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结合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管狭窄术后患者效案一则

2020-05-13 10:00单生涛娄必丹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头晕指尖节段

单生涛,叶 勇,娄必丹*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颈椎管狭窄是由直接或间接等原因造成颈椎椎管孔距变小,压迫脊髓,从而引起肢体麻木、乏力、头晕甚至瘫痪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早期椎管狭窄症状较轻时,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但症状较为严重或进行性加重时,应采取必要的手术治疗[1]。但是因手术会造成颈椎结构破坏、形成瘢痕组织等,故有一些患者术后仍会残留术前的临床症状,有研究认为,椎管狭窄不仅压迫了神经,同时也损伤了神经细胞、局部软组织等,因此单纯扩大椎管空间治疗效果并不确切[2]。所以对于术后遗留症状的治疗难度很大。目前西医对于颈椎管狭窄术后症状鲜有报道,同时对于颈椎管狭窄术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的患者尚未提出较佳的治疗方案。中医在改善患者头晕、手麻、疼痛等临床症状上有较大优势,通过刃针、整脊等方法取得较佳的效果。

1 刃针结合短杠杆手法治疗优势

刃针源于古九针,具有刀和针的双重作用,通过对脊柱旁筋膜、肌肉、瘢痕组织等切割达到恢复脊柱外平衡的目的[3]。刃针疗法把中医学理论作为基础,结合现代解剖学、脊椎病因治疗学、生物力学、周围神经受卡压、信息医疗学、软组织外科学及肌肉所固有的外周机制理论等[4],操作时要先体表定位,标记好进针点,针头方向应与肌肉纹理方向一致。

整脊疗法是一门以脊柱力学角度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科学,其充分结合国外按脊疗法与矫形内科的手法精髓,并运用中医整体观和生理学、解剖学、放射诊断学等等,其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调节小关节紊乱等作用。其中短杠杆手法[5]是以脊柱生物力学为原理,直接施力于病变节段的手法[6],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它的着力点在该节段锥体相邻两椎体的横突和棘突上[7],其可控性较长杠杆手法更高[8]。其次,短杠杆手法主要针对错位节段(亦即应力最大的节段)的组成椎骨进行推压,有效避免了手法应力的多链接传递。再者,由于长杠杆手法操作时,因其没有具体定位到哪一节段,且常配合脊柱拔伸或旋转动作,在此病案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造成内固定材料松动的风险,而短杠杆手法的节段被动运动,主要集中于目标作用节段,基本避免了可能造成的脊柱内外神经、血管组织的应力性损伤。

现代研究发现,刃针结合手法拥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头晕、手麻、疼痛等临床症状上效果显著,同时可改善其颈曲值、颈椎功能,并且具备远期效果较佳、无明显副作用、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势。柯伟明等[9]通过刃针结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2.4%。谢丽娜等[10]研究得出刃针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疗效明显,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方面有显著提高。罗道珊等[11]运用刃针结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得出,此复合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颈曲值。王忠等[12]运用刃针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所引起的眩晕症状,得出其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供血,减轻眩晕症状。李红岩等[13]经研究表明刃针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颈椎功能。薛彦龙[14]经研究得出刃针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临床疗效与远期效果较佳。刘忠毅[15]经研究得出刃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其可较好减轻患者症状并无明显副作用。尹群党等[16]在刃针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30例观察中得出刃针联合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势。但笔者尚未发现有关刃针结合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病术后患者的相关报道。现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刃针结合短杠杆手法治疗一例颈椎管狭窄术后患者,取得良效,附验案一则。

2 验案举隅

患者印某,女,64岁,于2019年4月来就诊。主诉:反复颈肩部胀痛伴指尖麻木、头痛、头晕17年余,加重1月余。现病史:患者1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胀痛、头痛、头晕,每因劳累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当时未予以重视,后逐渐出现双上肢伴手指指尖麻木,左侧较甚。之后又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于2006年在北京某院诊断为“颈椎管狭窄症”,并行颈椎间盘摘除减压内固定手术,术后双下肢麻木乏力症状明显好转,但头晕头痛、双上肢及指尖麻木无明显变化,出院后间断接受针灸、理疗等保守治疗。近一月来患者上述症状加重,特来就诊治疗。刻下:患者颈项部胀痛不适,头痛、头晕、恶心欲呕,右侧食指指尖稍麻木,左侧除小拇指外其余四指麻木、胀痛、僵硬,夜晚加剧,影响睡眠,晨起有手抓握无力感。饮食正常,夜寐欠安,二便正常。舌暗,苔薄白,脉弦。查体:颈部见一长约2 cm左右瘢痕,项部后正中线上见一长约12 cm左右瘢痕。枕后肌群压痛(+),尤以左侧明显,双侧颈项部C4-7关节突压痛(+),肩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左侧掌横纹处压痛,左下肢腱反射亢进,霍夫曼征(+)。辅助检查:2019-04-25颈椎核磁:①颈椎退行性变;②C4-C6椎体术后改变;③C6/7椎间盘向后突出。西医诊断:①颈椎管狭窄术后;②颈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项痹(气滞血瘀)。

