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

2020-05-14 07:26黄小利
健康大视野 2020年8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

黄小利

【摘 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在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84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接受的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2),两者治疗方案分别是单一的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准确记录血压水平、血脂水平,此外,对比斑块面积及颈动脉膜中层厚度(CIMT)。結果 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方面,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更优(P<0.05);在斑块面积及CIMT方面,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偏低(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在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除平稳患者血压水平外,有助于血脂改善,同时从一定程度上使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范围缩小。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714.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2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与高血压存在紧密联系,而且其很容易损伤动脉内皮,诱发动脉功能障碍,最终使得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速度加快。现阶段,有关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药物治疗被视为主要治疗方法,其中相对突出的是阿司匹林,其具有显著治疗及预防心血管疾病效果[1],但是,近年,阿司匹林药物的应用逐渐出现了抵抗现象,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目前,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血脂调节效果,其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逆转。本文就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在高血压伴发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成效分析,具体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按照入院单号、双号划分2018年3月-2019年4月本院接收的84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各42例;对照组中,有23例男患,19例女患;年龄取值46岁-75岁,均值(57.64±3.85)岁;研究组中,有25例男患,17例女患;年龄取值45岁-71岁,均值(57.59±3.78)岁;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有血糖控制、降压和降脂等。

1.2.1 对照组

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100mg*30s国药准字H20065051),每次所服剂量设置为100mg,日用1次。

1.2.2 研究组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20mg*7片;国药准字H20051408),每次所服剂量20mg,日用1次。每个疗程60天,接受为期120天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血脂及血压水平。并对比斑块面积和CIMT。血脂指标有TG、LDL-C、TC及HDL-C。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结果的处理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表示计量资料(t值检验);P值用于两组间对比检验,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表示P<0.05。

2 结果

2.1 比较血压及血脂指标

在TG、TC、HDL-C、LDL-C、SBP、DBP方面,研究组同对照组更优(P<0.05),如下表1:

2.2 对比斑块面积和CIMT

研究组斑块面积及CIMT均较对照组偏低(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指的是因为持续轻度的内皮细胞受损造成脂质聚集,单核巨噬细胞将脂蛋白吞噬后产生泡沫细胞,与此同时,聚集了大量血小板,加快了炎性因子释放速度,并对中层平滑肌细胞刺激向内膜下移动,进而增加了内膜厚度,形成的脂质斑块引起的,所以,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在于血小板聚集的控制、保护内皮和降脂等。阿司匹林有助于环氧化酶活性丧失,如果只采取阿司匹林治疗,需长时间治疗,但是,由于每位患者免疫功能及抵抗能力存在差异,致使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存在差异,进而降低了治疗依从性,使得患者出现拒绝治疗现象,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其属于还原酶抑制级,在降低血浆脂蛋白水平及胆固醇水平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如下: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还原酶活性,压制限速酶活性,从而防止肝脏合成胆固醇[2]。此外,在刺激细胞表面LDL-C合成中其具有显著作用,其可使肝脏分解速度、代谢速度加快,在短时间内实现LDL-C水平的降低,进而达到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分离游离胆固醇与乙酰胆碱辅酶A胆固醇乙酰转移酶,对胆固醇酯化有效抑制,最终实现平稳斑块的目的[3]。由实验结果分析,研究组SBP、DBP、TG、TC、HDL-C、LDL-C、斑块面积及CIMT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除合理控制血压水平外,可对血脂水平有效调节。

总之,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的联合,在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除平稳患者血压水平外,有助于血脂改善,同时从一定程度上使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范围缩小。

参考文献

刘玉萍.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病患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9):1605-1606.

金春, 张廷久, 宋颖.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2):5-7.

孙磊, 孟锦, 赵宏伟,等. 不同剂量阿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 18(4):681-684.

猜你喜欢
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