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学生的事件影响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

2020-05-14 06:23万春韦晓王玉娇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消极总分高校学生

万春 韦晓 王玉娇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自2020年初,中国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次的公共卫生事件比起2003 年的“非典”,其危害性和传染性更为严重,这一突发的重大事件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群体而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他们在经历高考这一重大事件之后的另一份大考,这次的“考试”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心理冲击,对可能感染的风险的恐惧,对自身和家人生命安全的焦虑和担心,对行动受限的烦闷等心理问题都会接踵而来,如何应对疫情以保持自身的身心平衡是每个学生要交付的答卷。心理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1],个体如果缺乏良好的应对方式,则会对心理产生后继的损害。开展此次疫情事件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目的是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为高校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帮助其提高心理免疫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高校学生为特定研究群体,借助在线网络调查平台-问卷星获取570 份有效问卷,其中,贵州省区550份问卷,占比96%;其余20份样本来自广西、广东、甘肃、安徽等地,共占比4%。具体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构成情况

(二)研究工具及方法

采用郭素然的《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中文版)》(IES-R)[2]和汪向东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3]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

《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中文版)》是在考察Weiss 等人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中文版,适用于研究压力事件对个体的影响程度,总分越高,说明事件对个体造成的应激影响越严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分半信度为0.93;结构能解释变异的44.59%;效标关联效度为0.55。问卷各条目均为1~5级评分,由22个题项构成,包含回避、惊扰、唤醒三个维度。回避量表题项构成:5、7、8、11、12、13、17、22,闯入量表(惊扰)题项构成:1、2、3、6、9、14、16、20,高度唤醒量表(警觉)题项构成:4、10、15、18、19、21。其中,在回避+闯入得分上,9~25分为轻度;26~43分为中度;44~48分为重度。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主要用于了解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应对水平和方式,包括20 个题项,分为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两个维度。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NC 和PC 的克伦巴赫α系数分别为0.69 和0.70,NC 和PC 相关系数为0.09,所有条目因素负荷均大于0.45。计分方式由被试对每一个条目做出1~5 五级选择回答以后,累计得分。其中消极应对维度由2,4,6,7,10,12,13,16,17,19等条目组成;积极应对维度由1,3,5,8,9,11,14,15,18,20 等条目组成,一般人群的消极应对NC平均分为23.58,此项分数高,反映消极应对特征明显。积极应对PC 平均分为30.22,此项分数高,反映积极应对特征明显。

(三)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主要统计方法为T检验和相关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高校学生在事件影响中回避惊扰等级的频数统计

通过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高校学生在事件影响中回避惊扰等级的频数,得到表2。

表2 高校学生在事件影响中回避惊扰等级的频数统计

从表2 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在此次疫情事件中,事件影响的回避和惊扰两个维度总分在中度的居多,占比55.1%,另有23.2%的学生为重度。

(二)高校学生在应对方式得分与检验值的单样本T 检验

将常模得分作为检验值,通过单样本T检验对高校学生的两种应对方式得分与检验值进行差异比较,得到表3。

表3 高校学生在应对方式得分的单样本T 检验

从表3 可以看出,此次调查对象总体的消极应对得分29.83 显著高于常模的消极应对均分23.58(t=22.44,df=569,p=0.000<0.01);积极应对得分33.09 也显著高于常模的积极应对均分30.22(t=12.10,df=569,p=0.000<0.01)。

(三)人口学变量在事件影响及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检验

1.不同性别在事件影响及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检验

利用T检验研究男女生在事件影响总分、各维度得分和应对方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如表4。

表4 不同性别在事件影响总分与各维度得分及应对方式上差异的T 检验

从表4 可以看出,性别在事件影响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可以认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受事件影响的程度是一样的;男女生在积极应对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r=-3.76,df=568,p=0.000<0.01),女生的消极应对分(30.39)显著高于男生(27.91)。

2.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在事件影响及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检验

利用T检验研究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在事件影响总分、各维度得分和应对方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如表5。

表5 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在事件影响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的T 检验

从表5 可以看出,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在事件影响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可以认为,无论是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其受事件影响的程度是一样的。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在应对方式的消极得分和积极得分上同样也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四)应对方式与事件影响总分及各维度的相关

通过皮尔逊积差相关对应对方式与事件影响总分及各维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进行分析,结果如表6。

表6 应对方式与事件影响总分及各维度的相关(r )

从表6 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和事件影响总分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r在0.334~0.384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积极应对方式虽然与事件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三、结论与讨论

