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德市体育中心更新改造看新时期中心城区体育场馆景观设计趋势

2020-05-13 14:27吕群峰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摘要】新时期随着《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与推广,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与日俱增,并且对体育景观要求不断提高。体育健身场地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分析现有体育中心景观设计特点,总结景观特征和基本原则,结合常德市体育中心更新改造景观设计实践,探讨包括功能定位、公共开放空间、交通组织、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景观设计策略转变。本文虽然不能全面涵盖新时期体育中心更新改造的所有内容,但希望能拓展对体育景观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景观设计;更新改造;常德体育中心;中心城区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Regulations on National Fitness》 in the new area,peoples demands for sports grow with each passing day and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sports landscaping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landscape design of sports space also chan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ndscape design features of existing sports center, summarizes its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c principles.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Changde Sports Center renewal pla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ies, including functional orientation,public open space, traffic organization, ecological protection。This paper hopes to expand the thinking of sports landscape design, although it can not fully cover all the contents of the renovation of the sports center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transformation and renovation  Changde Sports Center  central city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我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较大成绩。体育场馆的建设,特别是以1990年北京亚运会举办为契机的体育场馆建设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进入新时期2008年北京奥運会的举办,我国又迎来第二个体育场馆建设高峰。经过两轮体育场馆的建设,现阶段体育场馆逐步迈向存量时代。

为了促进常德市体育事业发展编制了《常德市中心城区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对总体目标、人均体育面积、结构框架做出明确要求,以提升常德整体体育事业建设水平,激活城市文体活力,因此高质量文体设施即是民生需要,也是城市形象和影响力的载体,尤其是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更新改造现有场馆使其成为功能多元、空间开放、交通便利、文化传承、环境优美的高品质体育场地,民众更是翘首以待。

常德市体育中心改造工程是在市政府“三改四化”城市建设的推动下开展起来的。即体育中心改造要完成体育场馆的美化、兴民街及体育中心内部交通道路的改造,完成体育中心场地内绿化景观、亮化及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内容。体育中心修建于1996年,位于常德市江北中心城区,北部紧邻穿紫河风光带,是目前常德市最大的市民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总用地面积为12hm2,约180亩。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变迁已形成主体育场、室外游泳场、康乐园、网球场等体育项目为主的综合性体育场地。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体育用地景观设计发展趋势,以期能为其它城市的体育中心改造、新建提供经验借鉴。

1、新时期中心城区公共体育中心景观设计的新特征

1.1  从增量建设逐步转向存量改造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创新驱动体育场馆建设也进入调整期。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截止2018年底全国体育场地316.2万个,面积25.94亿平方米,但高速发展期已过,诸多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面临场馆功能转变、使用人群改变、设施老化、赛后运营困难等问题。特别是中心城区又因受到土地因素和成本因素的影响更新改造现有体育场馆将成为主流趋势。

1.2  功能复合多元、空间结构网络化

体育中心的建设往往是因为赛事而建,自然赋予代表城市形象作用。设计初期目标明确就是服务比赛作城市形象宣传,造成场馆比赛过后不能很好发挥作用,造成资源浪费。体育场馆建设是个复合多元的工程要适应需求端的变化和需求的多样性。能够满足比赛、全民健身、文化娱乐、复合性需求又能保障个人、团体、老幼等不同群体的多元性。空间开放与周边环境融合使体育中心嵌入城市空间的网络中,发挥公共功能以凝聚活力。开放临街公共界面,对接城市交通网络成为体育中心改造的新常态。

1.3  景观改造设计突出人文关怀、生态修复、文化传承

进入21世纪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体育设施建设与生态和谐统一已成为主流思想。体育景观设计应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环境舒适度。体育中心的改造同样重塑城市形象,是所在城市历史地位和文化成就的物质载体,赋予新的文脉传承价值引起时代共鸣,还应以人为本适应不同人群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1.4  景观改造设计与异位视角融合

体育中心景观设计是建筑、景观、社会学、生态学、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应从不同视角对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有利于扩展思维广度,提高景观方案可行性及可持续性。如体育社会学视角即讨论体育、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景观建设的内在发展需求,并将富强、民主、平等的本质精神融入在设计中。又如环境行为学视角主要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和相互作用,其研究更加具体,可操作性強。

1.5  景观改造设计与后期运营、产业创新相结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过去的体育场馆设计针对正规赛事,现在应着眼于长期运营及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设计应符合定位需求,景观设计服从后期运营、创新体育产业模式,提出“体育+”模式,体育+互联网、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多种组合模式的创新发展。

2、新时期中心城区公共体育景观设计的核心原则

2.1景观性与功能性统一

体育公园景观设计当然要考虑城市形象、彰显体育精神,视觉效果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但是改善城市环境、提供民众绿色休闲健身空间、改善交通才是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2以人为本原则

体育中心场地最终还是给人们使用的,体育景观设计一定要人性化。材料的选择一定要环保无毒,并能提供运动保护作用,照顾残障人士做无障碍设计。

2.3生态优先原则

体育中心场地往往占地面积大,对环境、城市、社会影响都很大。景观设计初期就要尽可能保留现有的植被和景观资源,合理利用好这些本土资源有利于景观生态稳定性,降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施工和后期使用过程中的污染也是体现生态性的重要一环。景观设计不贪大求奇,减少材料用量控制后期运行能耗。合理利用水资源符合国家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要求。

3、案例实践

3.1项目概况

常德市体育中心改造项目是根据市政府对城市升级改造提出“三改四化”要求提出的。也是《常德市中心城区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明确的重要体育健身用地。市体育中心因建设较早(1996年)随着城市发展扩建,市体育中心并入中心城区,现在已成为市区重要的市民健身场所,但同样也是因为建设时间早城市发展快受土地因素影响扩建已无可能,原规划设计主办大型赛事很难满足新时期的要求,现更新改造成全民健身为主兼顾中小赛事及健身活动的体育休闲场所。

