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氯喹及甲氨蝶呤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

2020-05-14 07:26黎锦
健康大视野 2020年8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甲氨蝶呤

黎锦

【摘 要】:目的:研究羟氯喹及甲氨蝶呤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计102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单独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就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治疗前两组数据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晨僵时间、平均关节压痛数、平均关节肿胀数,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羟氯喹与甲氨蝶呤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较单独应用甲氨蝶呤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羟氯喹;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免疫系统疾病,其具有进行性特点,在目前的研究中,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关节红肿、关节畸形等,患者的正常生活会受到严重的影响[1]。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而常见的药物有羟氯喹、甲氨蝶呤等,为了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就羟氯喹及甲氨蝶呤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以102例临床患者为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计102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在3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09±5.97)岁,病程在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5±1.73)年;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在3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78±5.73)岁,病程在1-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52±1.84)年。为保证研究的可行性,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系统进行统计学检验,并未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即可以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单独应用甲氨蝶呤治疗,采用甲氨蝶呤片(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674),每次10-15mg口服,每周1次,连续治疗24周。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甲氨蝶呤的用法用量与参照组相同,加用硫酸羟氯喹片(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63),每次0.2g口服,每天2次,连续治疗24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进行对比;②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晨僵时间、平均关节压痛数、平均关节肿胀数。

1.4 统计学处理

为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参考性,需以SPSS21.0系统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其中(n,%)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值检验,而()表示计量资料,行t值檢验,若有检验值P<0.05,即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治疗前两组数据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2.2 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晨僵时间、平均关节压痛数、平均关节肿胀数,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数据分别为(1.85±0.97)h、(10.67±3.24)个、(5.42±1.67)个,而参照组患者的数据分别为(3.02±1.12)h、(18.73±4.51)个、(8.93±2.34)个。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免疫性炎性疾病,研究显示白种人的发病率高于黄种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我国的发病率目前呈现上升趋势,可见于各年龄段,但主要发病于31-52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的药物有非甾体类、糖皮质激素等[2]。甲氨蝶呤是一种抗叶酸代谢类药物,可以抑制嘌呤的生成,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羟氯喹则是一种抗疟药物,可以阻碍抗原巨噬细胞的产生,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3]。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治疗前两组数据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晨僵时间、平均关节压痛数、平均关节肿胀数,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羟氯喹与甲氨蝶呤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较单独应用甲氨蝶呤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卞正巧.甲氨蝶呤与羟氯喹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99):9-10+12.

张彦.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8):71-71.

郭江涛, 郝春芳, 张静,等. 硫酸羟氯喹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观察[J]. 宁夏医学杂志, 2016, 38(6):534-536.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随机对照研究
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