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

2020-05-14 02:42郭心瑜王飞孙良忠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章节病理学医学生

郭心瑜 王飞 孙良忠

摘要:阐明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学习中的应用。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锻炼了医学生联系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整合理解病理学繁杂的知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预习效果,改善记忆。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过程中,医学生应巩固基础知识,并且要加强思考和整合。

关键词:思维导图;病理学;预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310-03

思维导图是由东尼·博赞开发的,这个方法的灵感来自于达·芬奇的笔记。思维导图是一种多感官工具,利用视觉空间定向来整合信息,从而帮助学生组织和记忆信息[1]。思维导图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一定发展,并有所成效[2,3],但在医学生预习中的应用探讨较少。

病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医学生在预习过程需注意对各学科的联系与病理学知识框架的把握,思维导图是一种激发思维能力,建立联系与框架的思维工具,其在病理学预习中应用,契合其学科特点与学习目的。

一、病理学预习的特点

病理学通过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了解,来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知识[4]。为充分发挥病理学预习效果,预习时应关注两个重点:其一,注意新旧知识整合。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完成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的假期,医学生进行病理学课程的预习应注重把握基础知识和临床的衔接,不仅有利于病理学知识体系的内化,其对本科知识体系的把握也具有积极意义。其二,注意病理学内在知识体系整合。以医学本科教科书《病理学》为例[4],全书共设十八章,第一章至八章为总论,第九至第十七章为病理学各论,第十八章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研究方法,其中总论与各论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学习时应互相参考,每一章节的知识量繁杂,但亦存在内在逻辑框架。病理学预习过程需注意全书整体框架到各章知识框架,助于知识的内化。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病理学预习必要性

鉴于以上两点,学生应在预习过程联系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把握病理学内在逻辑,培养框架构建能力,从而在今后学习中能够对医学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解答,提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避免思维单向性。

当前,在预习过程中,医学生常遇到知识点抽象、繁杂、零散,且尚未经过课堂老师教学,缺乏对新旧知识联系以及学科内在逻辑的引导,不容易形成知识框架。若在预习过程割裂不同教学内容的联系,容易造成今后信息提取过程存在困难,最终预习效果欠佳。思维导图以关键词为中心,引申出主干与分支,将枯燥的文字形成可视化、形象的知识结构框架,是一种新颖的学习工具,可以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5,6]。除此之外,预习过程中自主绘制思维导读,可以发散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整合能力。另外,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发挥大脑潜能,通过图像记忆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加深对知识记忆。

因此,思维导图契合病理学预习学习需求,在病理学预习中通过采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模式对于学生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为课程学习的理解与记忆打下坚实基础。

三、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的应用

通过思维导图提高病理学预习效果的一个首要前提是,医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及作用,并能够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因此建议医学生查阅相关概念与方法,对思维导图的使用和绘制有一定了解,再将其应用于预习过程中。对于医学生在病理学预习中应用思维导图,可有三种方法供以参考。

第一,预习前开始构建思维导图。医学教科书是由各高校教授编写,其内容编排布局,各部分标题顺序都建立在对本章内容的深度理解基础之上,对于构建思维框架、理解知识体系有极高参考价值,因此医学生在进行一个章节的预习前,可以参照教科书上的小标题进行构建思维导图。以病理学中第四章“炎症”为例[5-6],以一级标题“炎症”作为中心主题,该章节分为三个小节“炎症的概述”“急性炎症”以及“慢性炎症”,可加以简化作为二级主题,同理,对各小节以下的三级标题加以简化并在导图中引申为三级主题。通过预习前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医学生可以通过主题及其主干和分支,对炎症一章的整体框架有初步了解与把握,利于提高预习过程的目的性(图1)。在预习该章节后,可在该导图中根据自身的理解与判断,加以补充与整合,推动知识的内化过程。

