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对取LIMA行CABG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2020-05-15 03:20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肺活量饱和度肺部

薄 磊

在心胸外科手术中,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应用较为普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作为开胸手术的范畴,肺部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症的第二位[1],同时也是开胸手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手术过程中,术者往往会选择左乳内动脉(LIMA)作为理想的血管桥,左乳内动脉因其有较高的中、远期通畅率,是公认的“金血管桥”[2]。但是乳内动脉采备过程中造成的胸膜破损会显著增加术后早期胸腔积液的可能,胸腔积液、肺不张以及胸腔引流管刺激疼痛等原因可导致术后肺功能的低下[3],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此类CABG术后肺部康复不良的发生率。目前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快速康复理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4]。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作为一种开胸手术,若患者不能够行有效咳嗽、咳痰等,必然会对肺部康复情况产生影响。在护理工作中,因CABG术后患者受开胸手术及下肢取血管伤口的疼痛影响,下肢伤口渗血、肿胀,加之高龄导致的麻醉剂代谢缓慢、心功能差不能耐受缺氧、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等,均会对CABG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产生限制,不利于肺功能的恢复。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行CABG术后患者开展筛选和研究,分析早期下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到本医院接受体外循环下行CABG手术治疗患者100 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①纳入标准:均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的患者;术中血管搭桥数为1~5 支,均有取左乳内动脉作为左前降支的血管桥,即LIMALAD;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的患者。②排除标准:具有脑梗塞病史、吸烟史、术前存在肺部感染及矿厂工作史等既往史;出现精神症状,如谵妄患者;术后心功能差,恢复不佳;依从性较差,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40~65 岁,平均年龄(52.36±2.0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龄41~65 岁,平均年龄(51.42± 2.01)岁。所选择的患者,认知能力良好且配合早期下床活动,组间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肺部护理措施:术后3~6 h,患者神志清楚,自主呼吸恢复良好 ,四肢肌力恢复至3~4 级且肌力对称,血流动力学稳定,予快速拔除气管插管;在做好疼痛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必要时予胸带保护伤口;教会患者缩唇及腹式呼吸;运用呼吸训练器进行肺功能锻炼;痰液黏稠者,雾化吸入,1~3 次;听诊后加强对有痰鸣音的部位翻身拍背;遵医嘱每日应用多频振动排痰仪,有利于患者痰液顺利咳出。由于取左乳内动脉行CABG术后存在左侧胸腔积液的可能,术中手术医生通常会放置左胸腔引流管。从术后护理角度,护理人员应加强挤捏左胸腔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的同时协助患者左侧翻身或取左侧卧位,便于左侧胸腔积液的引流。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制定早期下床活动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①信心的建立:由于患者手术后的舒适度改变和环境影响,内心很容易滋生焦虑、悲观及无家属陪伴带来的孤独感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首要的是为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其解释早期下床活动的原因和益处、目的、注意事项等,主动与患者积极进行言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和心态,给予其充足的信心和鼓励,增加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参与度和配合度。②心功能的评估:由于是心脏手术后的患者,除了一般评估之外,护理人员还需每日关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监测患者心功能术后恢复情况,查看支持心功能的药物剂量、种类有无增减。有无CABG术后ST段的压低或抬高,CK-MB、TNI升高及心律失常的发生。③下床时间选择和具体方法:若术后24~48 h病情稳定,护理人员则需要鼓励其尽早下床进行活动,每日均由呼吸治疗师评估患者是否可以早期下床活动。具体方法:早期下床开始时可指导在床上坐起,休息2~3 min,如果患者主诉无头晕、视力模糊、心悸、疲劳等不适感,则可移动到床沿,护理人员站在床旁,予以搀扶,帮助离开床行站立,结合患者肌力恢复情况以及耐受程度确定站立时间,通常是第一次3~5 min,之后协助患者坐于床旁椅子,每日1~2 次训练,根据病情恢复情况渐渐增加活动量。平均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控制在1.5 h,避免患者过分疲劳。④营养支持:鼓励患者进食,遵医嘱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关注患者的生化指标,及时补充蛋白质和增加饮食的多样性,有益于伤口的愈合和满足患者下床活动的能量消耗。⑤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快、呼吸急促、频率快、指脉氧饱和度下降等。询问患者有无疲惫等不舒适感,分别记录患者下床后5 min、15 min、30 min的生命体征。⑥合理安排睡眠:白天督促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协助患者穿好病员服,保护患者隐私。下床活动期间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予患者叩背。尽量避免患者白天休息时间过多;晚夜间调整监护仪报警音量,减小室内噪音,调暗光线亮度,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告知患者安心休息,必要时予镇静催眠的药物,保证患者睡眠充足。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下床前2 h以及下床后2 h指脉氧饱和度以及肺不张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氧合指数、肺活量(用力吸气肺活量)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指脉氧饱和度情况比较 下床前2 h组间对比指脉氧饱和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下床后2 h组间对比上述指标,显示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下床活动对于患者指脉氧饱和度的改善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指脉氧饱和度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指脉氧饱和度情况比较()

组别 n 下床前2 h(%) 下床后2 h(%)观察组 50 92.20±1.28 99.36±1.36对照组 50 92.25±1.26 94.03±1.20 t 0.197 20.779 P 0.844 0.001

2.2 两组患者氧合指数以及肺活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以及肺活量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下床活动可增加术后患者肺活量,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氧合指数以及肺活量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氧合指数以及肺活量情况比较(

组别 n 氧合指数 用力吸气肺活量(L)观察组 50 296.31±26.92 1.81±0.49对照组 50 243.52±20.35 1.55±0.39 t 11.061 10.839 P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往往需要接受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常见的有CABG术。患者对快速优质的医疗需求与日俱增,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最优质的服务,最大的益处和最小的损伤是当今外科护理发展的方向,而探寻快速的术后康复方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大势所趋[5]。而促进康复的一项重要环节便是早期进行下床活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肺不张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下床后2 h指脉氧饱和度情况、氧合指数、肺活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接受CABG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行早期下床护理干预的效果令人满意。早期下床护理干预针对取左乳内动脉行CABG术后患者实施后,可增加肺活量,改善肺换气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由于CABG手术的患者存在下肢取血管的伤口,术后的早期活动有利于关节稳定和肌肉张力的保持,避免关节僵硬以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出现[6]。帮助改善下肢肌力,从而预防肌肉出现萎缩现象。

综上所述,对接受CABG术治疗的患者,予以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指脉氧饱和度,增加肺活量,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并降低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在临床护理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肺活量饱和度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糖臬之吻
提高初中学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2015年湖北籍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耐力跑水平相关性研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大学生肺活量与身体素质相关性研究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