿线水利排灌工程,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水源地。

4)通过走访文物保护单位和现场调研,确定项目区域内的文物位置。通过调整路线走向合理避开文物区域,受地形、地物限制的,采取增设挡墙、局部降低设计标准等措施加以避让[2]。

5)项目所在区域局部地区存在人工填土、建筑垃圾以及采砂堆砌的表土。路线布设时应尽量避开这些地质不良路段,受条件限制难以避开的,应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

6)合理选取平曲线参数。旅游景区道路由于游览观光功能,实际行车速度一般不会很快,因此在选取参数值时不应一味追求高标准,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指标,同时应避免选取极限值[3]。

3.2 纵断面设计

本项目位于丘陵地带,全线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同时,路线沿湖岸布设,跨越河流及沟渠较多,着重从以下方面对纵断面设计进行了考虑。

1)随坡就势。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应根据地形起伏情况选取合理的坡度、坡长,有条件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最大坡度和最小坡长。

2)填挖平衡。结合目前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大背景及项目所在区域设置取土坑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应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线外取土以及外购土方数量。

3)跨越湖区出入口和冲沟处桥涵、临湖路基满足设计洪水位需要。道路路基满足50 a 一遇的设计水位要求,桥涵满足100 a 一遇的设计水位要求。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必须保证不因地下水、地表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而影响其稳定性。

4)路线经过旅游景区内部的游览区、休憩区或者与停车场接驳时,为保证车辆出入安全,应控制纵坡大小,有条件时纵坡宜≤2.5%,条件困难时纵坡≯3%。

5)注重平纵组合设计。纵断面拉坡设计时应注重平包竖;不符合平包竖条件时,应返回调整平面线形,以满足平纵组合设计,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3 横断面设计

应在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并结合沿线地形、两侧建筑物及用地性质进行布置[4]。岐山湖景区内部结合旅游设施的开发单独设置有慢行游步道,因此环湖廊道内不再单独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而是在游览区、休憩区、停车场为游步道预留了接口,实现机非分离、快慢分离。

结合规划,兼顾道路使用功能和景观效果,本次环湖廊道横断面具体布置为12.5 m 绿化带+3 m 绿化设施带+9 m 行车道+3 m 绿化设施带+12.5 m 绿化带,见图1。

1)填方段。边坡高度≤8 m时,采用一级边坡,坡比1∶1.5;边坡高度>8 m时,采用两级边坡,上级边坡高度为6 m,坡比1∶1.5,下级边坡按照坡比1∶1.75 放至地面,排水采用沿边坡自然散排的形式。

2)挖方段。绿化设施带外侧设置边沟及碎落台,边沟宽度1.8 m,碎落台宽度0.5 m。边坡高度≤8 m时,采用一级边坡,坡比1∶1;挖方高度>8 m 时,采用两级边坡,坡比1∶1,两级坡间设置2 m宽平台。

3.4 景观设计

岐山湖旅游景区建成后将达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标准,如何配合景区的功能定位,做好道路工程与景区景观生态的总体协调,体现景区特色,提升景区整体形象,是设计的关键与难点。

本次景观设计以“建城市绿廊,塑景区形象”为指导思想,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利用现有的生态、景观资源及周边环境因素,把沿线绿化带建设成既能够满足道路行车安全功能需要,又具有良好生态效益[5],符合岐山湖景区整体风格,打造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大道。

为提升景区绿化效果,打造岐山湖景区特色,本次景观设计采用一路一景,使用多种植物层次丰富道路两侧的景观空间变化,体现岐山湖景区的道路特点和景区整体形象。同时,在邻近湖区位置选取1 000 m打造玫瑰大道特色景观节点,选用玫瑰、月季做满铺,上面组团种植月季树,护坡植物种植藤本月季或蔷薇等,以点带面,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各见表1和图2。

表1 绿化方案

图2 道路绿化效果

4 结语

山区旅游景区城市道路的设计,在符合景区整体规划和布局的前提下,应加强现场调研工作,结合地形特点和各种制约条件合理布线,灵活选取各线形指标,注重平纵组合设计和土方平衡。同时,在满足道路交通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的、以人为本的绿化手段,打造有着景区鲜明特色的生态景观大道。

猜你喜欢
环湖岐山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一碗面”里装了多少“经济学”?——岐山VS化隆:产业效益取决于产业“烹饪”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洱海环湖截污把好了源头关
岐山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揭阳·黄岐山
武汉市中心城区环湖公园的非使用价值评估
夜半水滴
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