第二,在对所预习章节有一定整体理解和把握后,以自身理解构建思维导图。以局部血液循环为例,可以将该章节的病理变化原因或表现归结为血管壁的变化、血流的量变与质变三个方面。因此从中心主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申为这“壁”、“量”与“质”三个二级主题,将各病变作为三级主题归入,以教科书内容引申各分支。该方法较前一方法更契合学习的个体化,以自身理解出发归纳课本内容,构建思维导图(图2),激发学习与理解的能动性,有助于加深记忆,对各类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本质有初步把握,起到了良好的预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较前一方法更需要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和使用方法的把握,同时也应建立在对章节了解有一定深度的基础上。

第三,预习章节后,联系课本临床知识并查阅文献获取相关进展,构建思维导图。医学生可以在对章节内容有基本了解后,以特定病理变化为中心主题,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发散性思维,联系教科书中臨床相关内容并查阅文献的最新进展,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例,将“肾小球硬化”这一基本病理变化作为中心主题,将“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相应肾小管萎缩”两个具体变化为二级主题,引申相应临床表现或机制为分支,查阅其中“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文献可获取近年来对其保护机制的研究,得知Klotho蛋白对肾纤维化有保护作用[7],其机制在于“干扰致纤维化基因转录”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图3)

四、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注意事项

病理学是一门桥梁学科,建立在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学习上,若缺乏基础知识的支撑,则会在病理学预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学科知识,从而在思维导图的构建上出现困难。因此,预习前应注重基础学科关键知识点的牢固,为病理学预习理解打下坚实基础。

病理学是一门注重形态学的学科,观察宏观大体组织和微观细胞组织的病变是其重要的内容,而思维导图是助于记忆理解理论知识的工具,其涵盖的内容并非病理学的全部。因此,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应关注病理学每一方面的知识的理论知识与形态学变化,是以何为主,以何为辅。关注形态学的观察,灵活应用思维导图,提高预习效果。应用思维导图的本质是应用一种指导思维的方法,在预习时构建思维导图,应认识到疾病本质,联系临床实践,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看到彼此的逻辑关系,提高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8]。若一味硬搬教科书上的原内容,不加以思考与整合,思维导图也将流于形式,无法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加重学习成本,从而限制预习效果。

五、结束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改善记忆、锻炼思维的学习工具,将思维导图引入到病理学预习中,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科理解。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促进作用的彰显需要建立在正确的使用方法与主动的思考能力之基础上,只有这样病理学预习效果才能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D'Antoni A V, Zipp G P, Olson V G, et al. Does the mind map learning strategy facilitate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medical students[J].BMC Med Educ,2010,(10):61.

[2]余慕雪,李易娟,蒋小云,等.思维导图在儿科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04):428-430.

[3]Ghanbari A, Javadnia F, Abdolahi M. Teaching of gross anatomy for students of medicine by mind map-based power point slides[J].Med Teach, 2010,32(3):272.

[4]步宏,李一雷.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276.

[5]杜晨阳,李雄,王丽君,等.在放射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开展微课结合思维导图的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3):250-251.

[6]陈冬冬,李东辉,李玉见,等.思维导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7):129-130.

[7]李莎莎,叶建明,刘其锋.Klotho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概况[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7):552-556.

[8]刘献军.思维导图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体会[J].国际公关,2019(09):146.

Application of Mind Maps to Pre-class Preparation of Pathology

GUO Xin-yua,WANG Feib,SUN Liang-zhonga

(a.The First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b.Teaching Affairs Office,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lluminates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s to pre-class preparation of pathology. Through adapting mind maps to pre-class preparation of pathology, students could cultivate the thinking ability of connecting basic medical knowledge with clinical practice, which is helpful to integrate and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knowledge system of pathology, and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pre-class preparation as well as memory. The paper also provides possible methods of application to pre-class preparation. While applying mind maps to pre-class preparation of pathology, medical students should consolidate basic knowledge as well as strengthen thinking and integration.

Key words:mind map; pathology; pre-class preparation

收稿日期:2020-01-06

基金項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Klotho在肾单位肾痨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简介:郭心瑜(2000-),女(汉族),广东汕头人,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研究方向:口腔医学。

通讯作者:孙良忠。

猜你喜欢
章节病理学医学生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