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心理健康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0-05-14 02:42张潇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行和深化,高职教育已经从只重视学生职业、专业能力的培养,到开始关注并重视学生职业身心素质的提升,心理健康课程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西安欧亚学院2016年重点课程改革建设项目心理健康与品格塑造课程为例,阐述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于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校企合作;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244-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心理健康课程对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至关重要,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开展现状及分析

据对全国21所高职院校课程情况了解,86%的学校已作为必修课开设,40%的学校达到教育部要求的2学分、32—36学时,仅3所高校班型为50人以下。授课教师多以辅导员或兼职老师为主,课程多以传统学科体系框架开展、理论讲解为主,与本科院校课程无本质差异,并未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进行课程设计。

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呈复杂变化趋势,原有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未考虑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在时代发展中的变化,已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需求,探究如何为高职学生职业成长和心理发展服务,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三、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改革建设背景

2016年7月,课程被确立为学校首批重点建设课程改革项目,经过3年的努力,在师资建设与优化、课程改革、实践学习环节组织与实施、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二)课程改革建设思路

1.学生学情分析。高职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课程团队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在2017级1419名高职学生中进行了课程需求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课程,学生的困扰25%来源于情绪管理、19%来源于自我认知、19%来源于人际关系、18%来源于学习就业压力,关于课程44%的学生希望参与体验式活动、32%的学生希望参与小组讨论、26%的学生希望有真实案例、25%的学生希望参与团体、个体心理辅导。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程有着差异化的需求。

2.合作企业访谈调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与学校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等教学环节。通过深入企业及各专业调研,了解到企业对毕业生沟通表达、抗压及应对挫折的能力非常看重。

(三)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该课程作为通识类必修课程,32学时,2学分。依据2+1+2校企合作定制式人才培养目标,聚焦行业与岗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需求,注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工作岗位所需的通用能力作为开发课程的重要标准,围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设计教学内容。

2.课程实施。(1)学习情境与课程模块。依据姜大源教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思路,对原有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模块进行解构,将课程重构为“与自己的关系:认知与觉察——与美好的自己相遇;与他人的关系:探索与成长——在关系中了解你我他;与职场的关系:职场圆舞曲——在适应中华丽转身;实践学习:心成长教学工坊”四个学习情境。搭建“2+1+1”课程模块与“4+3+3”体验式课堂。2个通用学习情境,各专业内容相同学时分配不同、侧重点不同;1个差异化学习情境,不同岗位群不同学习情境;1个自选学习情境,学生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90分钟课堂分为3个部分:40%情景式互动体验活动,30%有组织的讨论分享,30%总结提升。(2)实践学习环节组织与实施。心理健康课注重课堂互动和体验,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教学方式较其他课程更灵活。在前三个学习情境中,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案例研讨、理论提升等方式对自我、关系及职场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在学习情境四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可选一个工作坊进行个人成长体验,每个工作坊4次共8学时。(3)课程体系搭建。依据2+1+2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心理及职业成长规律,将课堂教学、教学工坊、沙龙讲座、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社会服务等形式进行融合,搭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1+2+3”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一门必修课、两门公选课、三门培训课;“课程”覆盖所有学生,“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可供有需求的学生选择。(4)课程评价。课程团队经多次研讨实践,尝试多维度课程考核方式。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60%:除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指标外,增加课程投入度指标,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系统记录学生访问课程次数和时长等方面评价;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40%:以个人+小组作业的形式评价。每名学生在个人成长记录册中提交课程报告;小组作业包括学术海报、心理情景剧,以“过程记录+最终成果”的方式提交,以自評+他评+老师评的方式来完成最终评价。

(四)信息化应用

基于畅课系统,授课教师完成课件、视频、微课、学习任务、题库等课程资源的发布和建设,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课前任务、在线测试、作业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学生可通过讨论区反馈学习中的问题、打卡区帮助更好地将所学转化为行动。据学生访问课程次数和在线学习时长显示,课程学习投入度明显增高。

四、关于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反思

(一)高职院校心理课程未体现职教特色

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拥有大量研究成果,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未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开始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但相应的研究很少,还没有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联系起来。

(二)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

现阶段,高职心理健康课程还未完全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改革还在探索阶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心理健康课程未体现差异化教学,不同专业课程无区别;必修课在大一开展,其他年级开设选修课,但因开课班级数量限制,未能满足学生需要,尤其体现在大三校外实践学习阶段。

针对以上问题及反思,在课程改革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立足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环境,加强对行业职业心理的研究,围绕各个岗位在其职业生涯发展中应具备的良好职业心理素养,将课程与职业岗位心理素质要求深入结合,根据专业、行业的特点,针对性地完善学习情境三的教学设计,进一步优化学习情境四教学工坊开展、实施与评价,使课程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应用性,贴近高职学生生活,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市场、学生个人发展及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叶仙红.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诊断与改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233-234.

[2]张继南.浅谈当代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J].心理月刊,2019,14(03):18.

[3]黄日胜.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12):83-84.

[4]查英华,朱其慎.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9,(05):68-73.

[5]陆静静,黎天业,黄玉赟.国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4):226-22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Reformation in the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Xiao

(Xi'an Eurasia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5,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training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lemented and deepened.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ttached importance not only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but also to the promotion of thei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Therefore,the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would be of crucial importance.Taking the course of "Mental Health and Character-building",which is the key project of curriculum reformation of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in 2016,as an exampl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xploration of reform in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under the training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ental health curriculum;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urriculum reformation

收稿日期:2019-05-30

作者簡介:张潇(1985-),女(汉族),山东肥城人,助教,学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辅导。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