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抗疫战,“疫”无返顾

2020-05-15 08:34周德文
商界评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企业家危机疫情

周德文

疫情下,中小型企业虽有了外部政策扶持,但最关键的还在于企业积极自救,才能从这场水深火热的劫难中逃生。

发生在武汉的新冠肺炎,让这个春节长假变得格外漫长,这场灾难无疑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我们对国家举全社会之力,奋起抗争这场疫情并最终取得完胜,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须知,在这个春节期间,仅电影、餐饮、旅游行业的损失就达万亿元,疫情对经济影响将接踵而来,中国经济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与之相比较的2003年“非典”时期,疫情过后经济很快反弹,主要因为当时经济刚刚走出通缩,处于上升通道,外部环境也比现在好。而新型肺炎疫情冲击正好发生在一个比较敏感的时间点:中国正处于“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期,外部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在2019年中国CDP增速明显下滑,年债券违约数量与金额均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这场疫情对负重前行的中小企业、人员密集型以及服务型的行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疫情下,企业家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营商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生存、工作运转、员工安全、部门协同等。尽管广大企业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甚至是生死攸关的考验,仍然都自觉服从大局,不计利益得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参与联防联控。

有企业家说,中国中小企业真是多灾多难,2020年简直打开了“地狱模式”。国难当头,政策迅速响应,国家多个部委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各地政府出台了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措施,对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援助。

虽有了政策扶持,但最关键的还在于企业要积极自救,才能从这场水深火热的劫难中尽快逃生,如果不能及时破解困局,势必会被它拖垮。

首先,对于当前企业面临的困境,提振企業家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而信心则是激发企业家昂扬斗志的明灯。倘若没有了信心作为支撑,企业家就会丧失内在的驱动力,仅凭惯性去经营企业,而企业则会沦为没有灵魂的躯壳,迟早要轰然倒下。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弘扬企业家精神,既配合政府战胜新冠病毒,也战胜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

其二,直面危机,疫情考验企业快速应对的能力。

中小企业需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极尽全力地降成本,开源节流,组织员工达成共识,尽可能降低疫情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员工尽量在家办公,同时积极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推进业务拓展。

加强与上下游的联系,联合自救,资源整合,比如“共享员工”等新型运营模式不仅为线上企业解决了,人工问题,也降低了线下企业人员失业的可能性,这种特殊时期的新模式为企业抱团自救打开了新思路。

其三,重视危机,企业既要迅速止损自救,又要积极寻找危机中的商机。

疫情可能会带来货币政策的宽松和刺激政策的加码,企业应快速组织对这种政策导向的机会研究。大事件背后都孕育着商机,此次疫情中仍有超级赢家:稳健医疗准确预估到了重大疫情,动员口罩车间春节不休假,子公司生产医疗用品,极大缓解了当地医疗物资奇缺的局面;钉钉平台开启了在家办公模式,有可能成为继微信后的又一款“国民软件”。无人化、数字化、线上化产业的兴起,以及这些领域的消费需求增加和商业模式改变,都在带动了行业发展的同时助力了整体经济的回升。

其四,在反思中自救,在自救中反思。

疫情下,企业是否有弹性的业务架构,可迅速有效地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既然无法预测突发事件就只能把握自己,如果企业的业务开展是以价值为中心,那么在疫情的倒逼下企业以价值链条的升级作为核心,不断调整、验证和改变,就能够迅速适应变化,赢得先机,更好地活下来。而这个不确定性正是企业的机遇,是企业真正成长的来源。

最后,借助外部力量摆脱困境。

在自救和处理企业危机过程中,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是凭借个人的直觉进行操作,“求生”欲望强烈却没有明确的方向,稍有差池就会造成遗憾。处理企业危机的方法复杂,可以考虑借助外部力量,如专业的债务重组团队,通过有经验的团队实地操作,对企业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润,那么企业完全有可能脱困。

当前,我们要用新的方式和认知去理解当下的疫情局势,抓住变化、适应变化,顺势而为。企业在自救和转变经营模式的过程中可能会很痛苦,但只有在挫折中奋起、在危难中转型、在浴火中重生才会迎来春暖花开。日

[编辑 彭婕E-mail: sjplpj@163.com]

猜你喜欢
企业家危机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危机”中的自信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