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传感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0-05-14 02:42崔秀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平台

摘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为解决当前高校课堂教学问题与困境而提出的中国原创教学模式[1]。文章以传感器课程为例进行实践,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用于传感器课程课堂教学。介绍课堂教学设计及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应用,关注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成果,对达成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分易”平台;传感器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256-02

“课堂的本质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的主角就是充满好奇心和怀有学习热情的学生,以及启发学生学习的教师和辅导者”(吴兆颐 2009)[2]。然而中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3]另一方面,对于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其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都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多样性、趣味性、及时性方面,教师传授的知识无法同网络相比。随着传统教学知识传授作用明显降低,传统教学中对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缺陷也更清楚地暴露。结合国内外针对传统教学的改革方法——讨论式教学,復旦大学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方法。[4]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结合起来,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给学生讨论,并将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近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在此期间加强过程管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分为时间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称为PAD模式。[5]

二、一次传感器课程对分课堂教学设计

传感器是一门综合性、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其涉及物理、电子、机械工程、化学等多门学科。传感器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在物联网系统、智能系统都有广泛的应用。很多中职、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传感器技术类型的专业课程。

1.传感器课程的教学现状。传感器课程往往强调基础理论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及相关应用。传统教学教师也往往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基础理论教学方面,而高职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往往觉得枯燥、乏味,使得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课程考核由期末、实验和平时三部分组成,平时和实验给分往往比较单一地结合出勤、作业和实验报告给出,缺乏对学生专业、应用及创新能力的考核,不能突出该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

2.霍尔传感器对分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对分教学的核心——对分课堂教学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部分,将霍尔传感器授课计划的四个课时具体教学安排如下:①课堂教学(presentation):教师完成霍尔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实验预习注意事项及小组划分成员分工的讲解,并布置课后按小组查阅资料和预习实验的任务。②课后自学(Assimilation):学生完成按小组进行资料查阅和讨论的任务,并将讨论结果以某种形式记录下来,带入下次课堂。③课堂教学(Discussion):教师首先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小组将讨论结果以思维导图输出,接着小组完成实验,之后教师与全班学生一起完成小组的评优及展示,最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霍尔传感器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讲授霍尔传感器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及实验培养学生传感器应用及创新能力。

3.霍尔传感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教师与学生课堂时间的对分而建立的教学模式,由此产生了对分模式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堂角色转变。对分课堂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师在讲授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学思结合。具体操作步骤是:第一阶段教师精讲,对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霍尔元件的材料、结构等进行系统讲解,强调构建知识框架和解读核心概念原理。第二阶段是学生内化吸收,这一阶段教师结合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划分小组,布置每个小组查阅搜索有关特定主题的霍尔传感器应用案例,学生进行大量的文献研究,并结合第一阶段的课堂学习内容,将自主学习思考的成果作为下一节课讨论的素材。这一阶段需要对学生在讨论环节将需要用到的工具进行一定的学习辅导,本次对分课堂教学讨论环节需要用到思维导图,所以通过在线平台给学生展示思维导图的相关学习示例并进行在线辅导。第三环节是隔堂讨论,并结合课程内容将实验一并安排在该环节完成,学生先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并将小组讨论学习的成果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之后以小组流动的方式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互动学习,每个小组在听取别的小组介绍后,为别的小组的讨论成果至少提出一条建议,每个小组需要将其他小组提出的建议记录下来,并进行完善。每个小组完成相关实验,最后进行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及评优。教师完成课堂总结,对每个小组学习给出评价。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专用工具“对分易”

对分易教学平台是对分课堂的专属教学平台。对分易教学平台是一款集考勤、作业、在线教学资源、教学答疑等常规教学需求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对分易也可以在电脑端操作,便于教师上传教学资料,也可以在手机微信端操作,方便快捷。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创建课程。通过微信搜索“对分易”,点击对分易,在页面下方点击“进入对分易”打开对分易平台的首页,首先创建学期,然后添加课程,在对分易首页就可以看到该课程,点击课程下方的“点击编辑”可以编写课程简介,以便选课学生在开课前能对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添加班级学生。点击班级学生,编辑班级名称后就可产生班级二维码和班级码,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输入班级码进入课程。同一门课程可以添加多个班级的学生,如果有班级学生进错了班级,可以通过“切换班级”和“管理班级”进行换班、编辑和删除操作。

3.“对分易”在传感器课程教学的应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功能主要包括课程资源管理、作业及在线练习、考勤、师生交互(包括分组、微信消息、课堂提问、调查问卷、投票、活动、讨论区及教学评价等)。

課程资源的管理主要通过电脑端进行,点击“对分易”功能页面的“电脑端”会给出操作步骤,只要按照操作步骤即可完成电脑端的操作。此外,在线练习、作业及调查问卷都是通过电脑端操作完成。

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在教学中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堂积极性明显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新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概念、讲原理、讲特性再到讲应用的方式,转变为教师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师描述的框架内进行知识的重构和探索性的应用。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一步强化学生自我学习和不断探索实践的应用能力。

其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从多方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考核,这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及时的学习反馈。在对分易教学软件的帮助下,对分课堂可以将学生的每一次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都量化计分,全程关注和追踪学生的学习轨迹,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分数趋势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这些分数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做到及时查漏补缺。因此,对分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自主性。

最后,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传感器课程总评成绩的合格率从89%上升到96%。

参考文献:

[1]王晓婷,田晓娜.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

[2]吴兆颐.超越课堂:21世纪教与学的新视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8-23].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_

633/201407/171144.html.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

[5]杨淑萍,王德伟,张立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5,(9).

[6]崔艾举.从逃课现象看高校改革的着眼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9):114.

Application of 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PAD) Class in Sensor and Testing Technology

CUI Xiu-hua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0023,China)

Abstract:PDA(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Class is a Chinese original teaching mode,Which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major problems in current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This article practice the PDA class in the course of Sensor and Testing Technology.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pplication of E-disciplinary teaching platform is introduced.Focus on student learning results,real-tim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is established.

Key words:PDA teaching model;E-disciplinary teaching platform;Sensor and Testing Technology course

收稿日期:2019-07-30

课题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7年度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2017-R-54723

作者简介:崔秀华(1975-),江苏姜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测控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平台
微信平台促进旅顺口旅游发展的实践研究
军队采购中电子商务企业应用模式探析
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情况汇报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平台通信优化方案研究
以学霸讲堂为依托的学生党员学风引领平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