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0-05-15 03:52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教育·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政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面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党中央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大部署。天津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抓实党建为统领,高擎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示精神,建强全国重点马院,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锻造合格思政课教师队伍,筑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作为重中之重,集全校之力聚力建设、合力保障、全力发展、奋力繁荣。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工程,以示范效应深化“铸魂育人、固本培元”

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教育战线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天津师范大学坚决把思政课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一)坚持政治立身,将“政治性”作为抓思政课质量的根本

学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思政课教学,以学术讲好政治,以研究讲透理论,不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近年来,学校共获得由学科研究成果支撑的省部级教学研究类课题40余项。三门思政必修课获教育部“精彩一课”,学校团队主持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指导方案》配发全市高校。学校8名教师的15个教学专题获评天津市“三进”示范课。

(二)坚持教法创新,将“吸引力”作为抓思政课质量的核心

探索“三题三入”模式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索课堂教学“八讲法”促进知识体系向学生信仰体系转化;探索实践教学“五同”机制,实现思政工作队伍优势互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合力并进;坚持“四支队伍”同上形势与政策课,实现本科生全学时全覆盖。“三入八讲”法和“五同”机制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中走在前列,获评天津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自2017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40多次给予报道。

(三)坚持回应关切,将“含金量”作为抓思政课质量的重点

学校马院开设的“中国自信”系列思政选修课,创新授课形式、内容,成为全校学生争相选修的“抢手课”。该课程坚持集体备课制和师生研讨制,主要是备学情,了解学生思想困惑;备重难点,研讨教学内容设计;备方法,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等。备课会还经常邀请学生代表参加,听其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把准方向、答疑释惑,打通思政课教学的“堵点”和“痛点”,培育出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金课”。《中国教育报》以《天津师大“中国自信”思政选修课获誉“金课”》为题进行报道。

(四)坚持同向同行,将“全育人”作为抓思政课质量的统揽

学校坚持“德育一体化”育人特色,强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结合,落实“一核三环”课程体系建设,使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先后启动了100门“课程思政”建设课程,《中外文学经典和文学精神》《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与发展》等10门专业课获市级“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

(五)注重宣传阐释,将理论实践作为提升思政课质量的亮点

学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阐释作为份内职责,依托落户马院的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基地、天津市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天津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平台撰写理论文章,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承担天津有关部门委托的系列调研、宣讲、编撰任务。编写的《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宣讲提纲》在全市广泛宣讲;编撰的《新时代我们一起奋斗——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嘱托》正式出版并配发全市高校;录制的“香港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得到市委认可,在全市中学集中播放。学校教师受聘天津市委讲师团、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宣讲“教授团”等,年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七进”宣讲活动近千场,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

二、准确把握“六个要”和“八个统一”的精髓要义,着力“人师之师”使命担当,以辐射效应彰显“天津领先。全国特色”

学校始终牢记办好思政课必须要建好思政课教师队伍,立足自身天津市唯一一所“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大学的定位,通过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服务京津冀和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建设,逐步打造具有天津师范大学特色的思政课教师培养模式和体系。

(一)着力建强本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以政治素质过硬为第一要求,以师德师风优良为第一标准,以业务精湛为第一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学校按照“六个要”的标准严把思政课师资质量,注重引育结合、内外联动,投入经费引进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各类人才。实施人才培育托举政策,同等条件优先推荐、保障思政课教师,项目、职称单设指标,先后培育百千万人才工程、津门杰出学者等各类人才16人,获批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1个、市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2个。

(二)着力培育“未来思政课教师”

2019年是学校连续承担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的第二年。2018年,在教育部首次启动该项目时,学校党委就高度重视且格外珍惜,明确要集全校之力保障完成招生和培养任务,为国家输送合格的“未来思政课教师”。在当年没有新增招生指标的情况下,学校坚持政治站位,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国高校受委托单位中,率先落实了教育部下达的全部招生指标。研究生院会同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专项支持计划”研究生培养机构,配备专用研修教室,并选配最优指导教师队伍。

(三)着力担当学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培养重任

学校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承担天津市90%以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是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比赛和新人职教师培训的唯一承办单位。依托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名师工作室、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青年教师训练营等国家级、市级平台,每年培训新人职教师、骨干教师5000余人。“李朝阳名师工作室”“杨仁忠名师工作室”年均舉办20次思政课名师讲堂观摩活动,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参与其中。

三、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化思政课建设持续发力,以品牌效应夯实“内涵发展,一流发展”

中央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二十条”意见,为高校办好思政课、提升思政课内涵质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贯彻落实中央、市委的指示精神,办好思政课,抓实思政课,担当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使命。

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率先在全市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完善以思政课为核心,思政选修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等课程思政为辅助的“一核三环”体系。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助力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优化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项目评定、奖励评优、师德师风监督等政策机制,对思政课教师队伍选精培强严管优待。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着力完善“三入八讲”等特色教学模式的实效,培育一批兼具“理论深度、时代温度、受众效度”的优秀思政课。

(责任编辑:左毓红)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