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0-05-15 03:20王蓓蓓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骨髓红细胞发育

王蓓蓓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指的是维生素B12、叶酸等对核苷酸代谢产生影响的药品使细胞核DNA合成受阻所导致的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源于造血干细胞,其主要特征为血细胞造血异常、高风险、可转化为白血病,临床治疗难度较高[1]。以上虽为2 种不同的病症,但其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仅通过外周血形态学检查无法分辨,极易造成误诊,目前临床鉴别诊断两种病症的方式主要是细胞化学染色以及骨髓象[2]。我院在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过程中,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血液指标诊断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选取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入住我院的45 例MDS患者为MDS组,同时期入住我院的45 例MA患者为MA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8.7±1.3)岁;研究组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0.1±0.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MCV(红细胞平均体积)、RBC(红细胞)、RDW(红细胞分布宽度)、Hb(血红蛋白)水平,利用免疫分析仪检测B12(维生素B12)及SF(血清铁蛋白),利用生化分析仪检测LDH(乳酸脱氢酶),检测过程需按说明书进行。通过瑞吉染色进行骨髓、血涂片,将骨髓涂片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法对其进行铁染色,为提升细胞形态评估的准确性,在高倍镜下计算细胞数量,骨髓涂片数量500 个存在核细胞,在油镜下观察并记录每张涂片的异常造血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 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MCV、RBC水平存在差异,且MA组患者MCV水平高于MDS组,RBC水平低于MDS组(P<0.05),两组患者的RDW、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组别 n MCV(fL) RBC(×1012/L) RDW(%) Hb(g/L)MA 组 45 116.2±10.1 1.5±0.5 18.6±4.5 64.5±18.9 MDS 组45 95.8±11.7 2.2±0.9 18.4±4.2 64.8±19.2 t 15.028 16.793 1.683 2.417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MA组患者B12、SF水平低于MDS组,LDH水平高于MDS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组别 n B12(pmol/L) LDH(U/L) SF(μg/L)MA 组 45 37.2±17.1 1703.5±325.2 313.2±138.1 MDS 组 45 495.1±34.1 426.2±183.7 997.6±413.2 t 12.054 13.662 14.209 P<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骨髓细胞形态红系异常发育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检出环状铁粒幼红细胞(≥5%)、巨幼变细胞的情况存在差异(P<0.05),MDS组患者易检出环状铁粒幼红细胞(≥5%),不易检出巨幼变细胞,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发育异常各指标比较 例(%)

2.4 两组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巨核系异常发育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检出小巨核、单圆核细胞的情况存在差异(P<0.05),MDS组患者易检出小巨核、单圆核细胞,检出比例是否>10%、多圆核细胞的情况无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巨核系异常发育指标比较 例(%)

2.5 两组患者骨髓细胞形态粒系异常发育指标比较 两组幼粒巨幼变、核浆发育不平衡、原粒细胞≥5%的检出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检出比例是否>10%无差异(P>0.05),MDS组不易检出幼粒巨幼变、易检出核浆发育不平衡。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骨髓细胞形态粒系异常发育指标比较 例(%)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RBC与Hb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在MA组中,Hb相比RBC明显增多,但MDS组患者中Hb、RBC的减少较平行。从病因方面分析,MDS属于克隆性病症,对红系产生抑制作用,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数量降低较平行,而MA主要是细胞核发育障碍导致红细胞数量降低。从形态方面分析MCV值,MS组患者的大部分为大红细胞,MCV变大,MDS组患者的红细胞大多处于参考值范围之内,但体积不同[3]。研究显示,两组RDW水平都有所升高,MDS组病变红细胞大部分表现为小、大细胞、正细胞,MA组病变红细胞大多为巨红细胞溶血导致的破碎红细胞,两组红细胞大小的差异都有所增大。

MDS属于白血病前期病症,其SF(血清铁蛋白)出现升高的原因和恶性肿瘤相似。同时铁利用降低、红细胞生成数量减少可造成铁过载,使血清铁蛋白升高,部分致癌因子也能对铁代谢产生间接影响或直接影响,铁过载还能导致基因突变[4]。而MA患者因骨髓细胞增生异常,加速了红细胞系统的破坏及增生,使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B12是诊断MA的一项重要指标,但需注意的是可能存在MDS伴随发生B12缺乏的现象,此次研究中,有2 例患者存在B12缺乏,早期诊断为MA,接受治疗后贫血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后经病理和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为MDS[5]。乳酸脱氢酶(LDH)属于糖酵解酶,是一种细胞代谢酶,在机体组织内有广泛分布。在健康者的血清内也存在少量LDH,如果组织细胞受损,组织细胞内的LDH可释放入血,使LDH水平提升,血清中的LDH水平相比红细胞内的LDH水平低出近百倍。由于MDS及MA都增多了巨幼红细胞破坏,因此,两组患者的LDH水平都有所提升。

MDS与MA的LDH水平升高来源有所差异。MDS主要因细胞出现基因突变,使细胞受损、能量代谢异常,导致来自肿瘤细胞的LDH水平升高,但MA幼红细胞内的LDH水平高于成熟红细胞中的LDH水平,在原位溶血后来自幼红细胞的LDH水平出现升高,而后者的升高程度更为明显。MA大红细胞及巨幼细胞的生存期较短,其破坏程度明显高于MDS,因缺乏B12、叶酸所产出的多种酶异常也可使LDH水平升高。本研究显示,MA组患者B12、SF水平低于MDS组,LDH水平高于MDS组(P<0.05),表明B12、SF、LDH水平可用于鉴别诊断MA及MDS。MCV可反映红细胞体积及其集中趋势,MCV出现变化可提示血红蛋白合成存在异常。RDW能更准确、客观的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及形态。RDW水平提升可说明红细胞存在寿命缩短及破坏增多。因MA患者幼红细胞核存在发育障碍,增大了红细胞体积、降低了细胞分裂速度、无法与细胞浆发育同步、表现为形态和功能都存在异常的巨幼样变化,经外周血象检查显示为MCV水平显著提升,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RDW、MCV水平都超出正常参考范围,但MA组MCV水平高于MDS组(P<0.05),究其原因,MDS患者可能存在红系巨幼样变化,但并非所有MDS患者存在红系巨幼样变化,不同于MA患者。

因贫血严重,增大了MA、MDS幼红细胞溢出血髓屏障的可能。骨髓中的巨幼变红细胞在脱核后可形成巨红细胞,因发生病变的红细胞具有不稳定胞膜,极易被破碎,进而形成异形红细胞,因此,两组都可检出以上3 类细胞,相比MA,巨幼红细胞在MDS中更具意义。在MDS中,常见粒系核浆不平衡发育,其主要表现为胞浆存在成熟的特异性颗粒,胞核染色质较疏松,核仁显露,此种表现属于肿瘤细胞活跃异常、细胞增生异常。

综上所述,在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过程中,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血液指标诊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骨髓红细胞发育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终末期库存悬浮红细胞引起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探究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裸露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