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代价:楚成王临死想吃熊掌,孟浩然吃鱼病发身亡

2020-05-14 07:29
新传奇 2020年2期
关键词:熊掌孟浩然黄州

在客居衡州耒阳(今湖南衡阳境)期间,杜甫去游南岳祠,但是未曾想到被突发的洪水困住了,连续饿了十天。当地县令听到消息后,用船把杜甫救了出来,并以烤牛肉和白酒来招待他。或许是一顿暴食狂饮,当晚,杜甫与世长辞。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吃的文化也是很讲究的。古代人不仅很爱吃,并且很会吃。也因为这样,才造就了我国八大菜系。各个菜系风格独特,美食品种众多,形成了庞大的中国菜系。在美味的菜肴面前,很多人都以吃货自居。其实,中国古代的吃货们,在追求美食的享受上不比当代吃货们差,甚至更胜一筹。

熊掌:楚成王的临终遗憾

楚国国君楚成王,晚年想废黜太子商臣,改立小儿子王子职。商臣知道消息后,发动政变,登上了大位。据《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记载:楚成王被儿子商臣包围后,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吃过熊掌后再死,但是商臣没有答应。不久,楚成王上吊自杀身亡。

后来有人解释说,楚成王请求吃熊掌再死,是因为炖熊掌非常耗时,这样可以拖延时间。但是不管怎样,临死之前想到的是吃熊掌,似乎暴露了楚成王的吃货本性。

鲜鱼:孟浩然所欲也

身体是自己的,少吃一口死不了,多吃一口问题可就大了。比如唐代诗人孟浩然,不遵医嘱忌口,后果很严重。《唐才子传》中写道:“开元末,王昌龄游襄阳,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勤疾而终。”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南游襄阳,拜访孟浩然。孟浩然特別开心,想着要弄些好吃好喝的招待朋友。但当时他患有背疽,这在古代是十分危险的疾病。经良医医治后,孟浩然的病即将痊愈,但医生嘱咐他必须忌口,尤其不能吃鱼。

老友相聚,相谈甚欢之际,上了一道襄阳人宴客时必备的美味——汉江中的查头鳊。孟浩然见到鲜鱼便将医嘱抛之脑后,大吃起来。

没想到,这一贪嘴导致旧病复发,还没能等到挚友离开襄阳,孟浩然就与世长辞了。

牛肉配酒:杜甫生命的终点

据《新唐书·杜甫列传》中记载:在客居衡州耒阳(今湖南衡阳境)期间,杜甫去游南岳祠。但是未曾想到被突发的洪水困住了,连续饿了十天。当地县令听到消息后,用船把杜甫救了出来,并以烤牛肉和白酒来招待他。或许是杜甫看到美食后一顿暴食狂饮。当晚,杜甫与世长辞,时年59岁。

其实关于杜甫的死因有很多种说法,但从新旧唐书和其他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杜甫的死因,或许多少和那天的美酒佳肴有些关联。

重量级吃货:苏轼

苏轼可谓美食界的泰斗,一生写了近50首跟吃有关的诗。这位“东坡居士”还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饼”等诸多菜品,可见他在美食界的地位。

苏轼曾在《自提金山画像》中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分别是苏轼三次被贬之地,而苏轼的被贬之路似乎也是其美食探索之路。

苏轼被贬到黄州之后,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当时黄州人不吃猪肉,而牛羊肉又很贵。苏轼开始研究猪肉的吃法,甚至还写了一篇《猪肉颂》来赞美黄州的猪肉。

苏轼到了惠州,便爱上了荔枝,写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来表达自己对荔枝的喜爱。如《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中写道:“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食荔枝二首》(《荔枝叹》)又说:“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儋州是现在的海南岛,当时生活条件恶劣,最让苏轼无法忍受的是没有肉可以吃!于是,他便将目光转向大海,发现了生蚝。据《清暑笔谈》中记载,东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贻书叔党(东坡第三子)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和孟浩然类似,《东坡志林》中记载:苏轼患了红眼病,医生告诉他不要吃鱼,少吃油腻,尤其是肉。苏轼说:“大夫,其实我的脑子已经决定听话了,但我的嘴不听啊!我能怎么办?”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但是还好有美食作伴,即使仕途不顺,屡遭贬谪,却乐观旷达,不愧被称为“北宋第一吃”。

古人云:“食色性也。”从古至今,享受美食都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社会,美食不仅是为了人们果腹而存在,更是在犒劳自己的辛苦,慰藉自己的灵魂。但也万不可因为美食忽略健康,顾此失彼就得不偿失了。(《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熊掌孟浩然黄州
杨优秀
冒死护友
选 择
浣溪沙·游黄州遗爱湖
与高中诸学友聚会黄州
无敌上上签
春晓
养生恪守“十不过”
春晓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