(一)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对高校学生产生了中等程度以上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在此次疫情事件中,事件影响的回避和惊扰两个维度总分在中度的居多,占比55.1%,另有23.2%的学生为重度。说明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对此事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回避、惊扰和警觉等心理应激反应,且影响程度中度以上的居多,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学生群体提供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针对筛选出来的事件影响程度较重的学生群体更要给予关注,提供心理支持;男、女生在事件影响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这说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受事件影响的程度是一样的;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在事件影响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表明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受此次疫情事件影响程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别。

(二)高校学生对疫情事件的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对疫情事件的应对方式,消极应对得分和积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在应对方式的消极得分和积极得分上同样也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男女生在积极应对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t=-3.76,df=568,p=0.000<0.01),女生的消极应对分(30.39)显著高于男生(27.91)。新冠肺炎疫情对民众而言属于重大危机事件,在面对危机事件时,人们都会出现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来应对当前境况,以维持心理平衡。学生群体在应对此次严峻的危机事件时也会表现出自己的特质应对方式。女生的消极应对高于男生的消极应对得分,这说明在应对此次危机事件中,女生更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这可能与男女生不同的社会角色定位有关,女生较男生在社会角色定位上更为柔弱、退缩和依赖,女生对待事物较敏感,看待事物较消极,所以更多采取退缩和回避的消极应对方式。而消极应对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心态及情绪上的消极往往会带来心理及生理功能的下降[4]。因此,我们应多关注容易产生消极应对的女大学生并提供帮助。而女生也应学会应用一些积极的心理防御应对机制,保持身心健康,减少应激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个体应对方式越消极,事件影响程度就越严重

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和事件影响总分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r在0.334~0.384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积极应对方式虽然与事件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相关,但相关不显著。这说明,个体应对方式越消极,事件影响程度就越严重。突发危机事件对个体而言是一种应激源,个体会产生恐慌的正常心理。陈雪玲[5]的研究提到,人们的恐慌程度会因应对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轻重强弱的不同,如果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其影响就会明显降低,而且可以增加对其他应激源的应对能力。同样的事件,如果以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待,则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避免过度恐慌,缓解由恐慌造成的身心伤害,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林春梅[6]的研究也提到,在各种影响个体应激反应的中介因素中,就个体的自我保护而言,只有应对方式能较好地自我控制。因此我们可从改变学生的应对方式、培养其积极的应对方式入手来减轻事件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从而减少疫情事件给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建议

在面临突发的危机事件时,个体产生焦虑、紧张和恐慌的应激心理是正常的,但如果这些情绪过于强烈就可能导致一些非理性行为,持续时间长了也会导致心理失衡,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如何在疫情期帮助高校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减少疫情产生的不良影响,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大学生群体应主动学习一些心理防护知识

疫情期,宅在家里的学子们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学习一些心理防护的知识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2020 年2 月18 日的重庆日报刊载了一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戴好“心理口罩”?》的文章,介绍了西南大学王金良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一些应对方法,如,控制每天关注疫情信息的时间、主动关注诸如战胜灾难的成功案例等积极信息、学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知识、用语言或文字自由地描述自己的情绪、表达内心的感受、有规律地生活作息等[7],大学生们可以从类似的文章中学习借鉴,增长维护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增强身体防疫力的同时也增强自身的心理防疫力。

(二)社会应加大心理干预力度

在2020年2 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各项工作要周密细致,把生活保障、医疗救治、心理干预等工作做到位,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社会在心理干预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和媒体方面增强疫情相关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来减轻民众因对疫情信息把握不准确、不及时而产生的社会信任危机感及恐慌感。有研究表明,疫情期,34.6%的人渴望获得疫情信息,关注媒体报道,如果察觉到官方信息不准确,会怀疑与其相关的其他官方消息的可信度,转为关注小道消息,甚至轻信谣言,产生更严重的恐慌心理[8]。此外,还可以面向社会开放免费的心理咨询热线或心理健康指导平台,并加强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寻求心理帮助的途径与渠道,随时为民众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三)学校应重视平时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高校可以通过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等活动,训练大学生对负性事件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事件对于个体情绪的消极影响[9]。消极的应对往往包括消极的认知、消极的情感和消极的行为三方面,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们应从改变消极认知着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在形成积极认知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调适情绪的技能,培养乐观积极的心境,教会学生识别消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具有建设性的积极应对行为,尤其是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关注、引导和鼓励,注重学生理论的实践运用和观念的改变,帮助学生提升其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尽管此次疫情带给我们很多负面影响,但也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经验,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今后类似的突发事件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消极总分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让自己发光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