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礼兴教授治疗中风病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2020-05-13 11:02招敏虹庄礼兴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鸡血藤僵蚕中风病

招敏虹,周 锐,庄礼兴

(1.广州中医药大学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中风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起病突然,共同特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1]。有研究显示,2012-2013年,我国中风发病率为274.4/10万人年,死亡率138.2/10万人年[2]。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3]。大部分中风患者会出现感觉、运动及认知上的障碍,从而限制活动,降低生活质量[4]。故而,从西医治疗的角度而言,如何有效稳固地根治中风病所带来的临床症状是一大难题,深入探索及总结中药治疗中风病的治疗经验,对于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庄礼兴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靳三针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国家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庄教授临证3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擅长针药并用治疗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其在临床上对于简单的病症,只采取针或灸的方法,突出针灸简、便、灵、验的优势,擅长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脑梗死偏瘫等[5-9];对于复杂病症,多采用针药结合的原则,针对疾病辨证立法,遣方用药,精微细致。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性挖掘庄教授治疗中风患者的处方数据库,归纳其治疗中风的高频使用药物、核心药对、关联规则和新处方,探究其用药规律,以期能为中风的治疗及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09年1月-2018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庄礼兴教授门诊以中风为诊断的病案。

1.2 病例筛选

纳入标准: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中“中风”的诊断及疗效为标准。西医诊断参照《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11]。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及造血等系统病变者;病例资料不完整;具体方药不明确者;精神疾病患者。

1.3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根据《中国药典》[12]对处方中药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规范同种药物的名称,如“北柴胡”规范为“柴胡”;“蒸陈皮”规范为“陈皮”;“淡附片”规范为“附片”等。为确保数据准确及完整性,由两人单独完成录入,录入完成后由第三者进行核对。

1.4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使用方法参考《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开发与应用》[13]。261条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数据分析系统”模块中的“方剂分析”功能,分析用药规律。

(1)提取数据源:在“中医疾病”项目中输入“中风”,提取出治疗中风的全部方剂。

(2)统计基本情况:在系统中选择“报表统计系统”“方剂分析”,然后依次选择“中医疾病”“归经统计”“四气五味”。

(3)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将频次从大到小排列所有在方剂中出现的中药,并导出结果。

(4)分析方剂组方规律:将“支持度个数”(药对或药物组合在所选处方中出现的频次)设为112,“置信度”设为0.95,通过“规则分析”模块,分析得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

(5)新方分析:选择“方剂分析”中“新方分析”,将相关度设置为12,惩罚度设置为2,点击“提取组合”。统计分析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改良的互信息法两种核心算法,整理归纳出药物核心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方法挖掘新处方。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对纳入的261条处方中的药物频次进行统计,共123味中药,其中排名前20味中药分布情况见表1。使用频次>100的中药有炙甘草、鸡血藤、当归、白芍、地龙、僵蚕、川芎、五指毛桃,药物类别活血药>平肝药>化痰药。使用药物归经使用频次依次排序为肝、脾、心、肺、胃、肾、膀胱、胆、大肠、心包经,见表2。

表1 高频药物使用情况 (频次≥26,n)

表2 药物归经情况 (n)

2.2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对高频用药进行分析,设置支持度个数为112,置信度为0.95,得出“白芍+炙甘草”“鸡血藤+当归”“鸡血藤+五指毛桃”“地龙+僵蚕”等24个高频药对,15条关联规则,并制成关联规则网络图。见表3、表4、图1。

2.3 基于聚类的新方分析

在上述基础上,设置相关度为2,惩罚度为12,通过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方法,得出表5中的8个新处方。见表5。

表3 药物组合使用情况 (支持度个数≥112,n)

表4 药物关联规则 (置信度>0.95)

图1 关联规则网络图展示

表5 聚类所得候选新处方

3 讨论

中风的主要病因病机为风、火、痰、气、虚、瘀[14]。清代医家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论述道:“中风未有不成于痰者也,非痰成于风也。”临床上把中风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三期。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使用频次前20味的药物,主要功效为以下4类:①活血药:鸡血藤、当归、地龙、川芎、桃仁、赤芍等;②补虚药:五指毛桃、牛膝、当归等;③平肝药:天麻、钩藤、白芍、僵蚕等;④化痰药:竹茹、法半夏、陈皮、枳壳等。频次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炙甘草、当归、鸡血藤,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且其多与白芍配用以缓解痉挛,当归补血活血,鸡血藤活血祛瘀,三者在庄教授的处方中出现频率最高,可体现庄教授治疗中风对于补益气血的重视。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高频使用药物中活血类药物居多,平肝、化痰类药物次之。这一方面体现庄教授的用药思路,认为中风后期病机主要为气虚血瘀,在补虚泻实的过程同时顾护活血祛瘀;另一方面体现出在庄教授门诊中,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患者较多,此类患者病机多为虚与瘀,而急性期患者较少。对药物性味归经分析,归经以肝经、脾经、心经、肾经为主,与中风病因病机相符,体现庄教授治疗中风病从“立足气血”“肝脾论治”的学术思想。具体如下。

