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疲劳性骨折CT、MRI影像特点分析

2020-05-13 06:04刘贵超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性骨折骨膜冠状

刘贵超

(南阳市骨科医院 CT室,河南 南阳 473000)

疲劳性骨折是临床常发的骨科疾病,又称为行军骨折或应力性骨折。股骨疲劳性骨折主要是因为股骨处骨骼长期受到持续性且非生理性压力导致骨小梁、骨皮质结构所承受的外界作用力大大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继而损害了骨骼的自我修复功能,造成骨折情况的发生,包括股骨疲劳性骨折在内

的所有疲劳性骨折实质上都是一种骨骼长期被损伤积累的结果

[1]。疲劳性骨折在前期没有典型的临床外伤表现,早期X线摄片通常显示为阴性,漏诊或误诊的情况较多[2]。因此,采取高效的诊疗手段及时确诊疲劳性骨折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股骨疲劳性骨折的CT、MRI影像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疑似股骨疲劳性骨折的42例患者。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传染性皮肤疾病者;患肝脏、肾脏、脑部等器官严重病变者;患精神疾病者;严重骨质疏松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42例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2~28岁,平均 (18.00±0.05)岁。

1.2 方法所有疑似股骨疲劳性骨折的患者均先行CT检查:选择美国GE Optima CT520 Pro 16排CT机,在检查过程中,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参数设置:管电压为100~120 kV,管电流为170 mA,螺距为1,层厚为5 mm,矩阵为512×512,扫描间距为5 mm,从髓臼顶部往股骨小转子水平进行扫描。MRI检查方法:选择美国GE-HDe型1.5T超导型磁共振机。在进行扫描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参数设置:扫描层厚为3 mm,扫描层厚距为0.5 mm,矩阵为256×256。通过SE矢状面自选回波序列进行检查,先进行MRI平扫,对双侧髋关节冠状位T1、T2加权成像,冠状位以及横轴位压脂T2加权成像,以及T1、T2加权成像。再进行MRI增强扫描,选择冠状位T1增强序列,选择德国拜耳生产的钆喷酸葡胺 (Gd-DTPA)为对比剂,流速为 3.0 mL/kg,生理盐水 20 mL,流速为 2 mL/s。扫描后获取的图像传输至后台处理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

1.3评价指标统计MRI与CT检查的诊断结果,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CT检查在股骨疲劳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关节镜检查结果42例疑似股骨疲劳性骨折的患者中,经关节镜检查确诊20例为股骨疲劳性骨折,其中0级为8例,1级为7例,2级为3例,3级为1例,4级为1例。

2.2 MRI与CT的诊断效能MRI诊断股骨疲劳性骨折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C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

表1 MRI、CT与关节镜检查结果比较 (n)

表2 MRI检查及CT检查诊断价值比较

3 讨论

股骨疲劳性骨折较为常发,因为股骨骨骼是应力集中的部位,是临床常发的训练伤。报道[3]显示,该病在部队训练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逐年增长趋势。股骨疲劳性骨折很大程度上与超强度训练或不科学的姿势有密切的关系,在频繁的长跑、越野训练或单一科目的超负荷训练中发生率更高。另外,在足部承重较多的篮球运动员、足球运动员、网球运动员、田径运动员、体操运动员以及芭蕾舞演员中较为常发,在长期坚持较大运动强度锻炼的中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

长期的运动锻炼使包括股骨在内的许多骨骼长期处在超负荷状态下,骨骼中的骨小梁结构长期超负荷状态运作,经受反复施加的外力,由此导致的骨折损伤在短期内是不易改善的,骨吸收增强,这一过程不断反复,最终造成骨吸收强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性骨折[4]。在股骨出现疲劳性骨折时,因为股骨周围的肌肉系统往往比较强健,但是其周围的软组织不具备较为显著的肿胀特征,因此疲劳性骨折较为隐匿,容易被忽略,如果突然对股骨施加剧烈的外力作用,会导致骨折断裂处出现骨骼部分移位或是完全性的骨骼移位[5]。本研究42例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的螺旋CT影像图中均表现出花边样、层状骨膜增生征象,增生既包括骨膜内增生,也包括骨膜外增生;并且,该疾病也伴有骨内腔狭窄[6]。股骨疲劳性骨折在发生后的1~2周会形成骨痂,CT检查只能明确呈现出骨性骨痂,但是对于纤维性骨痂无较高的敏感度,往往无法准确显示,因此在本研究中CT检查的灵敏度不高。股骨四周的肌肉组织较厚,也导致不能很好地显示软组织肿胀,一般利用CT扫描几乎无法诊断软组织的肿胀,准确性大大降低[7]。MRI可以被用于定性及半定量诊断中,也可作出多个切面图,空间分辨率很高;同时能够随意对膝关节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斜面或任何角度切层扫描,清晰地呈现出解剖结构图,明确股骨骨折情况,利于判断损伤部位的病变类型及受损程度,显示出病变全貌以及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8]。所有患者均有清晰骨折线表现,且骨膜反应较明显,加之MRI检测组织水肿的敏感度较好,能高效地分辨出软组织肿胀程度,具有明显的检测优势。本研究42例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均有组织水肿表现,MRI显示周围的骨髓腔均有异常的检测信号,T1WI为片状低信号,压脂像为显著的高亮信号,软组织水肿处为高信号,但较模糊[9]。虽然MRI诊断股骨疲劳性骨折的敏感性高,但MRI扫描范围广,导致不能清晰显示骨折的细小病灶,在细节诊断方面有局限性,所有经常出现肿瘤性、感染性的病变误诊情况,故在进行MRI扫描时要细致区分其与骨瘤、骨髓炎、骨肉瘤的不同,以防误诊以及漏诊。

综上所述,在临床针对股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中,CT、MRI检查均有一定的价值,且MRI诊断效能较高,但二者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故必要时可联合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猜你喜欢
性骨折骨膜冠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超负荷运动时当心疲劳性骨折
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的优化方案研究
冠状切口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