3 治疗方案及疗效

治疗方案:运用刃针配合短杠杆手法进行治疗并配合心理疏导。首诊于腕横韧带、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等处进行刃针松解配合短杠杆手法;二诊于C1横突,颈椎C4-7横突后结节等处进行刃针松解配合短杠杆手法;三诊于手术瘢痕局部进行刃针松解。之后重复上述选点部位及施治顺序。每5天行一次治疗。在治疗的同时针对患者忧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采用治病与治心同时兼顾原则。刃针操作:先用记号笔于所要处理部位进行定点,之后用络合碘进行消毒3次,沿着肌肉或韧带走形快速进针。韧带处、瘢痕组织周围只进行刃针针刺处理,C1横突、颈椎C4-7横突后结节等处需刃针达骨面,沿着骨面对其周围进行“十字”松解。短杠杆操作:主要作用于C1/2节段。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垫一枕头,医者站于其头端,先用一手拇指抵住寰椎横突,另一手拇指抵于第二颈椎棘突,先用相对缓和力量与节奏,将两椎体向中线方向推,当患者肌肉放松时,予以轻巧、短促、有控制的力向中线推,使椎体得以整复。疗效:首诊后,患者手麻症状稍减轻,颈项部胀痛稍好转,仍有头痛头晕、指尖胀痛、僵硬;二诊后,颈项部胀痛症状好转,偶有头痛头晕、指尖胀痛,指尖僵硬症状减轻;三诊后,颈项部胀痛及手无力、指尖胀痛症状明显好转,头痛头晕及指尖僵硬消失;第8次治疗后,头痛、头晕及上肢乏力感均消失,手指尖偶有麻木感,睡眠质量明显好转。

4 讨论

本病治疗难点在于患者行颈椎间盘摘除减压内固定手术后,C4-6椎体棘突与椎板缺失,颈椎结构遭到破坏,生物力学结构发生改变。继而引起手术上下节段椎体失稳,继续压迫神经,故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上肢麻木乏力症状仍有反复,虽多次接受针灸、理疗等治疗,但疗效甚微。

就周围神经而言,其本身存在易卡的特性,如果在神经的某处出现卡压,该卡压处的近端、远端亦或是其他部位容易再次出现卡压,从而促使双卡或多卡的综合征形成[17]。此病例中患者左侧指尖麻木、胀痛、僵硬较甚,反复发作17年余,加重一月余。虽中间多次在颈项部行针灸、理疗等保守治疗,但疗效欠佳,提示病位卡压可能不只一处,单纯的处理局部或者颈椎不能直击要点,需从局部-周围-神经三级诊疗思考,逐层递进,环环相扣。因此,我们首先寻其腕横韧带,发现有明显压痛,将其松解,减张减压后症状减轻,但仍残留部分症状,之后再向上寻其颈项部横突及前中斜角肌处明显粘连挛缩,松解其周围软组织改善神经卡压症状,患者症状较前明显缓解。

图1 患者临床影像资料

术后瘢痕组织粘连也是尤其需要重视的一个治疗点,由于术后瘢痕组织粘连容易引起肌筋膜静、动态牵张力向量失衡,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的筋膜、肌肉受到牵拉而造成疼痛与骨关节功能性障碍。术后瘢痕造成的伤害一般不会在瘢痕局部发生疼痛,所以容易被医者和患者所忽略。而术后瘢痕没有得到正确治疗,牵一发而动全身,疼痛和功能障碍就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18]。所以在治疗此病例时我们不光对局部瘢痕组织进行了松解,也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腕横纹处有明显压痛点,通过对其治疗,患者手麻症状明显减轻。

该患者为颈椎管狭窄术后的病人,长期的头痛、头晕、指尖麻木等症状已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患者出现心理障碍,“一个好的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所以笔者在治疗此患者时,除了治疗疼痛

和运动障碍之外,还配合心理安慰及心理疏导治疗,常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此,该患者在联合治疗与心理疏导的共同作用下取得良效。患者后期日常调护也尤为重要,需要叮嘱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少低头,避免外力损伤等,以防止疾病的再次复发。

猜你喜欢
头晕指尖节段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虔诚之花在指尖绽放
指尖上的生活,指尖上的美
梳走头晕
指尖童话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