3.1 中风急性期以清热熄风化痰为主

中风急性期气机逆乱,痰、瘀、风上攻于脑,闭阻脑络,则突发晕厥、不省人事。庄礼兴教授认为急性期以邪实为主,其主要治法为清热化痰。药物频次位于10~14的药物分别是竹茹、法半夏、陈皮、钩藤、天麻,加上茯苓,即构成温胆汤化裁+钩藤天麻,此方适用于中风前期肝热生风、风痰阻络型的患者。

3.2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立足补气血

3.3 疗中风后期疾病注重补气不壅滞

临床上对于中风后期,多数医家选用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补阳还五汤由黄芪 (重用) 、当归尾、地龙、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组成。而在本研究药物频次分析中,频次位于前列中有赤芍、川芎、当归、地龙、五指毛桃(南芪),这些药物大多是补阳还五汤的药物组成,但北芪用五指毛桃代替。庄教授认为,对于中风后期,南芪效果更佳,其常与鸡血藤配合使用。南芪补气作用较温和,补气而不壅滞[15]。

3.4 解痉重用白芍、妙用药对

到达中风后期,偏瘫导致的矛盾日益显著,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古代文献中有记载中风半身不遂与虚、瘀关系密切。《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必不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气亏得半身不遂,以致跌仆。”《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因气血虚者,其经络多瘀滞,此于偏枯痿废亦颇有关系。”现在医学研究提出,中风后中枢抑制系统减弱,对低位中枢的控制减弱,导致运动环路的兴奋性增强,痉挛性偏瘫是中风后严重的后遗症[16]。Brunnstrom[17]将偏瘫的恢复分为6个阶段,到后期阶段,肌张力的进一步增高则限制病情恢复。痉挛性偏瘫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

庄教授对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临床上屡获佳效。在药对分析中,“白芍+炙甘草”“鸡血藤+当归”“鸡血藤+五指毛桃”“地龙+僵蚕”等药对很好地体现庄礼兴教授治疗中风后遗症期痉挛性偏瘫的用药规律。庄教授在补气通络的基础上,针对“硬瘫”肢体僵硬、活动不利的特点,重用白芍,30 g左右,配合炙甘草以柔筋缓急;若取其平肝风的效果则要轻用,15 g左右。鸡血藤、五爪龙两组皆归肝经,亦具有舒经活络的作用,鸡血藤补血活血,补血祛瘀同时具有养血生血的作用,且其多与当归配合,活血同时加强补血养血作用;五爪龙药性温和,补气而不壅滞,临床上对于中风后期气血亏虚的患者,庄教授喜用五爪龙代替黄芪,补而不峻。两者配合加强补气生血、舒筋通络的作用。地龙和僵蚕皆属虫类药,皆入肝经,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僵蚕透骨搜风之力很强,乃截风要药,且入脾肺经,有化痰散结之功;地龙体细长而体滑通利,疏通经络瘀滞而不伤生血,以通为用;其纵横钻行而动缓,迟缓则生血不伤[[18]。两者合用增强平肝熄风之用,化痰同时活血祛瘀,相辅相成。庄教授认为中风主要病机为痰瘀互结,地龙和僵蚕合用,一擅祛瘀通络,一擅熄风化痰,正好符合中风病机。

3.5 辨证论治,随证变方

基于层次聚类方法所得新方可体现庄教授临床上的辨证加减用药,如新方1、2中山茱萸、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桑椹补肝益肾、养血生津,可用于肝肾阴虚证;新方4中黄芪大补元气,党参健脾益肺,莲子、芡实补脾益肾、宁心安神,可用于脾气虚证;新方8中竹茹清热化热,半夏燥湿化痰,钩藤平肝熄风,鸡血藤、当归补血活血,地龙、僵蚕祛瘀化痰,陈皮、五指毛桃行气补气,可用于痰热、肝风内动兼有血瘀的患者。对于瘀阻经络、风湿痹痛的患者,庄教授常用豨莶草祛风除湿,因其归肝肾经,亦有补益肝肾的作用。同时亦根据痹痛部位选择搭配引经药,如肩痛加姜黄,颈痛加葛根,上半身痹痛加羌活,下半身痹痛加独活。

4 结语

综上所述,庄教授数十年临证总结中风多为痰瘀互结,治疗上立足于补气血,补气而不壅滞,活血而不伤正。庄礼兴教授认为急性期以邪实为主,其主要病机为风、痰,治法多采取清热化热,平肝熄风的方法;恢复期虚实夹杂,血瘀开始存在,虚症尚未突显,治法多遵循益气活血的原则,在此原则上更加注重活血;随着病情发展,到达后遗症期,虚证日益显著,加上偏瘫患者活动不利,更加重瘀阻经络。在此阶段,庄教授在补虚的基础上兼顾益气活血通络,补虚而不壅滞。

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庄礼兴名中医治疗中风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探究其组方规律及新处方,但因患者个体差异及中药的灵活运用,使数据挖掘具有其局限性,中医理论亦不可脱离临床,故得出结论需结合临床实践进行进一步综合性分析与评价。

猜你喜欢
鸡血藤僵蚕中风病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益母草与鸡血藤及其配伍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鸡血藤药膳五款
化学指纹图谱法及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对鸡血藤饮片煮散质 量体系进行探索
南蛇藤、鸡血藤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药效学与毒性的影响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