市体育中心场地区位优势明显,东西两侧是城市主干道,南侧为居民区,北侧紧邻穿紫河风光带是目前常德市最大的、最贴近市民生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 (图一、二)。总用地面积约12hm2。现有主体育场馆一座能容纳1.8万人,内有标准400米跑道、标准足球场、跳远、铅球等体育比赛专用设施。外场配套有露天游泳池、网球场、健身舞场、门球场、乒乓球场等群众健身设施。

3.2现状问题与难点

3.2.1常德市体育中心最初是为主办湖南省八运会而修建,经过20多年修补扩建,现状破乱不堪、交通混乱、设施老旧、乱搭乱建,其中主体育场立面各种门头和广告自搭自建严重破坏城市形象。

3.2.2由于现状外部空间景观粗放单一,与周边环境联系差。道路、健身、停车区等区域划分不明确且统一为混凝土硬化地面,安全性、生态性、景观性较差。因此交通系统需满足防灾避险,形成分级的交通网络,分区的健身场地布置,打通与周边街区的联系,景观提质需突出体育文化。

3.2.3常德市体育中心的景观设计因强调生态性原则,对接好北面相邻的穿紫河风光带,海绵城市理念的体现与运用。

3.2.4在更新改造体育中心过程中如何传承城市记忆、彰显城市形象、弘扬体育精神。

3.3项目定位

因常德市体育中心区位的限制因素,已失去承办大型国家赛事的基础条件,规划定性为“片区级、群众性的体育健身休闲场所”。满足四大功能:休闲健身、生态景观、防灾避险、城市形象。

3.4设计策略

3.4.1开放共享提升活力

图4      体育中心鸟瞰图

不同于新建项目,体育中心周边是未开发的新城,本案位于旧城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有发展成熟的居民区、商业、及沿河风光带。开放共享的体育设施,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基本设计要求。设计应与周边紧密衔接形成开敞空间,首先拆除体育中心四周围墙及门面,共享临街绿地与广场;其次增加步行入口增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再次临街植物设计采用通透式打开景观视觉通道共享景观资源。以多种方式吸引人流进入,提升活力。

图5    体育中心交通组织平面图

3.4.2交通联动构架多维

一改原体育中心交通混乱的情况,合理布置交通骨架。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相协调,增加机动车出入口,数量由原2个增加到4个,且进口和出口分开设置,做到人车分流。主要道路两侧增设人行道,停车场布置临近入口,限制车辆在场地内穿行。连通原有的断头路使其成为环形交通,解决“肠梗阻”的问题。布置5处非机动车停车区,鼓励健康出行。加强与穿紫河风光带紧密联系增设人行通道。

3.4.3结合景观突出体育功能

梳理现状体育设施,完善体育功能。现状门球场、网球场、露天游泳场、乒乓球场设施良好可以保留。增加篮球场、健身舞场、儿童游乐场、健身器械区、七人制足球场等。无论是增加还是翻新改造都考虑多层次的人群需求。与时俱进改造主体育场功能适应片区级、群众性的体育健身休闲场所特点。如内场取消群众使用少的、撑杆跳、标枪等田径项目设施,增加群众活动广场,东西入口各设置一处。景观设计融于体育设施通过体育图案特殊铺装凸显体育精神与文化。入口广场选用色叶乔木烘托体育中心的标志性。植物景观采用简洁通透设计手法,强调现代感,突出主体建筑。临风光带景观设计做好内外融合、功能衔接互补。

3.4.4生态优先海绵城市是抓手

生态性在新时代越来越得到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又成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所以运用好海绵城市理念是做好低影响开发,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本案首先破除现有大面积硬化铺装,改为透水混凝土路面。运用海绵城市设计手法增加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生态草沟、雨水模块。体育中心有大面积的运动场地、铺装广场,运用雨水模块收集雨水再通过给水管道为绿化浇灌、路面清洗做到雨水综合利用。充分保护现有乔木,确实需要移植的,在场地内部移植。

3.4.5传承城市记忆弘扬体育精神

体育中心改造不应大拆大建,保留原体育中心体育场馆,仅对立面进行修复,更换破损门窗,拆除私搭乱建的门头等,尽可能保留原有建筑语言。在立面增加体育文化符号展示城市形象突出体育精神。东西两侧主入口广场以及环路铺装都利用体育健身图案来体现体育文化。

小结:

随着新时期新常态的到来,全民健身深入人心,在这时代背景下体育中心改造出现新的发展趋势。交通方便、开放共享、设施齐全、景观优美的综合体育场馆将不断发展。常德市体育中心更新改造結合周边情况和现实条件合理定位,从而完善体育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传承城市记忆,弘扬体育精神。本案在更新改造中做出的实践与探索望能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郑轶楠.从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更新改造看新时期公共体育中心规划设计趋势[J].上海城市规划,2018(02):57-62.

[2]刘佳娟.基于全民健身视角的城市体育公园景观设计探析——以郴州仙岭湖体育休闲公园为例[J].价值工程,2019,38(26):282-285.

[3]黄烨勍,杨定.基于街区化的体育中心规划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5(07):154-155.

[4]黄璐.现代体育中心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3.

[5]陈晓民,陆诗亮,彭维勇,谭泽阳,杨嘉丽,陈靖远,石少峰,耿健,罗鹏,霍建新,邓志伟.“体育建筑的新常态”主题沙龙[J].城市建筑,2016(28):6-15.

[6]白宏舟.体育景观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0):194-197.于博.基于价值提升的体育场更新改造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7]商昭诚.体育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吕群峰(1987-),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关于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初探
图书馆建筑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的延续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