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5-14 07:26晏丽玲
健康大视野 2020年8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

晏丽玲

【摘 要】: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中风发病率显著提高,缺血性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中风。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主要如下。目的、探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给予中医理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 2017年2月至 2019 年2月我院收治的80 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理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 FMA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行中医理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理疗;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1

引言

急性缺血性中风是常见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60%~80% 的幸存者均有不同严重程度的后遗症,可对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损害 [1]。目前,仍无特效药治疗中风,故将康复训练作为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但该训练多在疾病恢复期开展,早期康复尚未开展[2]。有研究表示,中医理疗可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本研究,主要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旨在探究中医理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 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 8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有 21 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32~84岁,平均(62.41±2.15)岁;病程为1~23h,平均(10.42±2.18)h。观察组给予中医理疗治疗,有22 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为 32~84 岁,平均(62.45±2.25)岁;病程为 1~23h,平均(10.45±2.28)h。组间数据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中医手法

取上肢的曲池、合谷、内关及少海等穴位,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训练,之后改为一手握住患者的小腿,另一只手的拇指、中指按压患者的涌泉穴,双手让患者的下肢屈膝,做 50~100 次;适当活动踝关节,背曲,旋转,15min 为宜。

针刺治疗

将行气活血、疏通经脉作为治疗原则,主穴取足阳明经穴,辅穴取少阳经穴、太阳经穴,联合应用针灸,采用平补平泻的方法进行治疗。取曲池、肩俞、曲池、合谷四个穴位,针刺为主,采取平补平泻法,留针 0.5h。下肢取合阳、三阴交、委中三个穴位,直刺进展,采取提插泻法,以患肢出现抽动感、麻胀感为宜,留针 0.5h。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肩胛带活动练习、侧翻身练习、腕关节背伸牵张练习、踝关节背伸牵张练习、坐位练习、患侧起坐练习、坐位平衡训练、坐站训练、步行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抗痉挛放松练习。

心理护理

加强对心理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善于倾听患者的倾诉,鼓励患者努力克服心理问题,通过语言训练、环境氛围营造、唱歌、发声练习等,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鼓励患者主动配合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 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 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1.0 软件分析,t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MA评分对比

治疗前,组间 FMA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BI 评分对比

治疗前,组间 BI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3 讨论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中风行中医理疗,可中风是脑血管疾病造成突发性的局部脑功能损伤,可大致将其分为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中风急性期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是控制病情发展、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临床上多以运动疗法、理疗作为康复期的两大重要治疗方法。早期康复治疗需要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意识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多在发病 48h 后进行 [3]。中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后,可重塑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适当地肢体活動训练,可增加患者皮质脑血流,逐渐增强各肢体功能。中医理疗可较好地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可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意识状态。中医理疗过程中进行抗痉挛肢体、体位变换及其他活动训练均对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无显著影响,病情无明显加重。

结束语:

本研究中,对照组行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行中医理疗治疗,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 FMA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理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前者通过中医手法、针灸治疗、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等多种方法治疗患者,不仅可以逐渐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李红莲 , 刘小英 . 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经中医养阴活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2(26):90-91.

孙志伟 , 李钊 . 中医康复对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36(20):84-85.

胡文举 , 周志胜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33(12):1843-1845.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大秦艽汤对急性脑梗死近期血液流变学、Hcy及神经功能影响研究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脑栓塞后抑郁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改善作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